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广州有趣-东山电车总站

2021-05-14 11:03 作者:悠翔的八百屋  | 我要投稿


要问广州的公共交通印象中哪种比较深刻,可能是渡轮或者公交。但一种有”孖鞭”和低排放量为特征的交通工具却无人不知的,它就是无轨电车,但是有个地方不得不提可以说是无轨电车的“集体记忆”-东山电车总站。

60年代的越秀山总站|图片来源:网络

广州最早的无轨电车可以追溯到60年代,60年9月30日第一条无轨电车路线-1路电车正式通车,往返大东门和越秀公园。东山车站也这一天开始配套投入使用,由大东门延伸至农林下 路站场的触线网工程启用。1路电车向东延伸,延伸后往返农林下路和越秀公园。

90年代的东山总站,使用车型是广客GZ660型|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中山路与解放路交汇处起至文化公园,中山路与解放路交汇处的触线网上的直行单弯改为直行双弯,中山路与人民路交汇处起至南岸路触线网的搭建开办了2路,3路,4路车专线也正式开通,形成最早的无轨电车行车路线。

91年行驶在中山五路的102路电车 车型为SK561G|图片来源:网络

5路 (越秀公园站至南方大厦站),6路(大东门站至南方大厦站),7路(农林下路站至珠江大桥东桥脚站)开通,1984年7月3日,1路电车从中山三路折向南行,经东川路、白云路至沿江东路,往返解放北路越秀公园和沿江东路大沙头站。1986年4月7日,西堤二马路文化公园总站往南迁至新基路电车总站,南迁后2路电车往返农林下路站和新基路,3路电车往返新基路和解放北路越秀公园。

同年12月28日,按照国家标准更改电车路线编号 ,1、2、3、4、5、6、7路电车分别改称为101、102、103、104、105、106、107路电车。1987年,第一次在人民路高架桥底用预制构件的方法设计了无杆线网,同年10月,中山八路电车总站投入使用,104路电车总站移至该站场内,往返沿江东路大沙头和中山八路电车总站。

行驶在起义路“八爪鱼”天桥底的107路电车|来源:网络

1999年,开始提议搬迁东山总站,2001年,106成为最早搬迁东山总站线路并且改线到锦城花园,在2005年时候曾经提出计划将之改为绿化广场和医疗机构用地,站区迁出到杨箕站和中山一立交,随着13年的107线路搬迁站区还是没有改动。                                                          

千禧年后的东山车站|来源:网络


站场位于农林下路和中山路的交界处,在农林下路(南行)方向旁侧引出停车位置。巴士以此为总站者将需要在农林下路北行线上掉头驶入。场内线路(借道)可直接在站场入口处转弯进场。

1961年9月底的投入使用起,车站已经走过了六十载时光,自然也经历不少的变化与发展。从开始的1,2,7路车到现在102,108路车总站,从上海客车厂的SK644型开始到大家熟悉的”大通道孖辫车“SK561G型到广客GZ660型到骏威GZ5101型到广通GTQ5110DGJ3型后面的宇通ZK6120EGQAA“电鲨”车型变换和车站设置变换外,车站还是继续默默为乘客提供服务。

虽然现在站内还剩102和108路车,112路和夜78路作为中途站以外。但每天上下客人数也不少且班次密集,来这里坐车的可能是方便老人到医院看病取药或者约三五知己聚一聚或者上班一族平时上下班出行也或者游游车河欣赏老城区沿途的风光。不管什么理由都好无轨电车为乘客的目的地又进了“一步”的距离。

记得以前小时候来车站看电车之外还喜欢看司机出车时都到车尾通过调正拉索和卷线器把两条”孖辫“受电杆移正到电轨上。

出发前调整受电杆

最近去车站取材时候发现车站内的线网拆了不少,加装了个捕线器地面上有对应标记且车站还有充电桩,结合网上的信息看有可能东山总站不搬了。

东山车站是我对老东山回忆其中一个地方,往往能想起不少童年往事,每次到东山都要去看看车站有什么变化,看看无轨电车行驶画面。除了现在没本地产的无轨电车继续行走在马路上稍感唏嘘。有空还是喜欢来车站走走看看听到那电车在行进间和停站时发出的“嘎吱嘎吱”响经典又回来了哈,希望还能够延续下来。

(本文参考资料:维基,百度百科,如有错漏欢迎指正补漏,谢谢!)


-the end-

摄影,摄影:GB0083



广州有趣-东山电车总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