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首次回到非洲老家:坐在村头和哥哥喝酒,帮年迈祖母扛大米
谨由我与大家一起来八卦一下这篇与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有所相关联的周边故事并看看其 中所藏有着的知识点以及亮点在哪里,接下来的内容是这样描述的,如下:
2008年11月4日,这是注定被记载到美国史册的日子,作为第44任美国总统,这位来自夏威夷州檀香山的黑人奥巴马,在庄严的宣誓自己任职后,对着美国人民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总统演讲。
为了成就这一刻的自己,实现自己的野心与抱负,他在自己的从政之路上也做出很多的努力,作为黑人的他,为了获取更多黑人的支持,他第一次回到了非洲老家——一个在地图上根本找不到的地方小村庄。
坎坷的童年经历
奥巴马出生在美国的夏威夷,他的母亲是一位美国白人。当时,他的父亲老奥巴马才二十出头,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从贫穷的肯尼亚来到美国读书,在大学里邂逅了奥巴马的母亲安·邓纳姆,这个比自己小5岁的美丽女人。
很快两人就陷入了爱河,但是老奥巴马却未真诚相待,他隐瞒了自己在肯尼亚已经结婚的事实,而且那时候他就已经有了两个孩子。
在肯尼亚,十四五岁就结婚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安·邓纳姆对这些事情根本毫不知情。
1961年,不顾众人的反对,安·邓纳姆与老奥巴马结了婚,那时候的她已经怀个三个月的身孕,对于未来她充满着幸福的畅想,但却不知道老奥巴马只把这场婚姻当做了一场游戏。
两年后,当老奥巴马有机会去哈佛深造时,他没有带着妻子和儿子一起前往的打算,而是在这个时候无情地选择和安离婚。
他根本不在乎安和年幼的奥巴马将遭遇什么样的生活困境,只想着自己的潇洒生活。而奥巴马也就从那一刻开始,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
在他的童年记忆里,作为一个“黑”与“白”的混血儿,在白人社会被嫌弃,而黑人社会也不接纳他,他成了同龄孩子眼睛里的怪物。虽然,童年生活得极其痛苦,而且在他的记忆中,有关父亲的片段很少很少,但是那种对父亲的依恋却是很强烈的存在。
当老奥巴马突然有一天出现在学校来探望他时,他喜出望外地恳请父亲上台演讲,而老奥巴马在台上慷慨地讲述了自己的传奇和反殖民的理念。
老奥巴马的演讲过后,学校的同学对奥巴马都是格外地敬佩,认为他有一个了不起的父亲,而这也成了他童年记忆中为数不过的闪光点。
再见面时,奥巴马已经十岁,不过这一次只是在那机场的匆匆偶遇,老奥巴马给了他一个篮球,简单地问候了两句就匆匆的分别。
这是奥巴马的记忆中唯一与父亲的两次见面,但是在他的心里,却足够支撑他对父亲的所有美好的期待。
母亲后来也重组的家庭,嫁给了一个印尼人,奥巴马也和母亲一起搬到了印尼居住,直到他五年级时,才回到了夏威夷继续学业。
因为有母亲和继父的支持,再加上他自身也足够努力,奥巴马一路都以优异的成绩走向了名牌大学。
在大学里,出类拔萃的他展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才华,同时他的野心就在那个时候瞄准了美国政坛,甚至有了向总统职位冲击的意愿。
因为美国还没有出现过一位黑人总统,在少年奥巴马心里,自己未必不能成为这个载入史册的人。
于是,为了自己将来的政治前途,1988年,他第一次来到了肯尼亚,开始了自己的寻根之旅。
非洲寻根之旅
对于出生在美国的奥巴马,他与非洲唯一的羁绊就是他的父亲老奥巴马,但是在1982年,老奥巴马在一场车祸中丧生,他与老家肯尼亚唯一的联结也就断了。
但是为了自己以后的政治声量能争取到更多的黑人支持,年轻的奥巴马还是踏上了遥远又陌生的土地。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肯尼亚的亲人们热情地迎接了他,虽然奥巴马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一段时间,但是姑姑与叔叔依旧把他当做在家族中长大的孩子一样,在这些亲人们眼里,奥巴马是一个让他们引以为傲的榜样。
他在美国读名牌大学,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律师,如今又成为了政坛新星,这些在贫瘠的肯尼亚都是无限光彩的事迹。因此,他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就连他年迈的祖母都亲自来看这位未曾谋面的孙子。
然而,这位祖母只是老奥巴马的继母,与他根本没有血缘关系。回到家乡的奥巴马很快地入乡随俗,学习起当地的语言,穿起当地的民族服装,与家人们更是打成一片,其乐融融。
他与同父异母的哥哥马利克第一次见了面,两个人从小就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因为老奥巴马而有了血脉的连结。
奥巴马虽然有着黑人的血统,但是从小接受的是美国的价值观,所以他的骨子里,始终认为自己是美国人。而哥哥马利克从小就生活在肯尼亚,他没有受到过任何教育,更没有去没美国。
但是两兄弟之间的交谈还是十分的愉快,从马利克那里,他知道了更多关于父亲的事情。在交谈之余,马利克还拿出了自己珍藏的酒,与弟弟奥巴马在村头喝了起来。
相熟之后,奥巴马知道哥哥十分喜欢喝酒,但是因为捉襟见肘的生活让他并不能放肆地豪饮,但是对于这个弟弟,他却很大方地拿出自己珍藏,这让奥巴马很感动。
以至于每次干完活,他都会请哥哥到小酒馆里放松,村子里对这个慷慨大方的年轻人有了更多的好感。
在大家眼里,他是尊贵的客人,然而,他始终记得自己此行的目的,他不仅帮助家里干农活,更是主动地帮着年迈的祖母扛大米。
虽然在这里的生活很短暂,但是奥巴马却赢得了这里黑人的好感,更使得曾经与黑人社会格格不入的他成为黑人的政治代表,在他们的支持下,他在政坛中过关斩将,最后成就了自己炫目的政治舞台。
成就自己的传奇
当他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的那一刻,“奥巴马”这个名字,已然成为了美国人民心中的一个传奇,尤其是在黑人及非裔美国人的心里,他似乎成为了“American Dream”的新代言人。
也许我们不太能理解他们狂热的理由,但是在被种族歧视严重割裂的美国社会,一位黑人总统的诞生似乎意味着能改变黑人长久以来被歧视的社会现实。
在他的任职典礼上,他还专程邀请了自己在肯尼亚的祖母,而在肯尼亚的亲戚们,也因为他的当选印证了中国的那句古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光是靠着各种采访,他的亲戚们就赚得钵满盘满。
这个曾经无人问津的小村庄也因为他的当选成为了一个热门的旅游景点,对于自己的名人效应,奥巴马也完全没有吝啬。
但是,在他的任期内,对于少数族裔的政策措施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立竿见影,也没有更多的政策倾向与那些支持他的黑人兄弟,宗族的撕裂在社会上蔓延,而他大多数的政见也都是在集中保护其背后的资本力量。
虽然他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但是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永远都是一副白人的精英形象。
其实,出生在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奥巴马和底层的黑人根本没有太多的共同感情,为了竞选而笼络的人心根本改变不了他骨子里对美国上流社会的认同。
“黑人”的身份对于奥巴马来说,只不过是作为政客可以利用的政治筹码而已,肯尼亚这个故乡只有在特定时刻还会被提及,美国永远都是他的祖国,而他所做的一切也都一定是以美国利益作为最大的考量。
所以,作为一个美国总统,谁又能指望他真的善待哪个国家呢?那可是天方夜谭都不会涉及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