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男轻女现象是否消失了?
-rt. 本文所写为自身所见所闻,没有什么论文数据支撑,只是阐述一种现象,不涉及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等,请保持理性。

重男轻女这个现象现在似乎没有那么严重了,可能发生在身边的时候,也被我们忽视了,如果各位当考虑相亲或结婚时,千万不能忽视双方家庭对后代性别的态度,不然等你发现时已后悔莫及。

先谈谈自己的体会。我是南方农村的独生子,从小受到长辈的关心重视觉得理所应当,和亲戚家小孩玩,只有“女孩子家家要注意羞耻”这类感受,后来读书时,有个女同学成绩不理想,便辍学去帮家里干活了,听同学们讨论,也只是觉得家里穷,只能走这条路。再到后面,看大学里,男男女女都自自在在,便觉得性别的问题大家都看得很公平,也觉得自己后代是男是女没那么重要。

直到前几个月,单位调来了一个女同事,成天和同事们抱怨婚后生活,我被迫听了半个月,才发现这个问题要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想想也可怕,下面我简单梳理下这个女同事的事。小红是个重庆姑娘,在上班时认识了河南的小橙,看他实诚,工资也行,耍了两年就嫁了。小红怀孕后也过得不错,直到婆家来看快要生产的她。当得知怀的是女孩,婆家就在床边讨论要打掉孩子,再生一个,让小橙拿定主意,说服小红。小红当然不同意,骂了几次小橙,终于坚持把孩子生下来了,婆家打个招呼就走了。而后,等孩子一岁左右,小橙和小红商量再生一个,小红才明白小橙这一年多天天喝苏打水,吃面条的等克制生活习惯行为的目的,小红想现在虽然年轻,但养两个孩子还是很困难,便把自己的一些顾虑和小橙说了,小橙也信誓旦旦说自己能养活,并主动要求调动工作到待遇高点,环境差些的岗位上班,于是小红便生下了第二个孩子,男孩。

随着孩子长大,也要上学了,花销大,小红便也找了工作,婆婆过来照顾小孩。这时婆婆便开始表现了,给姐姐灌输“你不是这个家的人,是弟弟的”“你本来到不了这个世上,是你爸爸好心才留了一命”等等思想,做饭故意做不好,给姐姐随便吃点,弟弟就当个宝,生怕着了凉,饿了肚,受了伤,有一次溜孩子,把姐姐落在公园,还是眼熟的打电话给家里,才把孩子接回来。小红忍受一段时间后,也逐渐爆发,和婆婆对着干,和小橙生气,以前的斯斯文文也变得泼辣凌厉,要老公每月交一万。平日聊着聊着就说到家里的各种不称心,我听到的也就是这些。

再说一个自己的,前一次过春节,听表婶聊家常,说起她们家四个姊妹为幺弟牺牲了多少青春与机会,虽然表婶用着豁达的口气,但我听了还是不胜感慨,虽然我们新一代都说思想自由,男女平等,但还是要落到家这个集合里面,难免文中所举例子,不带客观性,各个地方观念都不同,况且人员流动也是比较频繁,这里有,另一个地方也可能有,另外,结婚观念是个体慢慢形成的,是否幸福也不能用一套标准去衡量,我们能从别人的生活中学习到经验就可以了。

最后希望各位朋友考虑结婚和生孩子的时候还是要评估下这方面的事,免得受罪。
欢迎大家补充相关资料,分享自己所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