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互联网矛盾、冲突方法论

2020-05-16 22:01 作者:钱塘潮  | 我要投稿

互联网普及和社会发展到如今。网民的素质割裂程度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两个只有网名的人,一个也许是大学教授,一个也许是初中混子。却可以在网上就一个微小的问题发生争执。十多年前关于网络是否需要实名制还曾引起过大讨论,就结果来看显然是反对派取得了胜利。但如今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开源、共享精神的世界。各大平台互相抵制流量共享,大数据算法推送,版权意识的完善,网民阶级的割裂,互联网已经完成了事实上的分裂。人们已经过了那个刚接触互联网和外面世界的新鲜期。随之而来的是对外界不和谐声音的排斥和抗拒。

简单来说,一个网民会随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这个圈子由众多相同爱好者组成,由大数据推送机制维护。人在这样的圈子里生活的非常舒适,但眼界也由于不能了解其他群体的想法而随之变窄。只玩某平台的人会对其他平台用户充满优越感。而一旦踏出舒适圈,眼前立刻充斥着令人不适的信息。b站用户难以想象快手抖音上的劣质模仿和音乐会受到这么大的欢迎,某偶像的粉丝难以想象原来全世界都在与偶像为敌……

在网络上发表不友善言论的后果比起现实世界来说太轻,面对矛盾,太多人失去了好好说话的能力,选择用垃圾话去发泄情绪。正能量不一定会传播,但负能量往往会越激发越澎湃。你会看到在任何面向全社会无门槛的平台上的任何争论,最后一定会向不友善滑坡。曾经是直截了当的辱骂,现在是受限于屏蔽词汇的阴阳怪气。屏蔽词汇并没有优化环境,人的情绪得不到消解,只会以另一种方式发泄。

由此,我提炼出了一些初步的方法论,用以指导在网上解决矛盾,避免冲突。

1.在任何无门槛、低门槛泛娱乐化平台,谨言慎行。

无门槛加上泛娱乐化,意味着平台用户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会无限制地逐步向全网平均靠拢。依照目前的全网平均来看。除非交流对方已经明确表明身份,否则你大概率是在和初中学生交流。亦或你是在一群初中生当中发表看法(一如此刻)。他们思想不一定深刻,但网络发言的权利和水平甚至要高于你。你的任何冒犯性语言会遭到大量的语言攻击。仅以我个人而言,我无意也无兴趣与初中生讨论任何深度话题。这篇文章面向的也是少数存在于这个网站的心智成熟的成年人。

2.互联网少谈理论,多谈方法论。

简单来说,就是少说一些“为什么”,多说一些“怎么办”。世界上自洽的理论渺如烟海,但不少是自相矛盾的。换言之,一切缺乏实践证明的理论都可能有持完全相反意见者的存在。宣扬一种无实际意义的理论,就是在没有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挑衅反对者,极易引来矛盾,继而引发冲突。而方法论则不同,它直接指导实践,是对是错一试便知,大大减小了争论的余地。

3.面对不友善的言论或者苗头,及时停止交流。

网络交流中争论对错没有实际意义,如果已经通过初步交流发现对方是异见者,了解到对方的主张即可,没有必要说服他认可你的主张,完成你对他的精神压制,这种压制和反压制必然会触发强烈的反抗而导致冲突。

4.充分了解平台规则,善于利用。

这点是最易懂的。毕竟拉黑屏蔽举报是基本都有的功能。但B站黑名单数量有限,应当在尽量不四处树敌的前提下,优先选择主动攻击型对象。


以上是我关于网络矛盾冲突问题的方法论初步整理。随着环境、平台、个人的不断发展变化,亦有可能进一步改变、成熟。

互联网矛盾、冲突方法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