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视收益还是注视风险
现实情况:跟本不可能承担深入透彻的研究成本,只能从公开的数据,粗浅的认知去分析,所有投资依据都是大概估计,踩雷的机率无疑是比较大。
真实案例:2020年初买入一只股票,估值也就20倍PE左右,公司所在的行业,成长性,营收,利润,资产负债率都还不错,买入后短期上涨了30%,时机也还行。之后股价就开始下跌,2020年年报营收下跌17.32%,利润下跌74.00%,股价到现在也一直跌跌不休。
风险控制:分散投资,阶段开仓(价值发现),阶段增仓(价值体现),阶段补仓(价值增厚),是投资前已经设置好的买入计划(资金使用节奏计划),也就是总投资资金阶段投资占比红线。卖出就简单了,价值证伪,价值比较,价值实现,价值透支,都可以是卖出理由。
总结:案例中的股票仍在持仓,已经进行一次阶段补仓(价值增厚)。阶段开仓(价值发现),阶段增仓(价值体现),阶段踩雷仍在继续,没有资金使用节奏计划难以稳定进行。投资不是赌身家,更不是博出位,4000多只股票有4000多个机会,何必为“不确定”自挖陷阱,更不必为“不确定”冒难以承受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