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论野狐禅】第五期 普罗普和巴赫金 形式主义之后的两位俄国文论学者(文学理论与

2023-08-12 08:35 作者:AW顿顿  | 我要投稿

普罗普和巴赫金

形式主义后的两位俄国文论学者

普罗普与民间故事研究

1928《民间故事形态学》结构主义叙事学先驱

基本单位:故事中的行为功能,故事是把功能序列转化为语言的叙述。

  • 连接成分:功能成分之间的联系
  • 动因:理由目的

他构建了一个完整而广泛的体系(31种行为功能),并将人物分为七种:反面人物,捐助者,被寻求者,差遣者,主人公,假主人公。

有了结构主义的雏形,具有较强实践性。在编剧过程中总结出了朴实理论。

米哈伊尔·巴赫金的哲学,美学和批评

巴赫金受到新康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双重影响。他希望建构一种以伦理学(实践理性与道德,等)为第一哲学的体系,以行为确定存在,进而对主体性进行阐释。

从而他进入了一种语言哲学,从社会的角度研究语言,意识形态的交往逻辑就是集体的符号相互作用的逻辑,个人的心理也以符号的形式存在。这被他称为超语言学。

他认为人文学科有一个第一性的实体即文本,是“表述”的实体化,研究就是理解和阐释文本,进而文学要在文化语境中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长远时间”的概念,认为评价文学作品须看其文化传统。其“外位性”文化概念也强调多元文化下的交流和创造性了解。

作者和作品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关系。巴赫金通过对新康德主义“移情”理论的批判继承,提出了两个核心概念:

  • 外位:我以自己的立场对他人展开理解,我的这种理解也依赖于他人
  • 超视:他人能在我的身上优先看到我无法理解的东西,产生了作品的形式

他讲的其实是读者和作品的关系。

独白式的创作理论要求作者的声音完全压倒作品中人物的声音,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则表现出多种价值观的激荡(复调),人物和作者是平等的。在这里,表现出现实主义相对于浪漫主义的进步。

同时,巴赫金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美学

图示总结:

下期预告:


【文论野狐禅】第五期 普罗普和巴赫金 形式主义之后的两位俄国文论学者(文学理论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