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原创短篇科幻小说《光速》

2020-09-18 21:27 作者:卓韦  | 我要投稿

“我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完成了。”

“意义何在?”

“为了过去,为了现在,为了未来,不变的,为了人类。”

2478年

以蓝岸天文台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到了奥尔特星云一次巨大的变动,在奥尔特星云的前面,出现了一片新的星云,它的体积看上去是要比奥尔特星云大的,完全遮住了奥尔特星云,天体物理学家给予它一个名字————孟买星云。

孟买星云的发现一时间轰动了全球,因为人们观测到,这个星云,不同寻常!孟买星云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起始人们观测到它时,它才只有一横,这一横简直是过于标准,比人类用最顶尖的仪器印出来的一横还要标准!孟买星云的运动过程却并非混乱!而是有条不紊的!星云的变化都像在组装着什么,那速度无疑是迅速的,因为,仅仅只过去了半个小时,就已然成型了!形状出来的一瞬间,所有人都为之震惊!只有中国!中国在第一时间识别了那个形状!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星云会如此变形,但它确确实实是发生了,那上面呈现出的,竟是一行规整的行体汉字!————“你们需要达到光速!”这忽如其来的星云从一开始就引起巨大关注,如今竟摆出了个可以认出来的汉字!

韩维哲是个渴求知识的学者,同时他也是一位天体物理学家,此时他正与众多中国的科学家商讨此次的异象。

“也许这只是新诞生的星云罢了。”一个人说道。

“不,它的运动是规则性的,你看到它摆出来的形状了吗?那是汉字啊!”韩维哲反驳道。

“是啊,再怎么说,它所呈现出的形状就是汉字的行体,其规整程度是我们最顶尖的计算机都模仿不来的!”另一个人补充道。

忽然,一个穿着白色外衣的人闯了进来:“各位!孟买星云时隔半个小时,又开始运动了!”

“什么?”众人诧异,他们没想到星云竟即将再次发生改变。一开始的孟买星云呈红色,是鲜艳的,发散着亮光,而现在,孟买星云居然正在改变颜色!从红到粉,从粉到紫,从紫到深蓝,又从深蓝到蓝,随着颜色逐渐成形,其形状也发生了改变!此次更是令全球的科学家感到困惑,因为星云摆出了英文!————“You need to reach the speed of light!”,其意思翻译过来,竟也是“你们需要达到光速!”!这下不但所有的科学家正绞尽脑汁地想明白这件事,美国更是直接下令用载人飞船前去查看。又半个小时过去了,星云再一次发生了形状上的改变,颜色逐渐变成了银色!形状又变成了:“あなたは光の速度に到達する必要があります!”这次,有些人的预言灵了,这句话的意思不出所料的还是“你们需要达到光速!”,又半个小时,颜色未变,其形状变成了:“빛의 속도에 도달해야합니다!”,不错,其意思依旧未变!此时,美国已经将一艘载人飞船送出了太空。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星云的形状遍布了每一个国家的语言,而其意思竟全是“你们需要达到光速!”,其时间用了98个小时!而在最后,此星云只用了两种语言表达了同一个意思————英语和汉语,其意思为:“你们人类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你们必须在2500年之前到达光速,在此之前你们人类可以活动的范围只有半径为2光年的球体内!否则你们就一直待在太阳系吧!”,此话一出,霎时间人民慌乱,整个地球地动山摇,仿佛进入了世界末日。

这也许是外星文明对人类的考验,可能是一种对人类的测试,看看人类是否有资格继续存活。

而制造星云的生物也并非言而无信之辈,韩维哲居然真的观测到了一个半径为2光年的圆球正笼罩着整个太阳系,这绝不可能是等闲之辈能够拥有的科技,制造星云字体、创造巨大圆球,这简直是一个顶级文明!且这个文明一定掌握了到达光速的技术!而人类得在这67年内达到光速,这已然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问题————以人类的科技真的能够到达光速吗?

“我们还缺一个爱因斯坦。”韩维哲对着旁边的科学家说道,“但很不巧,这个爱因斯坦的奇迹年,只能在这22年内了。”

“正因如此,我们必须立马从事。”物理学家杨修恩说道。

“可有质物体终究达不到光速。”韩维哲叹了口气。

“万一呢?连制造星云字体制造笼罩球的文明都能存在,我们人类难道还怕达不到光速吗?”杨修恩说道。

“也对。”

话虽如此,但人类也并无引起骚乱之辈,在平凡的百姓中,总是有那么些个人知晓一二,而到达光速,就相当于要突破相对论了,一些图谋不轨的科学家就开始发声了:“人类终将达不到光速!这是爱因斯坦用自己的相对论证实的!爱因斯坦这位伟人都如此认为,那我们人类还有什么机会呢?”全球各地,接连出现,民众果不其然地慌乱了,恐怖分子也在这时候大部分涌现了,可谓乘人之危,而每个国家都在做每个国家所做的事,即尽量将暴乱停息。最乱的莫过于是美国了。不知道是以前的事情还是什么,美国的乱似乎可以说是意料之中了。谋杀、放火、抢劫,在一瞬间内澎涌而出,似如火山爆发了,似如大雨倾泻了。旭日东升时,火光比的上日光了,而夕阳西下的火烧云,这时也显得像是真的流下了血。街上的辱骂、种族歧视愈发严重了,最不可触动的法律就是种族歧视了,这是联合国规定的,而此时却是最常见的了。枪声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了,军队介入了,对于那些十恶不赦者,是要击毙的。但也并非是美国。经济世界第一的中国也算是起了骚乱,但中国人的内乱就不像美国来的猛烈了,街上只偶尔会出现拿着刀的人,当然,抢劫在这末日之中,总是会有的,当你知道,你这辈子都无法拥有那些奢侈的生活时,你会想着去拥有它,去感觉它,代入它,而现在给了你一个改变的机会,让你在这短小得可怜的生命中活得唯一一次爽快,是没有人不愿意的,尤其是那些长期被上级压制的上班党,诱惑是驱动人类前进的唯一动力,但同时却也是摧毁人类社会的唯一手段,这不是一个人的品德有问题,只不过人性亦是如此。但在21世纪末期就一直存在一句话了,叫做“你永远不知道中国的警察有多厉害”,警察似乎是全能的,骚乱的人,对不起了,警察太强,亦是上天也无法挽回的局面了。为什么中国的百姓没有向其他国家那么乱呢?也并非如此,有四分之三吧,四分之三的国家都是像中国这样的,若是为什么,恐怕也只能用两个字来代表了————“团结”。而最安静、美丽的地方还是非洲,在这乱世之中,俨然温室中的花朵。韩维哲他们正是为了不受骚乱影响,从而转到非洲进行工作了。当然是经过非洲政府同意的。

雨落下来了,非洲的天气格外的好,不像酷暑,不如严寒,此时为春,而春所带来的,便是无边的光景了。这即使是在非洲也是很容易见到的,对于非洲来说,这一个世纪以来,环境的变化是最好不过的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同时,非洲却又真正的温暖了起来,这片大陆是祖先们踏过得土地,时间的痕迹或许已经被风吹干掉了,但即使是在尘埃中,闪闪的光亮也总不会让人不注意到。韩维哲又工作了一天,这也许是无用功,但那又如何呢?在努力中长眠,也不失人类的一个好归宿。但者却有可能伤害到了一些人类————那些好奇的孩子,孩子们成长着,稚嫩的脸蛋逐渐成熟,若是秉持着好奇心,知识就会一袋又一袋地装进去,在这过程中,谁都不知道爱因斯坦会从哪里再次诞生。好奇心是人类对于世界万物最好的能力,求知是本能,在进化过程中,为何只有求知保存了下来?人类不是畜生,不靠运动的话,那就用大脑,对于任何问题,我们的大脑是对于我们最好的工具。而如今,科技的进步也得益于政治,政治需要人才,科技的进步促使新一代有了更好的见识与好奇心,这便培养了人才,再去学政治,又而得人才。《新生代人口优势的最大化使用》的提出使中国多了几十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政治家、史学家等等。其内容大致是“将人口多的优势最大化使用,就要培养单方面人才,其他国家的人才多,新生代可以不怎么努力,也偶尔会有新的人才。而中国不一样,没有特别厉害的什么科学家数学家。有,但也仅仅是几个。因此,要培养单方面人才来弥补全方面人才的不足,既然咱们国家的1小于其他国家的1,那就用10,用100,一人之力终不敌团队之力,团队的融合与单方面人才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在新生代学习过程中,不知有多少人才被掐断了成才的希望,不能失去他们,那就重新拿回来。”中国单方面人才多了,为什么?或是政治,或是科技,但若谈人类本质,莫过于求知,韩维哲思来想去,仅此而已,这让他觉得,至少这是有意义的。

那么,在三维空间中,谁都知道有质物体达不到光速,这是爱因斯坦用相对论对物体速度作出的限制,要打破这个速度限制的魔咒,恐怕还得从空间入手。撕裂空间使用空间折跃技术,这倒是个不错的建议,算是对达到光速的曲线救国吧,可即使如此,空间折跃技术也是让人毫无头绪。而曲率飞行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是那会触发时间膨胀,谁都不能保证那人回来以后时间都多少了,屏蔽希格斯场倒也是个选择,可10的17次方摄氏度的温度是让韩维哲有些难堪了,于是,要想屏蔽希格斯场,就得先拿出两样东西:第一样就是不会被那么高的温度干扰的船体,至少现在用原子制造的物体是不太可能了,第二样就是要解决热能的问题,以对撞机撞出个黑洞,再利用人造的吸积盘获取能量。

把对撞机放在火星,定时从木星的小行星带取行星进行投喂,以保证其稳定程度。而飞船表面则可以装上小型的电磁力发生装置,以制造一个场用于保护。而接下来,就是建造过程了。

首先要到火星上去建造对撞机,一个国家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所以,在众多国家的帮助下,两个任务正在同时完成,一个是取卫星,一个是造对撞机,便是在2482年全部到位。

2482年

对撞机内的高能粒子击中了物质,向内则坍缩,坍缩则成了个微型黑洞,随后给予物质,即卫星,它们像石头,一投进去,便开始了旋转,它们之间高速运动并摩擦,产生了大量的热量,形成了一个人造的吸积盘。

而这一切却并非是韩维哲一人所想。

往事一(李万成视角):

李万成是一名热爱太空的宇航员,他有一个12岁儿子,叫李思奇,李万成十分疼爱李思奇,自己的媳妇因为车祸而命丧黄泉,因此只有一个儿子是他人生中唯一的生存希望,李思奇长时间被寄养在自己的爷爷家,而李万成则会在每次太空作业后回来(此时代宇航员可多次申请太空作业)给李思奇一个大大的拥抱,除去两个月一次的太空作业,几乎是李万成陪伴着李思奇。可是,就在2411年一次太空作业李万成归来后,第一时间想见到儿子的李万成赶到父亲家中,大声叫父亲,父亲拄着拐杖走了下来,看上去像是刚睡过。

“怎么了?万成?”李凡策问自己的儿子李万成。

“爸,您孙子呢?”李万成此时还是笑着脸的,还对见到儿子抱有憧憬与向往。

“嗯?他难道不在客厅吗?”李凡策有些疑惑。

“难道他是在和我玩捉迷藏?”李万成心中更是想着儿子有趣了。

“指不定哦,你去找吧。”李凡策打了个哈欠。

“行,爸,你先去睡吧。”李万成说道。

放下了手中的包,李万成开始了捉迷藏的游戏,“儿子?儿子?你可藏好了!爸爸来抓你啦!”李万成首先盯上了衣橱,“哈!”本想着找到就吓一下,没成想儿子不在这里,“好你个小崽子,还挺会藏!该我捉到你怎么挠你痒痒!”李万成跪下来看沙发底下,看床上,拉开窗帘,就是找不到儿子,语气渐渐有些不安了,“儿子你在哪儿?你可别闹啊!”有些慌忙了。“儿子?儿子!李思奇!你人呢?”有些紧张了。“别啊,爸爸认输了,你快出来啊。”还是不见人,有些害怕了,直到整个家都被翻了个遍,李万成后知后觉地想儿子失踪了,便向警局报了案,可时至今日,已然了无音讯,李万成对太空的兴趣也逐渐不如往日了。而他决定放下过去,直面现实,于是,一股脑扎进了光速飞船的参与就是他口中的“直面现实”,其实也就是逃避现实了吧,但其实,在他眼里,完成光速飞船的工作就已经等同于找回儿子了。

往事二(李思奇视角):

李思奇今天依旧喜欢那本古老的书,是21世纪一位名人撰写的名著————《时间简史》,并拿着笔做着笔记,这已经是不知道第几本科普的书籍了,虽说他看不懂《相对论》的全部,但他至少把他所能理解的部分做成了笔记,同时《几何原本》也是他的热爱,笔记上的页数显示的是第281页,普通的笔记本做不了那么多的摘记,这是他将众多笔记本联合起来的,虽说如今脑机泛滥,但他还是喜欢这种古色古香的古董。正在他写的入神时,一声声音响了起来,李思奇寻常地想去看看是个什么情况,寻着声音找到了衣橱旁,不料刚打开衣橱,竟浑晕过去,再次睁开眼时,已经是一个全新的地方了…………

正篇:

一个来自北京大学(此时这些名大学依然存在)的物理系教授杨修恩提供了宝贵的意见,杨修恩,24岁,他告诉了韩维哲屏蔽希格斯场这个法子,对撞机、飞船的设计都是根据他的想法而设计的,不夸张的说,这人是比韩维哲还要厉害的人(韩维哲是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因解决了祖父悖论而就此闻名世界。【解决方法会在文中提及到】)杨修恩还提出,黑洞辐射要进行对其的一定压制,则要制造一个戴森球,以防止飞船被吸入且在同时对外进行热量输出使希格斯场崩溃。当希格斯场崩溃,被如此高的能量裹挟着,同时,物质的光速限制也被打破了,其甚至于会突破光速!那个戴森球造起来也算是不容易,难啊,造的时候得注意黑洞的吸力。

祖父悖论解决方法:

穿越者在未穿越前是与过去相同的个体,但一旦穿越了过去,就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个体,你在过去所做的事只会影响一个新的你的抹除,但你依然存在,因为从穿越的那一刹那起,你就已经与过去切断了任何联系,所有行为都不会影响到你的存在。(概述)

李万成准备着,这是他生涯最后一次作业了。

“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我不知道你还喜不喜欢这份工作,你儿子的事我感到很伤心,但为了人类,我想,你应该这么做。”

“是的,我热爱这份工作,为了人类。”

李万成笑了,他从容地走向了放着飞船的承载台,“册次”,飞船的门折叠式地打开了,先是折起了三分之一,又折起了三分之二,随后折叠完毕。

“李宇航员!一路顺风啊!”杨修恩笑着向李万成挥手,两人虽从未见面,但为了成功和安抚,也算是程序上的招呼吧。

“对!是走出去还是活在太阳系里,就看你了!”韩维哲应和道。

“是!长官!诶,这位教授,您怎么有点像……”李万成先是回答了韩维哲,随后看向了杨修恩。

“怎么了吗?”杨修恩问道。

“没什么,我走了,教授。”李万成步入舱室内了。而杨修恩等人也退后了,飞船慢慢脱离了地面。

“你说,我们会成功吗?”杨修恩问韩维哲。

“嗯?应该吧,我们为此付出了那么多努力,时间和精力,话说,你不是一直坚持我们能成功的吗?为什么还要这么问?”韩维哲看向了杨修恩,杨修恩一只手托着下巴。

“没什么,我,我也许只是有点激动。”杨修恩的手掌捂住了脸,韩维哲能从其中看到点点闪烁的光,那似乎是泪水。

“量子通讯已建立。”飞船已经飞出了赤道,正在接近黑洞。

“一切良好,并无大碍。”李万成向中心回复道。

这时,通讯不知为什么被切断了,一切都像忽如其来的,李万成的飞船停在了离黑洞的戴森球不远的地方,这个距离当戴森球启动,若是不开启电磁场的保护,那定是死路一条了。而切换能源的按钮的连接线也似乎被切断了。李万成这时也有点慌了。

“喂?指挥部能听见吗?中心?喂?戴森球就要散发热量了!我需要支援!”李万成吼道。

然而中心已然没来信息。

中心这边却已经乱成了一团,都在为失联而担心。

“宇航员?宇航员?收到请回答!收到请回答!”通讯员正慌张地喊着,手抖了,自然人就不好了,热锅上的蚂蚁,就像如此,杨修恩坐下来了,韩维哲却是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中心的人急急忙忙地来来往往,来来往往中,春风吹过,一滴雨水砸落在地,两滴,三滴,接着细雨,大雨又下了起来。虽然是春雨,却丝毫感受不到任何温暖,惆怅吗?不,那是绝望。唯一的希望若是在此出破灭了,那就是对于人类的一个最大的不负责了。压力或许要比这地球上的万有引力还要大,每个人的额头上都不免多了几滴汗水。风吹着,雨下着,战场上,一匹战马奔跑着,肆意而又愉爽。

“啊!快啊!驱动啊!”李万成还在生气地吼着,怒气由心中从口喷出,渐渐地,随着与黑洞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绝望也来到了这个小小的飞船上。李万成心中觉得难逃一死了,拿出了一本书,名字叫做《时间简史》,那是他的儿子李思奇出事前放在沙发上的,上面还有笔记,一页一页的翻着,时间在页数中流逝、回忆,“在太空中绝望时,要冷静对待事物”,李万成看到了这句话,心中不免有些难说的滋味,泪水流了下来,那是他一个父亲对于儿子最后的留恋了,而这时,他要“冷静对待事物”了。

戴森球按照规定的时间运作了,散发热量了。

而这时,重启能源的李万成终于完成了“冷静”,飞船在电磁场的包裹下,热量在真空中似有似无地弥漫开来而未伤及飞船,在这个情况下,加速了,飞船变得越来越快了,“我做到了!”李万成尖叫了,他简直不敢相信他做到了,重启能源固然危险,可不放手一试,怎能成功?

中心这时也传来了一句“我做到了。”

欢腾中,杨修恩依然坐着。

热量越来越高,越来越高,越来越高,越来越高,星际中的点点光,促成银河,到达了光速的物质,莫过此时————希格斯场崩溃了,速度到了光速,是最令人激动的,如落日之壮观,如长城之宏势,如明月之亮洁,如高山之高邈。

“我做到了!我做到了!”

“我们到达了光速!是光速!遥不可及的光速!是299792.458千米每秒的光速啊!”

“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我们做到了!是我们!我们!人类!”

“我们终于到了!到了!到了!这真是不可思议!”

“中心,我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听到!这是人类的能力!这就是人类!我们突破了!突破了!”

“呜呼!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们做到了!做到了!光速!”

“听得到吗!我到光速了!”

“我们听到了!我们听到了!没错!是的!你达到了!光速啊!”

中心给去了答复。

“在这宇宙中,终于突破了一个极限!”

“这是人类的壮举啊!是一个文明何等伟大的进步啊!”

“这就是光速吗?真是美好……你能看到吗?儿子?”

中心的人安静了下来。

杨修恩拿出了一张照片,在那上面,是李万成与李思奇的合照。

“当然,我能看到,也能听到,父亲。”

这时,笼罩球消失了。

原创短篇科幻小说《光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