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说一点自己对心理问题的浅薄理解

2023-02-24 17:07 作者:kinsama_k  | 我要投稿

最近两年或多或少受疫情和宏观趋势的影响经济衰退比较严重,当社会和个人发展变得缓慢或呈现下滑趋势就会引发大量我们心中潜在的心理问题,因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如何度过人生低谷期是我们从小无法从教育中习得的,我们总是会被指责“别人可以你为什么不行”等类似的话语,潜移默化地加剧了我们的同质化,即“如果我和大多数人不一样,很可能是我自身存在缺陷”,进而导致我们把特殊的思维模式和心理活动都归结于某种病症、障碍。 首先我想问,心理“问题”真的是病症、障碍吗?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治疗和消灭它,而不是鼓励追寻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例如,阿斯伯格综合症(自闭症)的神经多样性和神经典型性指标,意味着没有绝对的自闭症人群和绝对的正常人群,我们每个人多少都患有自闭症倾向,只是程度上的区别。埃隆马斯克和《生活大爆炸》中吉姆帕森斯演绎的谢尔顿都具有明显的神经多样性特征,表面行为体现在多动、社交困难、注意力难以集中,而这种表面行为可能是思维活跃和高敏感度导致的。 阿斯伯格综合症通常的表现是社会化程度低,但是这类群体又集中出现在艺术创作和科研领域,很多人认为爱因斯坦、梵高、莫扎特、牛顿、达芬奇等历史人物符合阿斯伯格或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特征,因此又将这特征描述为“天才症”,陷入到另一种极端。 在我看来,并不是这类特征与智商高低有关,而是高智慧生物都具有这类特征,例如高智慧海洋哺乳动物鲸会感到孤独和抑郁,我们的伙伴猫猫狗狗也会感到孤独和抑郁,人与人之间的智商差距不会比人与其他动物之间的差距更大,我们没有必要去把同类进行细分。我认为“天才”是因为他们找到了适合他们的生存之道,是一种无需消耗太多精力在社会化和人情世故上,无需奔波忙碌,能够专注在自我精神世界、逻辑思维、探寻真理的生存之道。我们的精力都是平衡的,只是被集中或分散地消耗在不同的地方。 前段时间很火热的MBTI,很可能也与神经多样性有较大联系,体现在荣格八维中Ne和Se的区别,Ne的神经多样性发育程度较高,例如大多被认为是阿斯伯格或双相情感障碍的艺术家、科学家,也同样被认为是INTP。我认为用“人格”的方式去看待心理“问题”远胜过用病症、障碍的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扬长避短,但是人格绝对没有优劣之分,千万不可以把“人格”用来划分人群和标签化。 回归正题,我想说的是,如果一个人被诊断出患有某种心理或精神病症,其实并不是说这个人存在缺陷或不健全,而是难以适应社会。原始人类必须抱团取暖才能谋生存谋发展,社会化对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社会化不等于同质化,我们不该用消极的态度看待一切心理问题。希望我们无论是否具有这些特征,都能更好地正视自身和他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情感细腻的独立个体。最后补充,有些心理和精神病症的成因更加复杂,需要药物辅助治疗,在自己完全没有办法控制情绪的情况下,遵医嘱是很有必要的,自己的意志也很重要。

说一点自己对心理问题的浅薄理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