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言情:女人给女人创造的神话

2023-02-22 23:30 作者:乔伊的妈  | 我要投稿

所谓的女性爱情

所谓的女性爱情,这是我自己想的一个词,其实就是想指代那些以言情小说电视剧电影为代表的一系列爱情故事,那这些故事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女性创作者,阅读的消费群体也基本以女性为主,他们的核心其实就是上野千鹤子在始于极限中提到的一个概念,叫浪漫爱是形态。女性爱情是一种严重脱离于现实的女性想象,但是他却又深深的影响着现实中的我们的抉择,我们的精神世界。

第一部分我想讲建构,就是从青春期开始就被幻想的女性爱情。我还记得在我十二三岁的时候,刚刚去上寄宿学校那会,都是班里同学买了言情小说,大家都会传阅着一起看,那些书的封面通常都是一些手绘的女孩的形象,要么是日韩满青春无敌美少女的样子,要么就是很古风的很范例的女性。我猜大部分女孩都和当时的我一样,在看的时候会将自己带入其中女主角的位置,想象自己和她一样美好,想象自己和她一样被各种各样的男性一次又一次不得不地爱上,然后再各种爱情的曲折离奇,发现男主各种爱自己的细节,一次次确认自己的魅力后,通过爱情的圆满,获得人生的圆满。我仔细回溯了一下在看到这些言情文之前的我,其实当时对爱情的理解是非常单薄和直接的,是到了开始看言情小说的年纪,我才发现原来爱情可以这么曲折,原来喜欢上的这个过程可以有那么多的表现,我们开始为男主角发现自己对女主角有不一般的感受而激动,为他一次次显露自己的占有欲嫉妒心感到苏,为女主被完美的男二喜欢上,却不能给他回应而感到遗憾。慢慢地女性爱情,就在我们的青春期被建构起来了,同样在青春期开始建立起来的时候,我们的同学也就是那些男孩在看着什么呢,他们看男频小说。里面对爱情的刻画有着截然不同的重点,一般来说,男频小说是很少把爱情当做主题的,追求爱也不是故事的主线,而是在升级打怪过程当中的副线,好像男主只要在雄竞当中获得了成功,就有更好的恋爱对象。另外还有一些男频爽文,就像是集邮一样,会用性或者相关的方式,收服一个又一个的女人。我还记得我初中时发现有些男生在追女生的时候,也并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男生之间会竞争,会比赛打赌,看谁先能得到班花或者级花的青睐。一言以蔽之,青春期的男孩已经开始,通过将少女们物化为竞争的筹码,成功的标的物,还有类似于trophy wife 一类的角色,展开雄性竞争了。就是在他们的眼里,在雄性竞争中他们是什么样的地位,就决定了,他们能配得上什么样的女人,他们能征服什么样的女孩,反过来也可以印证他自己在男性中的地位。恋爱这个时候就不是目的,女人本身也不是,这些都只是工具,用以确认自己在男性中的位置,或者满足某一种自我成就感。在小吴的回忆里,青春期的男生喜欢一个人,百分之99就是因为你好看,要一一对应的话,女人眼中的一见钟情就是男生眼中的,一见到你就觉得你好看,情有独钟就是除了你,其他人都不好看,日久生情就是看久了,你还挺好看的,欢喜冤家可能就是,虽然你性格和我不合,但是我还是挺喜欢你的好看的,以此类推,虽然可能有一点简单粗暴,在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相处久了,他就是这么简单粗暴,直白到让人感觉到有点索然无味。

第二部分我来讲一讲这种差异的,关于爱情的叙事,还有这些文本对女性,尤其是女孩成长过程当中的影响。也就是到了成年以后,我们会自然而然的发现,爱情变得很复杂,男性视角里,爱情可以变得更加功利,女人可以分为很多种,但核心就是好看,爱我,有用,而女性爱情的演练方向就变得更加,层次丰富,丝丝入扣,是双方从外表走到内在,对对方产生深刻认知和共鸣的一件事情。同时,爱情在女人的生命中还承担了女性自我定义,自我价值等等的重任,在功用层面,女性好像不愿意去触碰,即便这是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这种压抑可以体现在小说当中,刻意回避女性对财富的态度。女性当然也有对名利的需求,但是帅气的真爱好像总是恰好是个霸总,It新锐,高干,或者恰好是不用费力也能过上殷实生活的人,就算常规的霸道总裁爱上我,那些女主也是被动受宠的,他们也几乎没有见过把霸道总裁的财产占为己有,然后通过这些财富走上人生巅峰的。这样的女生爱情的信念,他慢慢也会被内化到我们的生活中,形成一种女性内部审查,比如说在女性群体当中,如果一个女人,她完全是为了钱或者一些功用性的考虑嫁给一个男人,也多多少少是会受到那些信仰爱情的女性同胞的鄙夷的,但是我相信情况如果反转一下,在男性眼中,这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女性爱情中的女主们不会对爱情三心二意,不会主动的享受性爱,不会通过男性抢占社会资源,也不会在爱情里面背信弃义,他们有那么多的美好品质,善良美丽聪明深刻酷炫,最终他们都还相信爱情,还保有一种人性底层的纯洁。女性创作者们就这样创造了一个一个完美适配于男性现实需求的女性,同时又丰富了女性爱情的幻想,可以说他们不是不知道男权现实的残酷,他们只能在现实生活中用一些很逼仄的手法去描绘女性抗争,出身青楼不甘堕落,因为聪明伶俐而免于被人觊觎。可悲的是就算被现实狠狠打脸了,女生还是不会摆脱浪漫爱的意识形态,我不止一次见过,现实生活中,有一些阿姨或姐姐,本身婚姻不太幸福,但还很执着于喜欢看言情小说,他们在现实的生活中,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没有已经没有想要挣扎和抗争的想法,女性爱情这时候变成了一种安慰剂,变成一种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理想,他们相信,这个世界上是存在的,只是自己恰好没有遇上。

第三部分幻灭和解药,我觉得怎么样从这样的影响中走出来是一个很重要的女性成长课题。有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开玩笑,我说世界上最大的英雄主义,就是看清了男人的真相之后,还依然是个直女,我觉得看清并不难说,再也不相信爱情了说男人都是狗东西很简单,我觉得难的是有勇气去接受这些事情并且不被打倒,保持勇气和希望继续向前。但是我想说的是,女性爱情也就是这些文本,他只是浪漫爱意识形态形成的一个因素,在我看来,不是根本原因,我想讨论两个更加核心可能更深层一点的原因。第一点也就是社会文化对两性的人生有着截然不同的期待,在父权社会当中,女性是被当做天然的照料者培养长大的,如果不强调爱的重要性,就很难说服女性群体永远当一个help giver,之前心理学家XX传播非常广的视频说,女性成长道路上的一些常见心理陷阱,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过度的强调爱。相比于男性,我觉得女性的成长历程确实是更加强调爱和被爱,尤其是在两性中的浪漫爱,都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里定义了女人的一生。朱洁静例子,这就是我们上一代女性秉持的两性关系为坐标的女人一生的价值观的体现,好像一个女人在爱这个话题范畴之外就会变得很游离,你都不知道怎么评价她,你必须要把他拉回这个坐标里面,才能有各种标签和工具去定义她,进而决定采取何种态度去面对她,是鄙夷嫉妒,还是同情,绝大多数都是取决于这个女性婚恋状况,过度强调爱的成长环境就会导致这样的结果。除了过度强调爱之外的第二个原因,我觉得更深层次的一个原因,就是逼迫女性们不得不抓住紧浪漫爱的核心,是女性集体的失权。在始于极限中,上野千鹤子提到,战后婴儿潮出生的那一代日本女性,也就是被浪漫爱意识形态洗脑最严重的一代人,而洗脑他们的那个装置就是少女漫画和电视剧,他们年轻的时候狂热的追捧凡尔赛玫瑰,上了年纪之后又会为冬日恋歌这样的电视剧心潮澎湃。就是这一代女性,她们大概也是最渴望真命天子,最相信真爱和红线传说的一代人,再往前追溯一个时代,浪漫爱情浪漫爱其实是被当做一种自由意志而受到女性追捧。1911年日本有一个很有名的杂志叫青鞜,是最先锋的妇女文学和传播妇女解放思想的代表刊物,那对于阅读青鞜的女性而言,自由恋爱仿佛拥有某种神奇的魔咒,因为女人在别处都无法与男人享有同等待遇,唯独在自由恋爱的游戏世界里,他能和男人平起平坐,在某种情况下甚至还可以扭转局势,牵着鼻子走,统治或者是操纵男人。才会将浪漫爱看作是一种自由意志的体现去追捧它,我想对于成立于1911年的青鞜社而言,对浪漫爱的追求可以看作是一种突破,可以看作是一种女性权益的争取,但是100多年过去了,浪漫爱的意识形态如果还继续统领着我们东亚的女性,我觉得这是女人在除了恋爱以外的其他领域全面失权的一种表现。我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因为你的生命的多样性可能性选择性太少,女性才会在恋爱这样一个逼仄的空间里不断的盘旋品味咀嚼为它服务,性的生命途径可以拓宽女性的爱情,也会变得更加边缘化,就算是流行文化也会发生变化,比如那不勒斯四部曲双女主成长和探索路线上,爱情就真的变成了一条辅线,女性生命渐渐被还原到现实中她真实的可以有的深度和广度,在这一点上,我们简体中文网的女性爱情文本还需要再加一把劲,好好努力。

对爱抱有过高的期待和幻想,并且愿意为之投身,其实并不是女孩们的错,这甚至是一种超越人性的闪耀着神性光辉的一种期待和幻想,只是说我们的现实暂时配不上这样的幻想,人性也无法承受这样的期待,所以我们要要做的事不要再继续自我洗脑,爱依然可以很重要,但是不应该局限于爱情。爱可以是生命的意义,但绝不是生命的全部,希望我们都能够确信,无论是原生家庭的爱,还是婚恋家庭的爱,积极的爱都应该和呼吸一样自然,而不是需要你去献祭牺牲穷极女人的一生去追求的这样一个昂贵的事情。

希望大家都能够沐浴在如空气和阳光一样自在的爱当中,去追求自己闪耀丰富多样性的一生。

言情:女人给女人创造的神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