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写研究计划书时大家的切入点是怎么找到的呢️
体提问内容:目前在准备申请日本研究生,写了几个梗概吧,老师说我写的不合格,现在找不到研究的感觉,求指教,谢谢大家了!
借此机会,像大家说明个人“套路”-期待有童鞋看破
1)大道理起—首先是你的毕业论文,尽管国内很多童鞋们表示自己的毕业论文课题是“强迫”选择而已,自己也不喜欢,要换专业,和日本考研课题没关系等等等,但,不管你的理由如何,日本教授不会同意也不苟同!-因为,考研-本来就是依据大学四年的基础知识,包括毕业论文的“延伸”,“随便”换专业当理所当然是你的价值观,不是日本教兽的。
2)直奔主题❶把你脑子里的“课题”用一个字写出来-比如,你想写经营组织论-組織アイデンティティ、那么,第一步:就是从“什么是组织论”开始查定义,然后查“什么是組織アイデンティティ”。❷第二步:根据第一步查询的内容中“抽出”并加➕一个“关键单词”,比如-“組織アイデンティティ➕企业合并”❸你的兴趣点-如果你对企业的海外战略&合并或兼并或吞并后的经营管理,可以加另外一个关键单词➕“企业文化”❹下一步你会考虑,“买下”了外企谁去管理?怎么管理?根本不同的企业文化会不会“内杠?”,采取“专制“还是“一国两制?”哈哈哈这样想的话,也可以考虑“不同企业文化的冲突”问题❺那么这些“空想”实际是如何发生的呢?一般是从顶层人事变动开始,如-替换社长!❻替换原来社长,他下边人干嘛??能听你话吗?全部开除?你可不敢吧 比如你“吞并”了日企-敢不敢把“不听话”的直接开除??一般“不敢”,尤其日本这种团体意识非常强,对企业忠诚心很强的民族…那怎么办!…❼嗯,这个叫初步的“问题意识”,咋办呀…如何解决?从哪里开始“开刀”?—这就叫“切入点”❽好吧,知道了什么“叫”切入点,但我还不知道哪个“是”切入点!对,你需要“定位”具体切入点,是很难!-所以“外企高管”很难找到适合的“人才”❾人才,这个人才要起“领头羊“作用,在外企圈里“能混得开”?不拍被排挤?毕竟文化背景,价值观,利益背景不同,“强行碾压”日企组织アイデンティティ?同化掉!??还是…可我没这个把握,没信心…不敢轻易尝试…没办法!…我得去“悄悄地调查一下”,等有把握再做最终决定吧……➓然后召集内部高层-紧急开会❣️开会得有个主题吧!?对,那就定个主题-「企業合併後の新しいトップタウン型社長による組織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への影響〜〇〇企業を事例として〇〇〇〇〇〇に関する研究」Ⅺ】这个紧急会议主题就是你的初步的“研究课题”
3)有了初步的切入点和初步形成的研究课题,再考虑你的毕业论文中能否“抽出”延伸出来并作为研究背景和动机的?另外,还要考虑一下根据毕业论文是否有必要“微调整”研究课题,之后再去私塾老师,前辈等请教!
4)具体如何写?先看看研究计划书的整体结构[構成]看图,一个个回答问题,框架自然形成!
5)看什么参考书?这个国内学生就有点不方便了…我听学生们反馈-国内这方面资源缺乏,谷歌网页也不那么方便跳墙…具体方法-从上面步骤中抽出的关键单词打进网,最好是日本的,比如-谷歌学术论文等进行查找。google scholar
一个或多个关键单词组合打进去,或加减,微调,设定年度等方式查询文献并阅读,定位感兴趣的文献和文尾的参考文献,教授信息,学校信息等,这个步骤主要是查询技巧,可能需要经验和知识面等才能更精准“联想”可行的关键单词,所调取的文献也更贴近自己,这里也需要日语水平或阅读理解能力等,可能对有些学生有点难度…
6)总之,研究计划书的第一步就是“课题选择”,这部分是最重要也最难,更是成本精力花费最大的部分!这里的辅导也就是研究计划书的“前端阶段辅导”的含金量最高的部分!做不到这里只知道“指点江山”的导师?其实…做不到和不想做和没法做都有其“立场”理由…这里省略3999字哈哈哈哈哈
—————-
挑私塾也一样,讲课老师(学姐学哥)都差不多-毕竟岁时都会有流动!重要的强项放在哪里?教学重点放在哪里?师资力量的中心切斜那个专业(分野)?师资力量中的日本人比率等,但这些也不是核心,这些刷钱谁都可以做得到!而核心的理由在于☝️一般来说,取决于三方结构-学生/班主任或负责对应的中国老师/后台日本导师,这三者(环节)之间的“匹配度”,结合实例,学生要写研究计划书,就得问中国老师,那么能定会让你参加研究计划书境界说明课,然后让你先提交!不会怎么办?教你了不会怎么办?一句话没办法!另外,假设你提交了自己的想法,但说不行 ♂️睡一大堆还是听不懂怎么办?没办法!再来假设你和中国老师一起琢磨出来一篇研究计划书,并传达给后台日本导师,给你一大堆批注,但你看不懂怎么办?你问中国老师帮你解释,中国老师也给你一大堆批注&建议,你还是看不懂怎么办?嗯,没办法,看懂了并及时跟上步伐,嗯哪叫-可以!⚠️所以,咨询私塾的时候注重的细节就是这里!看不懂这里?嗯没办法…
私塾也好语言学校也好,建立&强化品牌力,口碑的核心在于如何提高“软硬实力”,硬实力就不说了!而软实力,在于高薪聘请软实力“强悍”的师资力量,并配套强化,下文中的“三方环节”的沟通实力&效率!这三者中期待最核心作用的其实不在于后台日本导师多么厉害!核心桥梁作用的是中间的中国老师的实力,这个桥梁作用没有软硬实力兼备,基本上没资格担当!在学生和导师之间“搭桥铺路”不是谁都可以做得到!能做到特别优秀的人也不会现实上不多…
没有这“三方结合”资源的私塾,要么是想法不够要么就是资金不够 某一个“老师”的指导力是不够的,后台必须要有另外一个“资深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