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为天下奉一人。
《雍正王朝》这部剧影响力大就大在,它是国产权谋题材的开山鼻祖,日后所有涉及宫廷斗争的作品几乎都能从中找到《雍正王朝》的影子,但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无法于《雍正王朝》比肩(除了《大明王朝1566》)。我说的这些作品包括《琅琊榜》《庆余年》《鹤唳华亭》《步步惊心》,科场舞弊、皇子夺嫡、边关军事、朝臣内斗,这些情节在《雍正王朝》里都得到了最好的演绎。并且《雍正王朝》很难得地做到了雅俗共赏,而不是曲高和寡(这一点我觉得刘和平老师之后的《大明王朝》确实差了些),哪怕完全不懂剧情的人,点开这部剧也会被里面精心设计的台词所吸引。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部剧问世之前,此前几乎所有关于雍正皇帝胤禛的影视形象,都是着重于他的野史绯闻,而这部剧播出之后,哪怕是《甄嬛传》这样属于戏说的电视剧,也留有笔墨展现了雍正勤于政务的一面。
我和很多人的观点不同,大多数人喜欢赞扬《雍正王朝》里对于康熙的塑造,对于饰演康熙帝的焦晃老师印象深刻。但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唐国强老师塑造的雍正,不同于二月河原著里的阴狠冷酷,刘和平老师笔下的雍正显然更加立体而全面,他有能力且有野心,懂得如何收敛锋芒韬光养晦,但又不是完全的避世不出。电视剧一再强调了四爷时期胤禛的坚韧不拔和冷面无私,用剧里康熙给他的判语,“坚刚不可夺其志”。但是这样的性格也注定要做“孤臣”,注定要站在既得利益者的对立面,做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而“孤独”这个词,也正是我对本剧雍正最深的印象,他要做孤臣,就注定要弃家为国。我觉得刘和平老师是一个描写孤独的好手,他写孤独,不会写一个形单影只的人深夜低低絮语,他会写胤禛看着最要好的兄弟老十三胤祥被囚禁的苦痛和无力;会写在痛下杀手前闭目沉默的四爷;会写康熙临终前在畅春园中领命继位、接手烂摊子的新帝;也会写登临高位后前期身边无人再敢付诸真心的无奈;会写所谓清流的造势为难;更会写紫禁城养心殿晦暗夜色里,坐在烛火下批阅奏折彻夜无眠的皇帝;还会写剧终时倒下的身躯,终有遗恨的孤臣,以及点点滴滴落在奏折上晕开的鲜血。而以上种种,都只不过是刘和平和唐国强两位老师在塑造这一角色时很小的一部分细节。
诚然,雍正并不是完美的皇帝,他在军事和外交上都曾有过重大失误。但比起那些冷酷无情的政治机器,他更像个有血有肉的人。作为普通人,我对皇帝这位最大的地主并无好感,但作为不太合格的理想主义者,我敬佩胤禛的毅力和精神病确信它足以留给后人。昔年他两段手书,或许作为他一生的评价也最好不过。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