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执业医师备考-内科-免疫科-系统性血管炎

2023-03-11 09:24 作者:佛系老干部2021  | 我要投稿

血管炎

病理基础是大小不等的动脉、静脉、微血管管壁及其周围的炎症性改变,使管腔变窄、循环受阻、受累器官出现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多样、预后与受累器官严重程度有关;

分类:

大血管炎-大动脉炎、颞动脉炎;

中等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川琦病;

小血管炎-韦格纳肉芽肿、显微镜下多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过敏性紫癜;

白塞病-大中小动脉和静脉都可以受累;

发病机制:

ANCA可出现,但也有无ANCA的血管炎;

大动脉炎:

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炎症引起血管不同部位的狭窄或闭塞;主要累及主动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升主动脉、腹主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肺动脉;

临床表现:

多发于青年女性,可急性发作,发热、肌痛、关节肿痛、纳差、厌食、消瘦;

头臂动脉型-头部缺血导致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严重的出现晕厥、抽搐、偏瘫、失语、昏迷;上肢缺血导致无力、酸痛、麻木、发凉;颈部和锁骨上窝有杂音,上肢脉搏减弱;

主动脉或肾动脉型-由于肾缺血导致肾素分泌增多出现肾性高血压,可有头晕、头痛、心悸,下至缺血出现乏力、发凉、酸痛、间歇性跛行;腹部可有血管杂音,下肢血压和上肢血压的差不足20mmHg;

广泛型-具有上述类型的特点;

肺动脉型-有肺动脉高压的表现,上述三型都可累及肺动脉,肺动脉不单独受累;

辅助检查:

CRP和ESR增高是炎症活动的指标;

CXR可见由于高血压导致的左心扩大;

血管造影可见狭窄和闭塞;

诊断标准:3/6

年龄≤40岁、肢体间歇性跛行、肱动脉搏动减弱、上肢血压差>10mmHg、锁骨下动脉或主动脉杂音、动脉造影异常;

需要满足3条;

鉴别诊断: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见于大量吸烟的青年男性,女性很少,主要累及下肢和上肢血管,DSA可见闭塞段以外的血管正常,可伴有游走性静脉炎;

动脉硬化性闭塞-多见于老年,常有三高,下肢多部位受累,上肢受累少,DSA可见病变血管迂曲、扩张、狭窄、钙化;

先天性主动脉狭窄-男性多,无炎性指标增高,DSA可见在主动脉峡部或动脉导管开口处狭窄;

肾动脉纤维肌结构不良-肾动脉远端狭窄,不适开口狭窄,无炎性活动指标;

白塞累及动脉;

治疗:

急性活动期GC 30-60mg qd,合用免疫抑制剂可减少GC用量,提高疗效;

对于肾脏明显萎缩的要切除肾脏,血管重建,主要是为了治疗高血压;

颞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

又称为巨细胞动脉炎,累及一个或多个颈动脉分支,尤其是颞动脉,典型的三联征为颞部头痛、间歇性下颌运动障碍、失明;

病理:

    主要累及颈动脉分支,如颞动脉、眼动脉、椎动脉、睫状动脉,病变部位是跳跃性的;

临床表现:

    老年多见,起病缓慢,发热和头痛是常见症状;

头痛-一侧或双侧颞部头痛、头皮触痛、颞动脉增粗变硬、结节状、压痛;

间歇性颌部运动障碍-如长期咀嚼、说话,休息后缓解;

眼受累-视力模糊、复视、幻视、眼球和眼眶疼痛、最严重的失明;

辅助检查:

ESR高(>50mm/hr)、CRP高、轻度贫血、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

P-ANCA阳性;

诊断标准:3/5

发病年龄≥50岁、ESR≥50mm/hr、新出现的头痛或新类型头痛、颞动脉触痛或压痛或搏动异常、活检阳性发现;

需要符合3条;

鉴别诊断:

    注意是否合并PMR;

治疗:

NSAIDs对症止痛;

激素40-60mg qd 控制症状、防止失明,4w后减量、维持7.5-15mg/d 2y;

少数激素无效的可用免疫抑制剂;

风湿性多肌痛:

    最早把以四肢近端肌肉疼痛和发僵为特征的综合征称为PMR,极少发生于50岁以下患者,40-60% TA合并PMR,15% PMR合并TA;

临床表现:

肌痛和肌肉僵硬-肌痛为对称性,首先累及肩胛带肌,可累及股盆带肌,颈背部,导致上楼、下蹲、晨起起床、梳头、穿衣困难,无肌力减退、无压痛、无皮疹;

关节痛-多不侵犯骨质,发生较少且短暂;

全身表现-发热、乏力、困倦、纳差、消瘦;

辅助检查:

ESR>50mm/hr、CRP增高;

肌酶谱、肌电图;

肌活检阴性;

诊断标准:

年龄>50岁、ESR>50mm/hr、持续4w以上的多肌痛或关节痛、10-20mg激素4天内见效;

排除性诊断- RA、PM、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等;

鉴别:

病毒感染-导致的肌痛和发僵<1w;

PM-肌无力、肌萎缩、压痛、CK高、EMG异常、活检异常;

RA-无骨侵蚀和关节畸形,X线可鉴别;

纤维风湿性肌痛征-年轻人多,多有情绪因素,固定的压痛点,ESR不高,激素反应差;

治疗:

10-20mg qd强的松有戏剧性效果,如果1周无效要考虑诊断的正确性;

病情稳定2-4w后可减量,维持量5-7.5mg qd,疗程1-1.5y;

结节性多动脉炎:PAN

主要影响中小动脉的坏死性、炎症性疾病,因受累动脉出现炎性渗出及增殖形成节段性结节得名,皮肤、关节、外周神经最容易受累;发病率不及SLE1%;

病理:

    活检取材以骨骼肌、腓肠肌、肾、睾丸、肝、直肠为佳;

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发热、乏力、纳差、消瘦、头痛;

皮肤-下肢网状青斑(特异)、紫癫、溃疡、指趾缺血性改变,皮下沿动脉分布的结节;

关节肌肉-关节疼为多发、非对称的,不留畸形,肌肉可有肌痛、肌无力、压痛;

心脏-冠状动脉炎(临床表现少),可导致心绞痛、心梗、心律失常(室上速);

消化系统-腹痛最多见,肠系膜动脉血栓可导致血便、不完全性肠梗阻,胆囊动脉受累导致急性坏死性胆囊炎,可有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肾-血尿、蛋白尿、管型,肾性高血压、肾衰,尿毒症为常见死因;

神经系统-多发性单神经炎多见,感觉异常出现手套袜套感,运动也可受累;

辅助检查:

WBC升高、ESR、CRP升高,RF(+)、冷球蛋白阳性、γ球蛋白增加、CH50和C3降低;ANA一般阴性、C-ANCA可阳性;

动脉造影-可见中等大小动脉有微小动脉瘤和节段性狭窄;

活检-皮损、周围神经、睾丸、肌肉活检阳性率高;

诊断标准:3/10

体重减轻≥4kg;

睾丸疼痛或压痛;

皮肤网状青斑;

肌痛、肌无力、下肢压痛;

高血压(舒张压≥90mmHg);

BUN>40mg/dl、Cr>1.5mg/dl;

单发或多发神经炎;

乙肝;

动脉造影异常;

活检;

治疗:

强的松初始剂量1mg/kg/d,病情严重的可冲击甲强龙1g/d 3-5d;

合用CTX 0.2qod 0.4qw 1g qm;注意白细胞不小于3000;

容易合并血栓,常规阿司匹林抗凝;

韦格纳肉芽肿:WG

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主要侵犯上下呼吸道和肾,常表现为鼻和鼻窦炎、肺病变、进行性肾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

典型三联征是上呼吸道、肺、肾病变;

一般状况-发热、乏力、纳差、消瘦、关节痛;

上呼吸道-鼻窦炎、脓涕、鼻粘膜溃疡、鼻出血、鼻中隔穿孔、鞍鼻,继发中耳炎、听力降低;

肺-咳嗽、咯血、痰中带血、胸闷、气短,肺泡出血可导致呼吸衰竭;

肾-几乎不能避免,血尿、蛋白尿、管型尿、高血压、NS,肾衰是常见死因;

辅助检查:

贫血、WBC升高、ESR和CRP升高、免疫球蛋白增加、ANA(-);

C-ANCA特异性较高,与病变活动性相关、肾受累的阳性率更高;

CXR-双肺多发性病变,圆形结节样阴影,变为薄壁空洞,戏剧性改变、迁移性、可自行消失为特征;

活检-上下呼吸道粘膜和肾;

诊断标准:2/4

鼻炎或口腔炎-口腔溃疡、脓涕或血涕;

CXR-结节、浸润灶、空洞;

尿沉渣-RBC>5/HP或RBC管型;

活检-肉芽肿炎性改变;

治疗:

活动期可用强的松1.0mg/kg/d,CTX 0.2qod或0.4qw;

危重的冲击甲强 1g/d 3d,CTX 1g;

CSS

主要受累组织为心、肺、消化道、肾、外周神经、皮肤,典型病理改变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血管外肉芽肿形成,常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哮喘或变应性鼻炎;

临床表现:

皮肤-红斑丘疹、出血性皮疹、皮肤或皮下结节,结节活检阳性率高;

关节和肌肉-游走性关节痛,腓肠肌痉挛性疼痛特异性高;

呼吸系统-多以变应性鼻炎发病,鼻塞、脓性分泌物、血性分泌物,哮喘是CSS的主要表现,药物不易控制,CXR可见多片的浸润影;

心脏-常是CSS主要死因,表现为急性缩窄性心包炎、心衰、AMI,由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心肌和导致冠脉炎症;

消化道-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常见,侵犯浆膜将出现腹水,含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肾-受累轻,很少出现肾衰;

神经系统-外周神经多受累;

辅助检查:

    嗜酸性粒细胞和IgE水平增高,C-ANCA可阳性;

诊断标准:4/6

哮喘;

鼻窦炎;

非固定性肺浸润;

周围神经受累(手套袜套);

嗜酸性粒细胞大于WBC10%;

病理提示血管外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治疗:

首选GC,1-2mg/kg/d qd,危重的可冲击3d后改为口服激素;

20%患者需要合并使用免疫抑制剂;

显微镜下多动脉炎:MPA

病变主要累及皮肤、肾、肺、消化道,肾病理提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有新月体形成;

临床表现:

一般-发热、乏力、纳差、关节痛、消瘦;

皮肤-各种皮疹;

肾-最常见的表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肾性高血压、肾衰为主死因;

肺-肺间质病变、肺泡壁毛细血管炎,咳嗽、咯血、肺出血;

消化道-腹痛、消化道出血;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受累;

诊断:

无诊断标准,P-ANCA对诊断重要,MAPN确诊需要肾活检;

治疗:

    强的松60mg qd+CTX,对CTX耐药的可以用IVIG;

白塞病:

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皮肤损害为特征,累及多个系统的慢性疾病,病程为反复发作和缓解交替;

病理:

病变为血管炎,大中小微血管都可受累;

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

复发性口腔溃疡-每年3次,疼痛剧烈,1-2w自行愈合不留瘢痕,可位于颊粘膜、唇、舌面、软腭处;

复发性外阴溃疡-常发生于口腔病变后,丘疹-脓疱-溃疡,疼痛剧烈,1-3w自行愈合,可有瘢痕;

皮肤病变-下肢结节红斑最具特异性(铜钱大小、表面红色的浸润性皮下结节,留色素沉着),毛囊炎类似青春痘;

眼炎-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眼球充血疼痛、畏光、流泪,可导致失明;

针刺阳性反应-针刺24-48h后局部出现红色丘疹或伴白色疱疹;

非特异表现:多出现在典型表现之后

白塞脑病-脑和脊髓的各个部位都能受累,脑膜脑炎最多见,发热、头痛、颈强直、脑膜刺激征、颅压升高;

血管白塞病-主要是大中动静脉受累,动脉受累类似大动脉炎表现,常累及上腔静脉、下腔静脉、肝静脉、下肢静脉,形成血栓;

消化系统-消化道溃疡可导致腹痛,回盲部受累多,右下腹痛多见;

关节炎-多累及膝关节,有晨僵但无关节畸形;

其他-心、肾、肺、消化到都可累及;

诊断标准:

复发性口腔溃疡至少每年3次+3条

反复生殖器溃疡、眼病变、皮肤病变(假性毛囊炎、结节红斑、痤疮)、针刺反应阳性;

鉴别:

Raiter综合征-典型3联征为无菌性尿道炎+结膜炎+关节炎,外阴皮疹最典型的是漩涡状龟头炎、不痛、无瘢痕;口腔溃疡少见,不痛;皮肤损害脓溢性皮肤角化病;系统受累轻;

抗磷脂综合征-血栓形成、PLT减少、习惯性流产、精神症状;与白塞类似点是都可有静脉血栓、都可有CNS表现,但PLT降低、APL阳性,多继发于其他免疫病或肿瘤和感染,也可以是原发;

治疗:

免疫抑制剂是主要药物,CsA 5mg/kg/d,CTX 1g静脉冲击/月,WBC不少于3000;辅助激素1mg/kg/d,危重时可甲强龙冲击治疗;



执业医师备考-内科-免疫科-系统性血管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