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25周年全范文+全金句+全素材(富强民主,繁荣昌盛)
适用话题:
1.富强民主,繁荣昌盛
2.和平统一,稳定发展
3.中国智慧,中国贡献
4.依法治国,国泰民安
5.家国情怀,历史荣光
6.责任担当,奋斗拼搏
精彩标题:
1. 白云过山峰 明珠焕新彩
2. 廿五载香江奔涌,共前行紫荆花艳
3. 时光流转,紫荆明艳
4. 洗尘霾穿越风云,看香江再写华章
5. 廿五载香江奔涌,共前行紫荆花艳
6. 香港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7. 愿这香港同心一起创建
8. 相信香港,相信国家
9. 山海重辉,同心同行
10. 迈步跨过深圳河,此心归处是吾乡
11. 你好,香港
12. 东方之珠绽放耀眼中国红
金句集锦:
1. 祖国和香港的未来,寄托在年轻一代身上。希望你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学点历史,多了解点国情。(适用话题:未来 青春 历史 国情)
2.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适用话题:家国情怀 爱国情感)
3. 同留在海港,同聚焦于前方,在这机遇面前,希望面前,好好地锻炼。(适用话题:家国情怀 未来希望 机遇挑战)
4. 就像母亲最懂自己的孩子,祖国也最懂我们,尽全力帮助我们。(适用话题:感恩 爱国 后盾 温暖)
5. 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香港的命运始终和国家紧紧相连。当你对国家、对历史了解越多,就越能深刻地领会这个道理。(适用话题:家国一体 命运与共 鉴往知来)
6. 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接管军营,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适用话题:民族自豪 和平文明 历史节点 责任担当)
7. 海内外各国嘉宾观礼者数千人,国旗区旗高扬,欢声雷动,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山海重辉,诚划时代之壮举也!(适用话题:民族复兴 历史节点 中国形象)
8. “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适用话题:国之根本 人民意愿)
精彩时评:
1. 任何不抱偏见的人都能看到,香港回归后,全体居民的政治参与渠道和空间大大拓展,享有的民主权利前所未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发展取得了全方位的重大成就。尤其是针对反中乱港分子及其背后的外部势力的阻挠破坏,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局面不断巩固,局势不断向好发展,推动香港民主发展重回正轨。
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充满自信,对发展符合香港实际的民主制度充满自信。我们坚信,“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必将取得新的成功,并提供民主实践的新范例。(适用话题:民主发展 道路自信 鉴往知来 中国智慧)来源 人民网
2.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伟大创举,“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已经取得巨大成功,显现出强大生命力和制度韧性,充分证明“一国两制”不仅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并且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发展的根本保障。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有信心、有智慧、有能力,既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地管理好、建设好,也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管理好、建设好,并把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实际情况的民主建设好、发展好。“一国两制”之下,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发展前景光明,民主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如今,香港特别行政区正迎来拨乱反正、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随着香港国安法的实施和选举制度的完善,“爱国者治港”的局面将更加稳固,一个政治民主、法治健全、自由开放、包容和谐、繁荣稳定、胸怀祖国、面向世界的香港必将更好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功,香港这颗璀璨的明珠必将绽放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适用话题:民主发展 道路自信 繁荣稳定 面向未来)来源 人民日报
3. 25年来,国家发展为“香江传奇”提供坚强后盾,香港为国家改革开放作出独特贡献。历史一次次证明,祖国始终是香港抵御风浪、战胜挑战的坚强后盾,更是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最大底气。中央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从没有动摇,更不会改变。展望未来,中央将一如既往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相信新一届特区政府能够团结带领广大香港同胞,在“一国两制”方针正确指引下,结合“国家所需、香港所长”,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进一步谋划和推进香港长远发展,共创香港更加美好的明天,共谱“一国两制”实践的崭新篇章。(适用话题:制度创新 道路自信 国家力量 未来发展)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4. 共享伟大荣光,共担历史责任。在一代又一代香港同胞的打拼中,背靠祖国的支持,香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现代化大都市。站在新的起点上,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广大香港同胞,一定会同全国人民一道,矢志不渝、砥砺奋进,续写新时代香江传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新力量。(适用话题:历史责任 国家力量 民族自尊 时代召唤)来源 央视网
5. 千山一脉,万水同源,香港的历史,已经汇入祖国发展进步的大江大河。现在,全体中华儿女正以豪迈的自信、激昂的壮志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香港新起点与国家新征程相交汇,必将迸发巨大能量。当我们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时候,那时的香港必将成为全世界都心驰神往的新的东方之珠。这是香港同胞的美好期待,也是祖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面向未来,让我们坚定这样的历史自信——传承中华文明,致力民族复兴,我们有无比广阔的舞台,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面向未来,让我们葆有这样的历史自觉——增强国家意识,涵养家国情怀,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面向未来,让我们保持这样的历史主动——读懂历史的大逻辑、融入国家的大叙事,顺时而为,乘势而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适用话题:民族自豪感 民族自信心 民族复兴 家国情怀)来源 人民日报
2023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
——《我和我的祖国》歌词(节选)
“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新年贺词(节选)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
——张之洞(清)《创设储才学堂折》(节选)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作文题中的三则材料旨在引导考生思考个人成长方向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但每则材料的侧重点稍有不同。考生在审题立意时,需综合三则材料的含意,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有机联系,不可有所偏废。
第一则材料明确指出国家与个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个人的发展不能独立于国家的前途命运之外,而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复兴也必须以个人的奋斗作为有力支撑。
第二则材料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的中国充满了发展的机遇,在这最好的时代,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发展之间是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关系,激励我们投身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实现人生价值。
相比前两则材料,第三则材料立足于考生,联系考生的实际,让考生“有话可说”,既指出个人发展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引导考生找到两者之间联系的切入点。历史变迁,时代发展,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该如何做?要想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国家民族的发展复兴,就需要将理想的实现落实到日常的踏实学习之中。
三则材料的含意虽较为明确,但考生必须对三则材料的含意做整体观照,形成有机关联,实现行文逻辑的自然合理过渡。避免只关注“国家发展”“个人成长”“勤奋学习”等关键词,选择其一或其二,不谈关联或者关联生硬。行文过程中,也应避免空洞议论,如能将考生这一身份在新时代中的独特生活体验和感受写入文章中,则更佳。
参考立意:
1. 寒窗苦读,逐强国之梦。(强调刻苦学习的更高意义,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祖国和民族的发展复兴竭尽全力。)
2. 中国少年,书山为径,吾辈当自强。(突出当代青年迎来的机遇和挑战,明确个人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踏实求学,为祖国发展蓄力。)
3.兴教促学,育人富国。(从国家培养人才的角度落笔,指出人才培养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突出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激励青年学子珍惜光阴,日益精进。)
佳作展评
我以我心铸富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代代人铸就着一个个不同的时代。回首往昔,踏平坎坷成大道,四维已张,一张蓝图绘到底;今朝望远,一路高歌向天涯。鲁迅尚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吾辈尚有“我以我心铸富强”的自信。
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祖国何畏风浪。
脚踏实地,刻苦奋斗,矢志前行勇追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人民把民族复兴的责任担在自己肩上,把国家埋在心间。华为今日的成就令世界瞩目,它从寂寂无名到成为国人的骄傲,让世界各地享受到技术进步喜悦的背后,是脚踏实地的付出——以行践言。不久前,“李宁”作为第一个登陆纽约时装周的中国运动品牌,在秀场上展现了中国设计的魅力与希望。一个个民族企业从无到有,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走向世界,是中国逐渐走向富强的缩影和见证,是對先辈们砥砺奋斗精神的传承。筚路蓝缕,胼手胝足,不怕人心难聚,只求众志成城。谁道“泱泱大国空无人”?中国人民用双手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一呼一吸尽情彰显中华儿女的豪情。富强之路,需要很多人为之奠基,个人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只要万众一心,祖国何畏风浪!
因时而变,循世而新,人才竭智尽心。
“蛟龙”入海,“神舟”升空,移动支付谱新篇,“闪电高铁”飞云端。现代科技,令人为之惊叹。马云开创电商新时代,为互联网经济翻开崭新的一页;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让华人再度登上诺贝尔奖奖台,迎来举世瞩目;“一带一路”建设,让古丝绸之路再次大放光彩;各方人才尽其才智,让如今富强的中国得以屹立于世界之林。白云苍狗,跳丸日月,世界正在奔跑,我们不甘其后,人才竭智尽心,让中国在这循世而新的时代走向富强。
寒窗捕梦,华夏逐光,未来仍需开拓。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再入玉门关。新时代的青年,有着自己的报国方式。陈嘉映所描绘的“梦想”的中国,不是沿着同一个方向奔跑的跑道,而是容得下各种姿态的原野。如今中国已立,青年定当自强。古有凿壁借光,闻鸡起舞;今有挑灯夜战,拂晓诵读。不枉莘莘学子十年寒窗,为华夏复兴逐流光。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奋笔疾书,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学习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我们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看到了遥远的天际。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人为国之基,国为人之本,把国注于心,用笔书写未来,用思想推进时代,用心铸造富强,直至青龙盘踞怒东方,直至强国威震天地。“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珍惜时光,潜心学习,你我都是追梦人,追逐个人理想之梦,也追逐国家富强之梦。
点评 本文是一篇不可多得、亮点纷呈的考场佳作:准确把握材料,精心整合材料内容,以“我以我心铸富强”为中心,立意深刻,境界高远;分三点论述,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一气呵成;内容翔实,贴近生活,充满时代气息,引发读者共鸣;语言凝练,节奏明快,对称整齐,长短句搭配,有紧凑舒缓之美;本文首发于语文匠,引用巧妙,横贯古今,增加意蕴,历史的厚重和时代的澎湃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