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习录

致良知的唯一途径,反思。
致良知的第一层意思,诚意。
把念头思想观点放到良知面前关照一番,合乎良知的“诚”,否则是“不诚”,诚是两者合一,是“实”,纠正不诚的这个过程叫做“正心”,即致良知。
致良知必须每个人自主性的承担,任何人不能代劳。
良知可照,意即良知能够对现实世界进行准确无误的判断。要想提升,就在意念发动之处去“磨镜子”,因为意念一动,就不能保证准确,要在此时为善去恶,遏制恶的念头,执行善的念头,从而做到诚实。
致良知的第二层意思,表达显现良知。
主体性的,本质的自我展现。明明德于天下。事事物物各得其正。不仅是良知的在生活中的自我表达和自我展现,也是自我主体性和自我存在的表达。
(个人理解:人的本心纯净,只是被世俗欲望蒙蔽,致良知就是恢复本心的纯净,以天真纯真诚实善良的姿态去应对和处理事物,一旦做到这样,你展现的就是原初最本真,最纯净的,不受世俗欲望污染的你,但平日里经历苦难打磨后学习后的技能知识并不会因为你返回本真而消失,而是借由建立在个人自主、经验知识丰富的你,产生的诚实和纯净能够帮助你不会犹豫迷茫,更好发挥你的智慧,去掉欲望的心智能够帮你摆脱疑惑和焦虑,帮助你做出最客观准确的判断,赢得最合众的力量(得道者多助)。
当一个人强调“我”的主体性,比如说自信,比如“我的存在很重要”,就会获得力量。而你会因为运用和表达了最本真的我,会获得更强大的力量,推动你达成目的,这也就是“我即是真理”,这里的“我”,是最本真的我,这里的“真理”指的是“良知”,本真的我和良知其实是一体两面,所以我即真理。
在达成目的的过程中,你其实是去掉欲望的,去掉欲望的过程是出世,但是因为你专注于做事本身,认真细致的不带功利地诚心地做事,事情本身也因为你的诚实认真自然而然地达到了好的结果,这种结果是俗人穷尽力量可能也达不到地结果(入世),所以整个过程就是以出世的手段达成入世的结果,符合儒家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