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有”的越多,就越“不是”他自己;因为一个人拥有的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

。
我们的欲望实在太多了。在这个消费时代,我们的心态越来越浮躁,加之各种媒体广告的狂轰滥炸,生命渐渐被各种欲望所充斥。人的一生中,诱惑实在太多,金钱、名誉、地位、权力、爱情、理想、名车、豪宅 …在为满足诱惑而追逐的过程中,也在不知不觉中拥有许多。有些是我们必需的,而有些却是非必需的。那些非必需的东西,除了满足我们的虚荣心外,最大的可能,就是成为一种负担。我们需要一双慧眼,把不必需的事情从生命中剔除,懂得放下,把沉重的负担甩在身后,体会生命的本质,使生命更加完美。
许多人喜欢问:“我拥有什么?”而实际上,一个人“有”的越多,就越“不是”他自己;因为一个人拥有的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举例来说,我拥有一辆车子,就等于我被这辆车子所拥有,因为我不得不忍受每天上班下班浪费掉的塞车时间,必须时常担心我的车闯红灯有没有被记录在案而被罚款,还要担心油价上涨与燃油税对我的生活的影响!由此可知,拥有的东西太多时,人的生命内涵以及注意力就分散了,最后反而会被拥有物所负累,变成了物质的奴隶,以致精疲力竭,丧失了人生的意义。由此可见,你拥有的越多,就越不是你“自己”!当我们拥有的物质达到一定水平时,应该学会放下,减轻自己的生命负重。
能够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是一种享受。一个完美的人生不见得要赚很多的钱,也不见得要有很了不起的成就。在一份简朴平淡的生活中,活得快乐而自我,这才是一种上乘的人生境界。人的一生很短暂,有限的精力不能方方面面都顾及到,而世界上又有那么多炫目的精彩,这时候,放下就成了一种大智慧。
现代社会中,眼花绦乱的诱惑使我们的欲望飞快膨胀,多到了生命不能负荷的程度,多到了我们为之疲于奔命,而忘记欣赏生命本质的美。我们总是死死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放,这样只会给自己带来压力、痛苦、焦虑和不安。往往什么都不愿放下的人,最后什么也得不到。
放下是一种智慧。尽管你精力过人、聪明上进、志向远大,但你又怎能在这有限的生命里实现所有的欲望呢?正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在众多的目标中,我们必须依据现实,有所选择,才能轻装上阵,步履轻盈,感悟生命带给自己的喜悦与美好。
放下意味着回归简朴自然的生活,让思想保持清纯单一,让心态保持达观从容,自觉淘汰那些多余的东西。选择这样的生活,并非因为贫乏或者缺少内容,而是繁华过后的一种觉醒,是一种删繁就简的境界,是在给人生做减法,比如对不想参加的无聊聚会说“不”,T作再忙也会给自己的身心放个假。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欲望过多,就会偏离人生的正途。他认为生命如同旅行,如果我们的生命像蜗牛一样负担过重,那就不能轻松上阵,只有抛却肩头挂碍,才能走得步履轻盈。
放下才会有所得,是一种辩证的看待问题的方式,也是一种处世哲学和人生智慧。放下与得到,如同马车的两只车轮,小舟的两只船桨,都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比如放下对金钱的追逐,会收获精神的满足;放下虚伪的面具,就会赢得真诚的友谊;放下显赫的功名,会回归生命本质的平淡……放下,不是让我们愤世嫉俗或者远离红尘,而是要做一个聪明的人,懂得区分什么是生命中的必需品,什么是生命中多余部分。把这些多余的部分剔除,才能让一个人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被一些烦心琐碎的事情所牵绊,也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个成功而幸福的人生。
人的一生需要很多抉择,放下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在做生活的选择题,只有把糟粕的去除掉,留下真正重要和有价值的东西,那么你成功的概率才会增加,最终获得的也更多。放下自卑,会活得自信;放下抱怨,会活得舒坦;放下犹豫,会活得潇洒;放下狭隘,会活得自在。只有该放下时放下,你才能够腾出手来,抓住真正属于你的快乐和幸福。
人生一世,面对无限的诱惑,“放下”恰恰是我们在生活中很难做得到的。其实,放下与得到正是生活中的两面。得与失总是相辅相成的,正如一句谚语所说: “上帝在关上你一扇门的时候,总会给你开启一扇窗。”世界上许多人因为各种原因放下了他们本来拥有的,却得到了别人无法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