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中的“爆破筒”究竟是个啥?——探秘英国“班加罗尔”鱼雷
上期回顾:


D日,登陆部队被德军以“隆美尔芦笋”+碉堡交叉火力覆盖的组合,将盟军登陆士兵死死压制在沙滩上,这些滩头障碍物也是一开始抢滩登陆时没有装甲部队配合的主要原因。

米勒上尉带领士兵到达D1缺口集合点,但是大部队被打散,面对德军的防御工事与制高火力点,士兵无法展开攻势,他们躲在土坡下面,上面就是铁丝网和障碍物。








《拯救大兵瑞恩》真实的还原了诺曼底那场惊心动魄、血肉横飞的战斗。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班加罗尔鱼雷”这样的破障神器,还要死多少人。本期老A就带大家探秘“班加罗尔”鱼雷

班加罗尔鱼雷
班加罗尔鱼雷是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前发明的,专为战斗工兵开发——被称为清障炸药。在布尔战争中,班加罗尔鱼雷为英军工兵部队清除了许多障碍。但其长度过长,士兵携带不便。这个班加罗尔鱼雷的改进型设计落在身处印度班加罗尔的麦克林托克上尉身上。因此,改进型被称为“班加罗尔鱼雷”,并于1914年正式通过——它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得到了广泛使用。

它钢管填充炸药制成,头部安装有圆锥形保护帽,可避免在粗糙的地面发生磨损,同时也可使其更容易插入乱草丛生的铁丝网中。班加罗尔鱼雷拆开时一段5英尺长,完全组装时可以达到49英尺。光滑的鼻锥允许铅管穿透敌人的铁丝网。铁管的另一端则为安装引信,通过导火索和雷管引爆后可以在铁丝网中开辟长1.8m、宽3m左右的通路,爆破筒爆炸时还会引发连锁反应引爆一些地雷,在友军穿越危险地面之前引爆这些陷阱
在没有爆破筒的实战中,炸断铁丝网,唯一的选择是让暴露在弹雨中的士兵用切割器切断铁丝网。排除地雷则需要几个炸弹处理人员暴露在战火中拆弹,这大大减缓了盟军的推进速度。组装班加罗尔可以抵达爆破点之前完成。因此,队友的掩护火力和火力支援可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从而为工兵布置爆破筒提供宝贵的时间——使用班加罗尔的士兵只需将其连接在一起,以达到所需的爆破范围。工兵可以使用班加罗尔鱼雷来转移敌人的注意力,爆破宽度约为五英尺。
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成功确保了班加罗尔的概念被长久留存。美国改进的班加罗尔鱼雷被命名为M1A1“班加罗尔”
班加罗尔的使用一直持续到战后,其基本概念依然存在。M1A2是美军“班加罗尔”的现代版本,进行了一些改进。


令人惊讶的是,直至今日,这种爆破概念仍在影响着许多国家军队的破障方式。除了被英国人和美国人使用外,加拿大、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也在使用。还设计出一些新的爆破筒,并采用了相关概念,事实证明——几十年以来,它一直是是战斗工兵的好伙伴。


福利时间(放张图保命)


好吧,那么本期的内容到此为止,喜欢的小伙伴们不妨三连一波,点击头像可查看往期内容,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哦,点个关注不迷路,让我们下期再见!
UP主的粉丝群:995813401,欢迎各位粉丝加入内有福利和大量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