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仆义愤成家:一个被嫌弃的卑微老奴的胜利与辛酸

1、被欺负的孤儿寡母
明朝嘉靖年间,浙江严州府淳安县有个锦沙村,村中有一户姓徐的殷食人家。徐家有兄弟三个,徐言、徐召和徐哲,因为老父亲临终前留有遗言,不要分家,所以三兄弟一直在一起生活。虽然偶尔也有点小矛盾小摩擦,但还是多数时候还是岁月静好。
这一年出了意外,最年幼的三弟徐哲忽然得了急病去世,留下妻子颜氏和二男三女。徐哲一死,这个大家族失去了平衡,老大徐言和老二徐召开始各自打起了小算盘:老三家孩子太多,老三又不在了,将来一起平分家产,真是太吃亏了,不如赶紧分家吧。
二人一拍即合,颜氏虽然百般不愿分家,但一个寡妇怎能抗拒得了,不答应也得答应。除了田地财产,徐家还有一匹马一头牛,以及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仆一家,徐言和徐哲觉得老仆年迈无用,便将之分给了三房,马和牛二人一人一个。
眼看两兄弟如此欺负自己,颜氏唯有痛哭不止。她对着丈夫的灵位哭诉:
“那牛儿可以耕种,马儿可雇与人,只拣这两样有利息的拿了去,却推两个老头儿与我,反要费我的衣食……”
便是这时,有人掀开门帘说道:“三娘,你难道真的以为老奴我只浪费你的衣食,不如牛马吗?”不是别人,正是分到她名下的老仆阿寄。
阿寄对颜氏说,我虽然年老,但精力未衰。我虽然不能像牛马那样耕种奔跑,但可以去做些生意,便是我的老妻,也能纺纱织布,不会白白费你家衣食的。你给我点本钱,我出去做点小生意,几年下来,一定会有所收获。
颜氏被阿寄听到心事,内心很是惭愧,又听阿寄说的似乎有点意思,便凑了12两银子交给阿寄,千叮咛万嘱咐要好好经营。阿寄买了一顶雨伞和一双麻鞋,带上干粮和银子,独自上路了。

2、被嫌弃的卑微老奴
阿寄也是锦沙村人,年少时家中贫寒,父母去世后无钱安葬,他一咬牙便将自己卖到徐家。此后几十年,他在徐家做仆人,一直都是早起晚睡,勤勤恳恳,很得徐家老人的喜欢,为他娶妻生子。但老人去世后,徐言徐召却越来越讨厌阿寄,觉得他年老无用,还好摆老资格教训他们,所以分家时便把他分到了三房。
现在,阿寄怀揣着女主人给他的12两银子本钱,决心要以一己之力承担起孤儿寡母的生活与未来。阿寄从来没有做过买卖,但平时处处留心,想起不久前听人说贩漆很挣钱,便决定试试这条路。
他来到卖漆的牙行(交易所)住下,准备买漆。可来买漆的生意人很多,人家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一时半会还排不上他。阿寄很着急,这么等着,不仅浪费时间,还要浪费盘缠啊。忽然,他灵机一动,决定走个“后门”。
他没事便在行主人家附近晃,找到机会将他拉到饭店,请他喝酒,说自己本钱少,耽误不起时间,请他先给卖给自己——这个行主人正好是个爱喝酒的,三杯酒下肚便一口答应下来,当夜就偷偷先给阿寄调拨了漆货。
阿寄除了路费外,手中的钱全都买了漆。一路走一路想,这要是在附近卖,一定卖不出好价钱,便雇船来到了苏州,很快就将这些漆全部卖了出去,很是赚了一笔。在苏州,他又打听到这里的籼米便宜,便又将挣到的钱全部买了籼米运回杭州,正巧杭州多日不下雨,米价腾涌,阿寄又挣了十多两银子。
阿寄再回去买漆——不仅买了礼物送给行主人,又请他大喝一顿,并将银子放在他这里,留着下次买漆。他怕颜氏在家担心,便回来跟女主人复命,说这一项贩漆,已经挣了五六倍的银子,以后还会挣钱,请她放心。
阿寄再次出门,本钱多了,经验也多了,加上运气好,买啥啥挣钱,一二来去,原来的12两银子已经变成两千两银子,发了大财。阿寄带着这些钱回到家,建议颜氏买房屋田产,好好做个人家。颜氏毫无主意见识,看到阿寄果然带回了这么多钱,自是惊喜万分、言听计从。
于是,在阿寄的安排下,颜氏花了一千五百两银子买了一千亩良田和一座房子,随后搬离了徐家祖宅。徐言和徐召在旁边看到,羡慕嫉妒得两眼冒火,却也无可奈何。

3、成功背后的心酸与委屈
此后十年,阿寄继续在外奔波经营,让本是孤儿寡母的徐氏三房成为大富之家,“门庭热闹,牛马成群,婢仆雇工等人,也有整百,好不兴头!”完胜徐言和徐召两兄弟。
在阿寄的主持下,颜氏的三个女儿都嫁给富户人家,两个儿子也都风光娶妻。当然,阿寄的儿子也已经长大,颜氏出钱也为他办了婚事。此时阿寄已经年老力衰,不能再去做买卖了,便养在家中。这些年来,阿寄谨守做奴仆的规矩,从来不曾居功自傲,也没有积攒下一点私房钱,让颜氏母子十分敬重。
阿寄在八十岁这年去世,临终前又担心颜氏的两个儿子将来分家时计较争吵,告诉颜氏,自己已经替他们分好了田产家私。随后殷殷叮嘱,要好好经营产业……
阿寄去世后,徐言和徐召挑唆颜氏的两个儿子,说这老头一定早就偷偷攒下了。他们支走了旁人,到阿寄和阿寄儿子房中一通乱翻,却翻到二两银子,“还是他儿子娶妻时,颜氏助他三两银子,用剩下的。”几个人无比惭愧,赶紧合上人家的包袱,悄然而退。
故事读到这里,真是替阿寄一家心酸。原来阿寄儿子成亲时,颜氏竟然只给了三两银子。面对劳苦功高的阿寄,这点钱怎么拿得出手来?当然,也许在做主人的心目中,阿寄始终是奴仆,一切都是应该的,三两银子已经不少了……
此刻,面对无丝毫余财的阿寄一家,颜氏母子深感伤感内疚。他们为阿寄大办丧事,并将“家产分一股与他儿子,自去成家立业,奉养其母。”
颜氏和她的儿子们终于良心发现了,给了阿寄儿子自由身。但对照此前“三两银子”的结婚钱,这“家产一股”,想来也没有多少。但阿寄如此优秀,他的儿子应该不会太差吧?

4、一个卑贱穷人的胜利
这个故事名为“徐老仆义愤成家”,出自冯梦龙的《醒世恒言》。故事并不是作者虚构的,老仆阿寄是有真实生活原型的。
这个故事的主题是赞美阿寄的精明能干,更是赞美他对主人的忠诚无私,便是为主人挣下万贯家私,也始终恪守为奴的规范本分,是所谓的“忠仆”。
阿寄十多年辛苦奔波努力,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他不是不如牛马的、无用的老奴,他是能够创造更多财富和价值的人!
他成功了!这是阿寄的胜利,也是被嫌弃的卑微穷人的胜利。尽管成功与胜利背后,藏着无尽的心酸和委屈。
阿寄的智慧才能自不必说,他的见识眼光也是一流的。在那个时代,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发财的途径很少——要么努力读书做官,要么就是幸运“掘藏”(在地下挖出一大笔此前不知道谁埋下的一堆金银财宝),做商人跑买卖都是旁门左道,还充满风险。等闲人都想不到,便是想到了也不敢轻易做。阿寄虽然是仆人,但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商机,靠着微薄的本钱和辛苦努力,为徐家挣得了万贯家财。
只可惜,森严的封建等级思想已经深入到他的血脉,十多年中,他竟是从未想过脱离奴才的身份自己干,情愿为徐家当牛做马,任劳任怨,不取分毫。他以此自矜自傲,只为身后赢得一个人人称赞的、“忠仆”的称号。
作为后世读者,我曾为阿寄不平,恨他愚忠。觉得他为徐家挣来第一桶金第二桶金、已经买房买地之后,怎么就不为自己脱籍呢?然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自己发财不好吗?
我们真的无法责怪的。
因为,他耳濡目染受到的教育与伦常风俗就是那样,忠诚善良的性格又不可能背叛主人。他的思想无法超越自己的时代。我们不能苛求他。
故事有点伤感,却也励志。谁也别瞧不起谁,谁也别嫌弃谁,卑微老奴也能逆袭,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