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报考哪所强基高校,录取几率更高?

2022-04-22 18:24 作者:猿辅导竞赛强基  | 我要投稿

选择有时与努力同样重要,今年强基计划的报名即将结束,你有没有选出心仪的高校报名呢?


参加强基计划只能报名一所院校,“选择”就尤为重要。目标院校若不符合自身水平,在录取中难免做无用之功,浪费大好机会;专业取舍若盲目冲动,在录取后也可能追悔莫及、造成遗憾。


想要做一个比较好的选择,需要考虑强基计划择校最重要的两点因素:一是学校层次,二是专业选择



一、如何选择与自身水平相符的强基高校?


1

高校分数层级划分


我们通过各省、各院校公布的录取数据,对强基高校层次进行了简单划分:



以表格形式分类如下:



每个省高考招分不尽相同,学校影响力也具备区域性,大家可以查询近年各院校在自己省份的分数线,结合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每10-15分(或1000-2000名)进行更详细的分层处理。


以北京市近年高考招生情况举例:



另外,由于部分高校强基招生具有地域性,显然只能在本省有招生计划的院校中做分层、进行考虑。


将自我评估的高考分加上强基校测可能拉开的分数,就能判断自己应当选择什么层次的高校。


例如,J省的W同学,文化课稳定在630分左右,依据2021年一分一段表,预计排名10000-12000名。结合J省的历年分数线,若纯高考录取,该层次大学有中国海洋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等。W同学参加过物理竞赛,获得省二等奖,想要报考强基计划物理专业,那么可以到640分左右、6000-10000名层次选择目标院校,如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结合这些大学在J省的强基招生计划,即可进一步筛选。(数据各省不同,举例仅供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各位同学不能只看高考分数线,高考分数线是参考基础,而分院校分专业的录取分/录取名次是更精确的参考指标。


2

如何确定自己的水平?


在强基计划中,高考成绩和校测成绩共同构成录取依据,这要求我们对两方面进行评估:一是高考水平,二是强基水平/校测水平/竞赛水平。


(1)高考水平


对于即将高考的高三同学而言,可用的信息有:高三模拟考试摸底考试大型联考成绩及排名;迎接高考的学习状态考试心理素质、考生在中学的排名所在高中的近三年高考情况等。高考水平的评估不能有侥幸心理,要以高三参与的大型、正式考试的数据为基础


(2)强基水平/校测水平/竞赛水平


强基校测笔试基于高中,延伸至大学基础,涉及大量学科拓展内容。可依据学科竞赛水平,对校测水平做简单快速的判断。


A

破格考生(竞赛金银牌)


以往,破格考生基本都会选择清北强基。但2021年五大学科竞赛奖牌数量增加,破格人群1483人,而历年集训队保送+清北强基破格预计不超过1100人。


今年,清华、北大两校对破格入围的考生有审核环节,未通过审核的考生还可以报考其它高校的强基。对于竞赛成绩及文化课成绩都不是非常突出(排名较靠后的银牌,高考水平在北理、哈工大、西安交大最低录取线以下)的考生而言,需要向下考虑。


B

铜牌、省一考生


在强基校测中,若有竞赛对应的科目,可以取得相当优势。报考对应专业,面试中也有一定的“光环”效应,一般只要入围,就有机会


所以,可以参考强基入围线来选取目标或者将高考的自我评估分加上10-25分来考虑强基院校


另外,复旦上交大南大在高考后新增了初试环节,直接通过初试成绩来决定强基入围;上交中科大在报名系统添加附加信息提交功能,考生可上传竞赛省一及以上成绩证明。这对铜牌、省一是显然的利好,值得考虑


C

省二、省三考生


高考后校测前做好准备,在校测笔试中竞赛对应科目可以取得优势。同样可以将高考的自我评估分加上10-20分来考虑强基院校。当然,这往往需要报名专业符合竞赛专业(对生物、化学、信息竞赛不友好),同时注意该专业的强基入围线


D

未接触过竞赛/学科拓展的考生


建议以稳为主,可以报考自身实力相近的院校。如果高考评估成绩已经相当稳定,则可适当向上5-10分考虑强基院校。当然,在高考后校测前还有一段时间,可以用以冲刺学习强基相关内容。有冲劲的同学,可以把目标再拔高5-10分


另外,竞赛往往只参加一科,而强基校测笔试往往有多个科目(如数学+物理)。高考后一定要注意补充学习竞赛科目外的强基校测科目。


二、专业选择:志趣与职业的考量


确定高校层次之后,对于考生而言,在同一层次或相邻层次的院校对比中,专业是重要因素


1

兴趣第一


专业选择,志趣为先,但很少有同学在高中就有确立了人生志向、兴趣所钟。若能确立志趣,那么符合它的专业就是最佳选择;如果模模糊糊,那么选择一个大方向,强基专业都是基础学科,当然有符合某一大方向的专业,也属于较优解;如果不知道想要什么,至少确定自己不想要什么,做排除法。这里可以通过大学的各专业培养计划、校友、学长、相关网站平台来增加对专业内容的了解。


2

就业前景


如果对各类专业均无抵触,那么从功利角度出发,即为另一重点:职业愿景。


强基理科各专业中,数学为首。作为科学之母,不仅能兼容其他基础科学研究,也和金融、计算机等就业热门专业关系密切。物理次之,和各大工科联系紧密,发展方向较广,但需要深造,直接就业性价比不高。生物、化学再次,就业性价比不高,也是当前备受争议的专业。基础医学、核工程等,开设院校少、职业限制大。


事实上,大家用脚投票,这些专业的强基入围线通常也是数学、物理、生物、化学降序排列。数学强基入围线往往只比高考统招录取线低5-15分;物理低10-20分,生物、化学则低20-40分。


三、综合考虑因素


大致圈定了可接受的专业后,即可对选定层次的院校再行筛选。一看在本省是否有对应专业的招生计划;二看学校的对应专业水平(参见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大学专业排名等);三看社会评价(如校友评价、就业调查等)。(如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xkpgjg/)


通过学校、专业两重筛选,已经能大致圈定目标院校范围。而高校选择中的许多其它因素,如地域环境,乃至家庭民族社会关系等等,往往具有很强的个体特殊性,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考虑。


较具共性、值得一提的是:一线城市的大学往往有所谓“地域溢价”,而东北、西南、西北的大学可能会有相对低的分数线。地域溢价是由城市发展、职业空间、实习机会等支撑,而地域性较强的大学可能更有利于想在相应地区发展的同学。


大家一定要仔细思考,谨慎选择哦!预祝各位同学做出正确选择、进入梦想高校!



报考哪所强基高校,录取几率更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