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少有人知的历史往事——王直、倭寇与安土桃山
原作者:石湖鱼
文章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1228456047643249
原标题:从洗白倭寇说起,论海禁导致倭寇等荒谬观点
918了,聊聊倭寇吧。倭寇,顾名思义,来自倭国的敌寇,简而言之,来自日本的强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出现了大量为倭寇洗地的文章,混淆视听,颠倒黑白,其核心点有二。
一、明朝海禁导致倭寇兴起。
这个观点最常见,因为大明朝海禁,不许对外贸易,才导致了倭寇。言外之意很有点官逼民反的味道,倭寇都是良民,他们只是想做生意,被迫无奈才当了强盗。

这不纯扯淡嘛,不许做生意跟当强盗有什么关系?别人不卖你东西,你就能跑过去硬抢?更别说奸淫掳掠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天底下有这样的逻辑?
按照这帮人的理论,饭店不肯卖饭,我就能砸了他家灶台,刘德华演唱会门票没抢到,我是不是就可以把刘天王绑架到我家唱堂会?
用这种强调为倭寇辩解的,他们不是蠢就是坏,跟若干年前鼓吹中国人不团结、中国人素质低是同一种人(中国不团结论由日本人发起)。
其实一句话就能把这些人怼回去,下令“片板不得入海”的是朱元璋,早在洪武年间,朱元璋就宣布了海禁,一直平安无事,反而是嘉靖年间倭寇最烈,前后差了将近200年。
谁来解释下,为什么朱元璋海禁就没事,难道日本人迟钝到200年后才反映过来?
把倭寇之源怪到中国头上,是彻头彻尾的胡说八道,血口喷人。
为什么嘉靖闹倭寇,原因在日本自己,1467年日本爆发应仁之乱,从此进入了长达150年的战国时代。

嘉靖年间(1522-1566),正值日本打得最热闹,乱糟糟天下大乱,玩过日本战国游戏的应该知道,这正是毛利元就、织田信长、武田信玄、北条氏康等枭雄的活跃期。
为什么嘉靖朝倭寇闹得最厉害,一句话,日本人活不下去了,只能往外跑,铤而走险。
胡宗宪《题为献忠以图安攘事疏》:译审生擒倭贼助四郎等,亦称彼国荒旱,私自买卖,国王不知。
浙江总督胡宗宪抓了几个倭寇,审问后上报,他们都来自日本,声称连年大旱活不下去了,才跑来中国当强盗。
不光胡宗宪,连他的政敌也这么说。嘉靖34年,工部侍郎赵文华奉旨巡防东南防倭事宜,抓到了几个倭寇,审问后也上报称:“日本人因天灾人祸跑到中国为祸,各自为伙,没有统一头目,其国王也不知情。”
赵文华《谕日本疏》:擒到倭贼,审称俱系各岛倭夷,因连年荒旱,食米腾贵,专恃四外买卖为生。因此,入寇贼众,各自造船合伙,并无统领头目。及彼国夷王并不知其入犯之情。
根源明明在日本自己,却要怪到我们头上,用现在的话说,这就叫输出难民,哪个国家会允许难民随便进?
对于明朝海禁也要说几句,很多人都不理解,好好做生意不行吗?干嘛要海禁。
我们海岸线太长了,根本防不了,修炮台建兵营,要建多少个才够?海禁从根本上说,只是为安全考虑,你怎么知道来得都什么人?他们是为做什么?
举个例子,葡萄牙人第一次来中国,是1518年,一个叫西芒·安德拉德的人,带着三艘船到了广东屯门。葡萄牙人还以为踏上了新大陆,按照殖民非洲的路数来,修炮台修永久工事,蹂躏妇女,抓男人当奴隶,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一直到1521年,广东巡海副使汪鋐调来了50艘战船,暴打了葡萄人一顿,把他们赶出屯门。后来朱纨又在双屿岛再次暴打一顿,葡萄人这才老实,跑到澳门安家,规规矩矩给明朝交租金。

虽然澳门地租很少,只有500两,但这500两却成了确定澳门主权最重要证据。为啥澳门主权从没闹过争议,就因为这500两银子,你交租金就意味着你是租,不是割让也不是赠予。
顺带一说,葡萄牙人后来对大明拍足了马屁,大明要大炮,葡萄牙就在澳门建了座当时最先进的铸炮厂,卜加劳炮厂。真不是为赚钱,卖军火尤其最先进军火,根本不能按价格衡量。更别说葡人不光卖炮,还免费教铸炮技术,徐光启等人在葡人资助下,在南方建了大量国产铸炮厂,明亡之前,仅南方铸炮厂就生产了4000门大炮。
葡萄牙拍马屁那真是下足了功夫,皇太极偷袭北京的时候,葡人还组织了队伍,运送10门大炮勤王,被安排在涿州,皇太极听说红夷大炮来了,吓得特意绕路走。
所以海禁和剿匪根本不是问题,公平需要实力做保证,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明朝海禁无可厚非,彼时对世界了解很少,就像三体里说的黑暗丛林,谁也不想暴露自己。海禁意味着被人发现的概率小,而禁止私下通商,则是禁止信息外泄。如果允许自由通商,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大摇大摆在各个城市里乱逛,山川河流兵营关口,全部给人家记下来了。
这些信息在那个时代有多重要?对国家安全又意味着什么?自由通商哪有那么简单,再说这帮日本难民,个个穷得叮当响,他们能做什么生意?他们所谓生意,就是到处踅摸,有机会就抢,抢不到或者被抓了才声称自己来做生意。
二、倭寇都是中国人,王直是具有新时代眼光的商人。
这是最恶心的,其险恶用心,我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词形容。
王直海盗集团里,的确有大量中国人,其头目也主要是中国人,但这是有原因的。
日本浪人跑到中国,那是两眼一抹黑,不懂语言不认识路,他们能不听王直的吗?没有王直给他们指路,他们连去哪抢东西都分不清。他自己是没去烧杀掳掠,他是大头目,当然不用他干,可他指挥着手下36岛海盗,疯狂洗劫中国沿海。拿这个来否认倭寇里没有日本人,其心可诛。
王直自1542年就开始定居日本,住了至少15年,连日本学者都认为他代表的是日本海盗集团利益(木宫泰彦著《中日交通史》)。王直起初的确是商人,他通过双屿岛从事中日贸易,朱纨打掉双屿岛后,王直贸易来源被断,欠了一屁股债,便跑到日本平户召集了2000多亡命徒,自称徽王,开始了打家劫舍生涯。
他自己是没去烧杀掳掠,他是大头目,当然不用他干,可他指挥着手下36岛海盗,疯狂洗劫中国沿海。

那36岛海盗,全是日本人。而即便王直集团内部的中国人,个个身穿日本服装,说着日本话,武器装备后勤给养,全部来自日本,他们与中国的关系,仅剩下出生于中国。如果说他不是倭寇,那只剩下一个词,二鬼子。
二鬼子比鬼子还可恶,看看王直集团主要人员都什么人。
许栋、李光头是逃犯;徐海是被赶出山门的破戒僧;毛海峰是走私犯之子,质押给王直当人质;林碧川则是家学渊源的海盗,祖上就干这个。
就这么一帮人,居然有人夸他们是明朝最具前沿眼光的新时代商人,代表着未来。
很好很好,原来中国人的未来,被一帮流窜犯破戒僧给代表了。每次读到这种文章,只想口吐芬芳。什么最害人,就是这帮拿着外国的钱,肆意篡改事实,颠倒黑白的王八蛋公知最害人。
《明鉴》:初诱倭入犯,倭大获利,各岛由此自至,既而众杀伤,有全岛无一归者,死者家怨直。
王直的倭寇生涯起初并不顺利,他指引日本海盗劫掠中国沿海,成功几次之后,很快被明朝海防军痛揍了一顿。有些海盗死了个精光,全岛没一个人活着回来,王直一度吓得不敢回,跑到五岛另安了个窝。
于是王直开始了另一个办法,拿钱收买沿海居民。
《明志》提到过一句“贼至而喜”,很多沿海百姓争先恐后加入王直集团,于是很多人便借这点为王直辩护,声称他受到了人民支持,在群众中有深厚基础。
请别侮辱人民这个词。我们来看看,支持王直的是哪些人?
王直招揽沿海居民干嘛?买信息,这些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画海防图,标志各地驻兵数量,以及关隘信息。
《备倭疏》:中原之雄,咸为之谋主也;土著之奸人,为之向导也;穷民为之役使也。有是三者,然后能深入长驱。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堂堂明军拿这点倭寇没办法。老底都被泄光了,有出谋划策的,有当向导的,甚至还有人为倭寇运送给养,抢劫完又帮着倭寇运输赃物,隐匿信息。

林燫《答汪中丞论倭寇》:贼至为之耳目,贼退为之囊橐。
胡宗宪说:“倭奴拥众而来,动以千万计,非能自主也,由内地奸人接济之也。”
朱纨痛恨道:“去中国群盗易,去中国衣冠盗难。”
杀倭寇容易,民族败类防不胜防。
更有甚者,主动穿上日本衣服,打扮成倭寇模样,加入洗劫队伍。
《明史·日本传》:袭倭服,饰旃号,并分艘掠内地,无不大利,故倭患日剧。
你说这些人是中国人?问问那些深受苦难的老百姓同不同意。
《倭变事略》:犯湖州市,大肆毁掠......一望赭然,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满千船。
湖州被犯,杀得血流成河,抢走了装满数千艘船的货物。
《昆山县倭变始末》:被杀男女五百余人,被烧房屋二万余间,被发棺塚四十余具......妇人昼则缫过,夜则聚而淫之。
抢昆山,一次杀了500多人,烧了2万多间房屋,掘了四十多座古坟,看到女人就绑走,你告诉我这叫商人?这是在通商?
而那些为了金钱利益就出卖同胞,甚至拎起刀屠杀自己人,根本不配做中国人,他们是彻头彻尾的民族败类,比鬼子更可恨的二鬼子。
三、日本天然抢劫成性
虽然日本也跟我们学了儒家文化,但有很不同,日本是海岛,海岛就意味着资源很少,不能自给自足,那怎么办?只能抢。

这跟欧洲还不一样,欧洲是商贸文化。从希腊罗马文明开始(转载者注:此处为作者姑且如是说,本文作者也是揭露西方伪史的一员),希腊和意大利半岛,都是土壤贫瘠,种粮食养不活自己,只能依靠贸易交换食物,所以欧洲文化重契约,重视交换,他们的文明也叫海洋文明。
明朝时欧洲很多国家也来了中国,短暂冲突后很快就达成了和平协议。他们是真要求通商,对明政府的要求也能接受,在特定地方特定时间交易,不许乱跑。
即便鸦片战争后,八国联军用大炮轰开了中国大门,但他们只是占占便宜,虽然也很恶劣,和日本有本质的不同。
我不是替欧洲鬼子说好话,但真有很大不同,因为日本是侵略。
日本是个抢掠成性的国家,它拿不出什么资源可供交换,通商满足不了它的需求,早早晚晚仍会走到侵略老路上。如果打个比方,很像我们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契丹等等,不抢就活不下去。
倭寇也非明朝特有,早在唐朝就有了,只是唐朝太强大,没成气候就被干掉。所以日本诞生倭寇并不奇怪,因为这就是它们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