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化力量,促民族团结
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笔者认为,在边疆民族地区,坚持以“聚文化力量,促民族团结”为主线开展文化工作能将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体现得更加全面。
要突出资源优势,使活动开展更有力,筑牢民族团结之基。要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各级文化活动阵地要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作用,开展形式多样、非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将服务送到家门口、茶馆里、田地间,让群众读书有去处、健身有场所、娱乐有舞台,让群众文化在农牧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真正做到村村有场所,出门能活动。
要突出宣讲功能,使文艺惠民更有声,宣传民族团结之本。大力实施“文化润边”工程,将宣讲党的各种方针政策与文化汇演紧密结合,让老百姓更加深入透彻地了解党的惠民政策,在宣传民族团结工作同时实现文化乐民、文化惠民、文化育民的目的,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持续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开展优秀爱国题材电影放映活动,带动群众形成积极健康的乡村文化,弘扬昂扬向上的红色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基层、贴近群众。
要突出援藏优势,使文化交流更紧密,浇灌民族团结之花。要借力各种援藏途径、人才人才引进措施,按照文化交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坚持交流为要,积极打造文化交流平台。组织文化交流团赴援藏省市开展基层文化交流活动,邀请援藏省市各级文化阵地赴西藏交流参观,增进两地人民情谊,使两地文化达到交融的目的。
要突出精神文明,使文化遗产更普及,树牢民族团结之根。注重在“保护传统+探索创新”上下功夫,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加快“非遗”产品推广,深挖民族文化背后的交流、交往、融入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文物背后无声历史变迁;将农耕文化、民风民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节庆期间传播,全面展示措美的文化成果,实现花满枝头结硕果,百花竞放春满园的浓厚文化氛围;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打造重点,打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文化品牌。
总之,文化工作要将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的目标,使团结之花开满边疆,奋力开创新时代文化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