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恐龙到鸟-从慈禧太后上台开始同一年的秘密

2022-12-13 22:46 作者:大清神龙  | 我要投稿

1861年,咸丰皇帝病逝,他的妻子成为了大清实际掌权人。而在地球的另一边,德国的索伦霍芬的石灰岩内发现了一只怪异的鸟—体型大小有如大号鸽子或者小嘴乌鸦的水平,也有大一些的,虽然身上有着明显的羽毛而且是具有羽轴和羽片的正羽,有翅膀一样的前肢和有锁骨、间锁骨愈合变形成为叉骨,骨盆也变得开放式而且后肢四个脚趾三前一后。但是它真的因为很多保留了较为原始的爬行动物特征而令人觉得神秘—比如双凹型的椎体,保留有分离尾椎骨支撑的长尾巴,具有明显的腹膜肋骨,胸骨没有明显的龙骨突,前肢的掌骨是有残留的分离掌骨且指端有明显的爪子,腰带各骨头没有愈合,肋骨也没有钩状突,尖锐的牙齿形似很多食肉恐龙一样是槽生齿。 发现它的时候,《物种起源》的发表已经过去了两年,这块具有爬行类和鸟类之间的过渡形态的化石,一度便被认为是最早的鸟类,取名为始祖鸟。这块生物起源和进化的重要证据一直被保留在欧洲,之后的百余年内,又有新的始祖鸟化石标本被发现—这为人们了解这种始祖鸟目的原始鸟类提供了更多的凭证。但是它们是怎么变过来的?有人认为是早期主龙(就是鸟类和鳄鱼最近共同祖先和所有后代所在的类群)变来的,说确切点是里面的一部分伪鳄类,它们有明显的眶前孔和下颌孔且头骨颞颥孔有两个,体型纤细。比如派克鳄这种看着半个鳄鱼半个蜥蜴的家伙就是典型的例子—虽然后来人们发现派克鳄是更古老的“主龙形类”而非伪鳄类,而关于伪鳄类起源的化石也没有太多。 到了1964年,奥斯特伦姆这位科学家通过对掠食性恐龙—平衡恐爪龙和始祖鸟等等化石标本的对比,通过形态学特征尤其是外部形态将鸟类和恐龙关系再度紧密联系起来。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东方—中华龙鸟成为震惊世界的发现,起初身上绒毛状略带分叉没有强壮羽轴的特性,让人们一开始以为这是鸟类,但是后来才发现这是属于兽脚类恐龙里面虚骨龙类下面美颌龙类,亲戚美颌龙和始祖鸟同在晚侏罗世的欧洲。 从上世纪末至今,随着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以及很多世界各地和鸟类有很多解剖特征的恐龙化石的发现—从中国辽西的寐龙,小盗龙属,原始祖鸟,孙氏振元龙,再到非洲马岛的奥氏胁空鸟龙,还有北美的达科塔盗龙,西爪龙,以及孔子鸟,燕鸟,甘肃鸟,会鸟,朝阳鸟,热河鸟,红山鸟等等。。。。。这些生物的化石表明了现代鸟类的很多特征其实是出现在从恐龙到鸟类的不同演化过程中,比如说高而恒定的体温其实是主龙类的祖征,气囊系统其实是很可能来自于鸟和翼龙最近共同祖先或者恐龙总目,龙骨突这一增大胸肌固着面的特征其实是早期今鸟那里才出现的,半月形腕骨和正羽其实是包括了窃蛋龙类,驰龙科等等在内“廓羽盗龙类”继承来的。而且鸟也有明显的跗间关节,这点和恐龙类似。而很多恐龙也保留了羽毛印痕,羽毛甚至出现在了非兽脚类恐龙(比如鹦鹉嘴龙)身上—当然这个是纤维状的连毛状的纤羽都不太类似,纤羽是用于触觉的。 总之,很多鸟类存在的解剖特征有的是从较为原始鸟那里继承的,也有的继承自恐龙总目的最早成员,还有的继承自兽脚亚目的手盗龙类(包括了镰刀龙类等等)或者近鸟类,还有鸟类自己的相应特征(来自于进步的鸟类)。这些特征一起叠加才变出了今天异凹形椎体,尾椎愈合成为尾综骨和胸骨具有龙骨突,没有分离的掌指骨的现代鸟类冠群。 (其实关于鸟类演化可以讲的内容很多,大家想看的话我可以细说下去) 如今鸟类作为兽脚亚目恐龙唯一的血脉,它们占据天空,占据天空的它们有什么本事?答案如下。 一是体表覆盖的羽毛有很多正羽,羽毛在体表使得外廓成为流线型,减少了飞行时候的阻力,飞羽和尾羽是为飞翔器官的一部分—尾部退化的同时尾端的尾羽呈现扇状在飞行的时候起到舵的作用。同时体内的骨骼肋骨是没有软骨且有肋骨钩状突彼此相互关联,胸廓强壮可以保障胸肌剧烈运动和完成呼吸。 二是手部骨骼(腕骨,掌骨,指骨愈合或者退化)使得翅膀骨骼构成一个整体,扇动翅膀用力。高耸的龙骨突增大了胸肌固着面。且尾椎骨愈合有利于躯体中心集中在中央,保持平衡。骨骼内部充满气体腔隙,而且骨骼轻且坚固,头骨和脊柱,骨盘和肢骨的骨块有愈合现象。三是在胸小肌和胸大肌通过特殊方式使得翅膀扇动,后腿运动肌群发达,肌体部分集中于躯体的中心部分,可以借助很长的肌腱操纵运动什么的—可以保持重心稳定,维持在飞行中平衡。 四是鸟类短直肠,不储存粪便可以吸收水分,有利于减少飞行的负担。而且体内气囊系统发达,可以使得鸟类产生双重呼吸,呼吸时候气体在肺部单向流动。气体交换通过背支气管-平行支气管-腹支气管的方向运行。吸气时大部分气体直接进入后气囊,小部分通过背支气管和平行支气管进行气体交换。呼气时候肺内含二氧化碳多的气体经过前气囊排除,而此时后气囊的气体进入肺部气体交换,最后经过前气囊排出,利于提升飞行时候氧气供应,而且气囊可以减轻身体密度并快速热代谢冷却系统作用—也利于飞行。 五是有鸟类眼球最外壁的巩膜前壁构成眼球壁坚强支架,使得飞行时候不至于因为强大气流使得眼球变形(巩膜骨,环形骨片)眼睛的瞬膜透明且可以在飞行的时候遮住眼球,保护眼球免受干燥气流和灰尘的伤害。还有薄松软干的皮肤利于肌肉剧烈运动。 还有很多的其他原因。。。。。。回头会小补充

恐龙到鸟-从慈禧太后上台开始同一年的秘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