《当代青年婚恋选择的思考》

《当青年婚恋选择的思考》
大自然巧妙的创造了人类,男人和女人,并规定她/他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伴侣。
如果我们没有对爱情的本质进行深入的了解,那么我们在爱情上便不是由他自己选择,而是由偶然机会和假象去决定了。
这种由偶然机会和假象导致的错误选择可能会毁灭人的一生,并使他遭受不幸。
因此,对于那些即将开始恋爱、走上婚姻道路,而又不愿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听天由命的青年来说,这无疑是个应该谨慎思考的问题。
倘若把爱情的大厦建立在感性的偶然机会和自我欺骗的废墟之上,是不可能成功,必然导致婚姻的破裂,伴随而来的则是无尽的懊悔和悲哀,还有比这种感情更痛苦的事情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因此爱情也不能脱离生产活动这个最基本实践活动,并由它所决定。
理解了以上这些,我们就不难发现,爱情是唯物观的体现,爱情是具体,爱情是客观的!
资产阶级站在唯物观的对立面,离开了人的社会性,离开了人类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使得大多数青年蒙上唯心的观念,已达到精神和物质的全方位统治,因此也就不了解爱情对生产活动的依赖关系。
既然如此,那么如何获得对爱情的客观认识呢?
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在没有阶级的社会中,每个人以社会一员的资格,同其他社会成员协力,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在各种阶级的社会中,各阶级的社会成员,则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这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
同样,人们认识爱情也是遵循这样的认识发展过程。
存在剥削阶级,和没有剥削阶级的社会下爱情观,婚姻观也是截然不同的。
正如教员所说: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以上两段话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从社会到阶级,从意识到爱情方面的详细展开。
那么当今社会下的婚恋是什么状况呢?
随着大工业化的发展,每一个人都被卷进了这个漩涡之中,由资本和权力主导的“大他者”对人的剩余价值无底线的剥削,产生了阶级划分,使得大多数人变得贫穷、势利,于是资本和权力主导的扭曲的爱情观因此便诞生了,并在媒体的发酵宣传下,发散着臭气,污染着每一个人的精神。
恰如列宁所说:只要还存在着资本和权力,所有的东西————不仅是土地,甚至连人的劳动、人的个性,以及良心、爱情和科学,都必然成为可以出卖的东西。
在婚恋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这种现象在当下社会也是同样普遍存在着,把婚恋建立在双方的资产,地位,收入,相貌之上,脱离了这些,根本就无法建立爱情,婚姻。
爱情和婚姻如同商品一样,被贴上了明价的标签在市场上流通,交易,这一点在相亲市场里面表现得最为明显。
但是由于阶级的存在,工农和工农婚配,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婚配,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婚配。此外,长相貌美的男女可以有幸通过相貌作为资本进行跨越阶级的婚配。
由这种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建立的婚恋,能获得幸福嘛?不能,答案是否定的。
爱情和婚姻的商品价格会受资产,地位,收入,相貌等等这些因素决定,但是这些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一旦价格不对等时,就无法维持这种关系了。出轨,离婚,也就便变成了必然发生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离婚率如此之高,大多数人的婚姻都过得不幸福的原因。
归根结底,现代社会的婚恋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下的产物。只是广大的青年同志潜移默化深受影响,即使有些人意识到当下的婚恋状况的糜烂,思想还停滞在对于婚恋道德和唯心主义的人性批判之中,缺乏科学的认识,也就无法用辩证唯物主义去分析其本质。
伟大的思想,真理的光芒,就像太阳一样,不管过去多少年,它永远照耀着我们,指引着我们前进。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永恒的在变化,事物总是要走向它的对立面的,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同志拿起思想的武器,去实践并改造我们的世界。这种实践和改造不会自己发生,是通过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需要无数的青年同志从量变到质变,才能发生根本变化,从而达到改造我们的世界,并将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爱情,婚姻,每一个人都会变成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