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废弃食用菌菌包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需重视塑料污染治理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政府于近期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牡丹江市废弃食用菌菌包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条例(草案)》修改意见的公告,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减塑捡塑”工作组、中国绿发会生物与科学伦理委员会(绿会BASE)积极响应号召,组织认真研究,提出以下4点建议,供决策参考。(注:目前因为在公开渠道、以及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官网上无法找到《牡丹江市废弃食用菌菌包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条例(草案)》,因此本次讨论会参考的是此前5月份发布的《牡丹江市废弃食用菌菌包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

【建议三】目前全文没有出现“塑料污染治理”的表述。建议在第一条中加入“落实塑料污染治理”。

【理由】牡丹江市废弃食用菌菌包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条例的制定,必须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这个重要方面。事实上,废弃食用菌菌袋中的主要成分是塑料,包括聚乙烯和聚丙烯。特别以牡丹江地区的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为例,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外层的聚乙烯塑料膜(废塑料袋),二是膜内的食用菌培养基废料。因此,有效管理和处理这些废弃菌袋中的塑料成分对于减轻塑料污染负担、维护生态平衡和确保环境健康至关重要。这样的条例制定将有助于采取措施,推动废弃食用菌菌袋的合理回收、再利用和处理,从而有助于应对塑料污染的挑战。
更多系列建议敬请关注绿会融媒后续报道。
整理 | 绿茵
审核 | Samant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