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正:语文阅读理解拿几乎满分的人做题时小脑瓜里在想什么?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
语文阅读理解拿几乎满分的人做题时小脑瓜里在想什么?
但并未看到靠谱的答案
今天就和你分享,马老师做阅读题时脑瓜里在想什么。
得满分从来不靠临场发挥,靠的是有效的方法➕有效的练习。
用我的方法,完全可以做到条条有依据,篇篇拿满分💯。

今天就以文章《母爱像棉花盛开》为例,分享八大题型之7⃣️:标题作用题
我把更具体的实操方法,分享给你。
文章电子版,如有需要,可向我领取。也可同步观看我这一期的直播,能对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
— 1 —
第一步:直接看考题,明确题型

首先要找到考题中的题眼:“妙处”,(类似题眼还有“好处”)
由此,可以判断题型为:作用类题型。
— 2 —
第二步:调用作用类题型的解题清单
大脑里迅速过一遍作用类的答题框架,确保自己熟悉该题型的解题思路
所用作用类题型的答题角度:241答题框架

1⃣️内容:2容
表层内容
深层内容
2⃣️手法:4法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结构手法
描写手法
3⃣️中心:1心
1.中心主题
— 3 —
第三步:用圈画阅读法,读懂文章
读懂文章是做对题,拿满分的前提,如果文章都读不懂,那就没戏了。
读懂文章的两个标准
一、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能提炼文章的中心主旨
具体操作:
1⃣️逐个段落阅读一遍,圈画出关键信息,概括段意
从表达方式切入,不同的语段有不同的概括方法,语段主要类型可分为:
叙述类语段
描写类语段
说明类语段
议论类语段
更直观详细的操作步骤,可观看我的往期直播,手把手带你一起练习,直到你会为止。
2⃣️阅读完后,根据圈画的内容,从头梳理整个文章的框架,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
文章是由一个段落一个段落组成的,一定要有整体感,不要陷入到单个段落的细枝末节中出不来,要从真人个体上去把握文章,也就是文章的结构。
3⃣️ 根据圈画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就考验到了我们的整体概括能力,整体概括题,也是考察常考的题型,如果你读完文章后,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那证明你已经读懂文章一大半了。
文章的主要内容为:文章讲述了作者从小到大不断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的心路历程,
4⃣️提炼文章的中心,用“143中心提炼法”。
先判断是三类中心的哪一类:情感类、品质类、道理类
什么是“143”?
1题: 称呼词
4句: 抒情议论句、中心句、反复句、过渡句
3词:称呼词、副词、形容词
根据以上方法
可提炼出文章的中心为:赞扬像棉花一样纯洁、无私的母爱。属于品质类的。
— 4 —
第四步:回到考题,进行实操解题
按作用类解题思路走起:
1⃣️2内容:
表层含义:从表达方式切入,标题属于议论的表达方式,所以表层含义为:阐述了母爱像棉花的观点。
深层含义:指的是文中含义。如何得出深层含义?从文章中去找和标题表达同样的句子意思的句子
母亲苍老的身影像一株摇曳的棉花
母爱像棉花,无私、纯洁
2⃣️4法:
1、修辞手法: 标题《母爱像棉花盛开》,可以判断出有比喻的修辞手法。
那比喻的作用有哪些呢? 口诀“星特浅”
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具体
把事物的特征体现得更具体
深奥的道理更浅显
然后把以上作用套标题里,看标题适合哪些作用。
应用了比喻,把母爱比作棉花,
第一个作用: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形象具体。✅
第二个作用:让母爱纯洁无私的特点更突出。✅
第三个作用:用于议论,跳过。❌
2、表现手法:因为是 标题,无表现手法,跳过❌
3、结构手法: 局部结构手法和整体结构手法,标题主要为局部结构手法
局部结构手法:4个,标题、开头、中间、结尾
那标题的深层作用是什么?口诀“背心对内”
交代环境背景❌
引起阅读兴趣✅ 母爱怎么就像棉花盛开了呢?很好奇
交代写作对象✅。整篇文章就是写母爱的。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前面的步骤能概括出内容,就能顺利判断标题有没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根据我们概括出来的内容,是没有的】
4、描写手法:标题是议论的表达方式,很明显没有描写手法,跳过。❌
3⃣️1中心:在阅读文章时已提炼出来,就是赞扬像棉花一样纯洁、无私的母爱。
— 5 —
第五步:根据以上整理出来的信息,组织成答案。
注意⚠️:
1、表层含义太简单了,一看就看出来了,可以不写。
2、需要分析的是文中含义、拟人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标题的深层作用、还有中心,这四点就够了。
所以这篇文章的答案为:

以上我就是做一道阅读题的整个分析过程,多看两遍,你会发现这体现的是一种思维,框架思维,系统性强、工具性强、有效性强。
我做出来的答案,完全有信心,因为我能找出依据,而不是从这扣一点,那揪一点来拼凑答案的。
阅读理解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没有有效的方法!
跟我学有效的方法,
做阅读理解尖子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