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德军档案:法国人如何评价波兰战役?

2023-10-23 12:30 作者:DASTIGER  | 我要投稿

简介:1939年9月1日爆发的波兰战役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它也被后世视为二战德军多兵种协同闪击战法的首次军事实践。在短短十几天内,波兰的武装力量被德国人迅速击败,西部的大片领土也连同首都华沙在内全部沦陷,而与此同时,在西线按兵不动的法国人则全程观望了这场战役。战役结束后不久,法军参谋总部撰写了一份相关报告,其第三部分对德军和波军分别进行了分析点评,这份报告后来落入德军手中并被翻译成德语

(下有本人中文翻译)

。从文中能够看出,法军通过此役对德军的常见战法有了一定了解,但同时也认为这些方法适用于像波兰这样的特定场合,如果未来德军进攻西线,战场环境和战争局势将大不相同。

(资料来源:

wwii.germandocsinrussia.org

原文大意

(限于个人德语水平,翻译如有错漏之处还望批评指正,谢谢)

 

法军总参谋部关于波兰战役的报告

 

在缴获的文件中有一份1939年10月法军总参谋部撰写的关于波兰战役中获得的经验的机密报告。       其第I和第II部分描述了战争的地形、兵力和军事行动的过程,里面包含一些错误或者不正确的说法。法军总参谋部在文末称,波兰人原本正打算最终占据斯特雷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间的地区并在此坚守,但俄国人的进军让他们所有的计划流产。       第III部分,即“教训”,已经翻译完毕并附在后文中。  

译文

总参谋部

第2办公室

第III部分

从这些军事行动中获得的教训

 

A.行动计划

      1)政治对军事行动可能性的影响

             

德国高层十分大胆地策划了这些军事行动并将其实施,几乎可以说靠着蛮勇。德国人之所以允许自己这么做是因为他们在辅助资源上拥有极大的优势。              借助政治手段,这种优势在他们开展敌对行动前的最后一周内得到了保证:当柏林尝试通过批评波兰方面的挑衅来扰乱全世界的视听时,德军已经静悄悄地动员了起来并开往前线。与之相反,波兰政府一直等到最后一天也只是下达了常规动员令,它始终坚信并希望能拯救和平。双方兵力的悬殊从以下对比中一目了然:70个德国师对抗波兰仅仅12个处于战备状态的师,而非只有在及时动员后才能拥有的42个。(附注:此说法不实。这30个活跃的波兰师都已具备战时编制)       

2)军事目标优先于领土占领

             

德军高层会特别力争消灭敌军作战力量。所有对他们来说出于虚荣因素才显得重要的事,例如攻陷华沙,都被置于这一目标之下的次要地位。       

3)空中优势对军事行动的决定性影响

             

战争的头些日子里德国空军就系统性地轰炸了铁路(行驶中和静止的火车、火车站以及人工构筑物)以及一般和敏感的地面目标(军事工业)

#

,并通过攻击敌方在空中和地面的空军确保了制空权。波军最高层的指挥也因此几乎被完全切断,其既不能完成动员和集结、派遣增援和补给,也不能协同指挥各部队的战斗。       

4)装甲部队投入作战的可能性

             

德国人将它们的装甲师当成独立部队使用,它们可以自行警戒、机动、越过河流并且独自作战。在这些情况下,它们被赋予了特定的、跟空军一样的作战任务:切断铁路线,摧毁敌方腹地的人工构筑物、攻击地面的飞机以及清除敌军兵工厂。战斗期间,德国还组建了由2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化或者轻步兵师组成的战斗群。这些战斗群在步兵师前方远达80km的位置作战。

#注:在头些天里铁路遭受的破坏很快就得到修复。但随着攻击的持续,修理工作便因为缺少运输和维修工具而变得困难起来,此外还有大量哑弹对工人造成了威胁。

B.战术计划

      1)德军进攻的其它形式

             德军在波兰的大多数进攻行动是通过以下方式实施的:              a)一个军部署在敌军对面,前线大约每3km一个师。进攻在有或者没有战斗车辆伴随的情况下发起。这种进攻不会得到炮兵强有力的支援

(译者注:德军在这句话底下划了红线,看来并不认同这种说法)

,只有空军会投掷250kg炸弹,其打击效果,尤其是士气上的,较为显著。              b)任何地方如果出现激烈抵抗,进攻都将不会继续。当坦克面对无法通行的障碍或遭遇大量反坦克武器时,它们就会返回。进攻第一阶段的目标除了搜寻敌军弱点或者无掩护的侧翼之外别无其他。              c)在长达数小时到2天的停歇后(在此期间许多小的步兵和骑兵单位会行动起来并进行大量侦查活动),德军就会以强大得多的物资再次进攻敌军薄弱点或其阵地的一个侧翼。一个装甲师、一个有坦克加强的轻装师或者一些装甲单位将会在前线打开一个约2km的缺口。这种突破能得到来自炮兵和空军的有力支援,但同时,炮兵并不会总是直接支援步兵,而是系统性地打击阵地上最重要的目标点(人群、各种不同的设施),以将其摧毁或使其陷入大火,并影响对手的士气。炮兵还会在空中侦查的帮助下用更多的火炮数量和弹药量对抗敌军炮兵,攻击机则会携带炸弹攻击炮兵攻击的目标,随后地面部队也会加入进攻。                     当坦克突破敌军阵地后,其中的一部分便会进攻对手的指挥部、观察哨、器械库、通讯联结点和步兵、炮兵辎重。剩下的则攻击前者尚未攻击过的那部分阵地,并瓦解那里的抵抗。 d)未参与突破的师将在此时投入进攻,并利用敌军因坦克而造成的混乱来夺取和 清理阵地。                     德军进攻的特征是采取一系列经过深思熟虑的小规模作战行动,并随后在狭窄正面上发起与炮兵和空军紧密配合的强有力的装甲集群进攻。一旦敌军阵地被突破,高层就会充分利用机会朝着给定的方向在步兵双腿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挺进。这种攻击效果会借助空军在敌军腹地的活动和独立的装甲部队而得到加强。它们尤其要阻止敌军实施增援或反攻,以及防止撤退中的敌方部队占领其身后的阵地。

2)德军各兵种的战术行动。人员和装备的价值。

             

a)步兵:                     一般来说,德军步兵从来不具备独自凭借自身物资突破敌军阵地的能力

(译者注:德国人反对这种说法)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坦克来锁定战局。也多亏了坦克,步兵才几乎用不上他们的伴随火炮(150mm步兵炮)。                     德国步兵是出色的行军者,50km行军是家常便饭。部队能够接连数日行军25-30km,并且边走边打。不过这样的能力只有在大力采取减负措施时才能实现(运输车辆、征用车辆)。              b)炮兵:                     105mm火炮是德军炮兵的基础装备。该炮很少充当直接支援火炮,但它常常能通过短促而猛烈的开火以及效果不错的炮战来为进攻做准备并提供支援。                     炮兵预备役军官充当了优秀的炮兵连连长。他们的培训仅限于学习非常简单的相关规程,放弃了一切太过专业或者复杂的射击教学

(译者注:德国人认为此说法不实)

。              c)骑兵:                     德国骑兵旅在各处军事行动中都发挥着作用。德军高层只能遗憾(看上去是这样)自己没有更多的骑兵部队,侦察营不仅成功地用于侦察,而且还用于战斗。              d)工兵:                     工兵部队扮演着一号角色,他们用自己的任务水平证明了自己。凭借勇敢和能力,工兵成为了步兵赞叹的对象。工兵的任务主要是以下几条:                     1)重建道路,尤其是桥梁。先头部队会携带大量的8t桥梁构件。在最不利的情况下,搭建公路桥的时间也从未超过8小时。如果要渡过一条被敌军监视的河流,那么德军首先会采取如下措施:                            一些冲锋舟(安装有舱外引擎,前部带有装甲)会在有视线遮挡的情况下放入水中,并以最快速度冲向河对岸坡度平坦的阵地。装备了自动武器的乘员将突然出现并占领对渡船停靠而言必不可少的地带。                            这样,人们就在最短时间内建好了辅助桥梁,从而替代桥梁构件,而它们则能在需要跨过新的河流时派上用场。                     2)工兵能在所有技术工作上帮助步兵,此外还能在爆破和用火焰喷射器进攻时帮忙。              e)空军:                     德国空军会视情况紧急程度将其部队用于以下任务:                     上面已经提到的战略任务;                     攻击地面部队;                     火力引导(炮战);                     侦察和监视任务。                     对后面几条任务,空军只会在必要情况下才出兵。在内部和进攻地区精心组织的间谍行动能使德军高层不必再动用空军。相应的联络点会借助伞降员来获取信息,而这些伞降员通常不携带武器,并且在落地后就躲藏起来。伞降员也会执行摧毁敌军电话线路的任务。                     一份未经证实的报告称,Ju52运输机被用来给德军装甲部队运送汽油。汽油装在形如大桶的容器里,并能由飞机空投。              f)坦克和装甲部队:                     1)装备的性能:                            德军轻坦的火力和防护都被证明不足。它们的装甲能被波军的毛瑟枪击穿。没有哪型坦克能抵挡波兰人37mm火炮(博福斯)的射击。                            无论轻坦还是中坦都无法独自越过常见的障碍物。                            坦克能够有效应对部署在战壕中的自动武器,后者会被前者在500至1000m距离上摧毁。                     2)战术使用:                            在突破防线时坦克会集中使用。                            装甲师在进攻时,两个装甲团会彼此相邻在1000至2000m的正面做好准备。坦克会编成多个中队,以1000m左右的纵深布置。                            轻装师也会类似地进行划分。它们会将自己的侦察团和坦克一起投入战斗。                            坦克的行动会得到空军支援,空军会用炸弹和机枪攻击目标。

3)德军一些特定军务的特点

             a)通信工作                     德军广泛地使用无线电和电话通信,这需要消耗大量重型电缆线,这一点从一开始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b)补给                     补给由运输车辆直接从东普鲁士的港口和西里西亚的火车站运送至作战部队。运输工作看上去运转得十分良好。道路纪律和警察监督非常到位。                     燃料补给是格外受到关注的事情。德国人拥有大量合适的车辆——从配有8t级挂车的坦克运输车到装运25L水箱的卡车。然而燃料的消耗超出了人们的预计,大规模的摩托化或者装甲部队多次因为缺油而无法前进。

4)波兰人的防御

             a)防御工事和反坦克障碍物                     波兰人在德波边境修筑了一些防御工事组成的防线,它们大多数都由配备2挺机枪的掩体构成。即使这些掩体能够经受住150mm火炮的轰击,机枪也往往会被坦克击毁。这样看来也就是说,每座固定工事都必须装备反坦克武器,即便牺牲掉一部分它的效能。                     波军的反坦克障碍在缺乏天然障碍物的情况下由铁路栅栏或是柱子,或者带有陡墙的壕沟组成。有时地面也会挖成阶梯状。                     所有这些障碍物都完成了它们的任务,让德军坦克止步不前。但尽管如此,波军阵地还是被攻占了,因为它们缺少纵深,侧翼也没有掩护。              b)在平坦地形下针对装甲部队的作战                     波军的反坦克炮给德军坦克造成了大量损失。人们发现,在短距离上才开火对于防御而言是很有优势的。                     在行动伊始,波军高层用作战飞机攻击德军装甲部队并获得了丰硕战果。有些进攻能阻滞敌军达24小时。但不幸的是,德军的空中优势很快限制了波兰空军的参战,并在随后使其变得完全不可能了。                     波兰骑兵多次在夜间成功袭击了德军大股装甲部队的后方联结点,这些德军部队因此被阻挡了半天至一天之久。                     波军唯一的机械化部队面对德军装甲部队坚持到了最后。它甚至一度在一支步兵师的协助下缴获了一个敌军装甲师的近100辆车辆

(译者注:对于这一说法,德军认为不实)

。坦克被证明是坦克最强劲的对手。                     因为缺少反坦克武器,波兰野战炮兵不得不大量投入到反装甲作战中。但它们的数量却不足,无法达到足够的火力。                     波军高层准备的用于掩护军队撤退到最后阵地的破坏工作则由于俄国人出乎意料的介入而没能得以实施。在各处破坏和堵塞道路(尤其是用手头的工具封锁村镇和桥梁)被证明很有用。但缺乏炸药对波兰而言是个极其不利的事。              c)战斗中的各个兵种                     在装备等同的情况下,波军部队总是比对手更有优势

(译者注:德军给这句话划了线还打上问号,看来相当反对这一说法)

。但他们在德军坦克和空军碾压性的优势面前则居于劣势。然而即使有敌军炮兵和空军给士气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大量出现的坦克,波兰人也从未被打得溃逃。                     遭到德国坦克突破的波兰师只是蒙受损失,但并未被消灭。其中一部分还能趁着夜色分散撤离并保存令人意想不到的有生力量。不过他们只能把车辆开回来,因为马匹都被宰杀了。                     波军炮兵在敌军坦克突破时受到的损失相对于步兵更重,遭到进攻的部队往往一门火炮也救不走。                     数量庞大的骑兵(40个团)只有针对敌军的后方联结点才相对而言有一定的打击效果。当出现意料之外的糟糕天气使波兰的路面很快让摩托化车辆无法通行时,他们或许才会更频繁地出场。                     战斗轰炸机和远程侦察机从第一刻开始就注定无能为力。战斗机战斗到了最后一刻。防空装备表现不错(40mm博福斯火炮),但数量稀少,以至于无法对抗德军的空中部队。这一事实给我们的教训是,敌军的装备越强,我方的战斗机和防空炮就越要更强。

结论

      德国军队在波兰运用的战术适合一种很特殊的情形(非常宽大的前线、悬殊的兵力对比、缺少构筑了工事的固定边界、技术装备的优势等等)。       但在西线,战斗无疑会呈现出不同的情况。不过即便如此,出于各种原因(德军指挥层对特定战役战术原则的传统性的遵循、部队的习惯等等),波兰战役中的战法至少有可能在这一前线的部分位置被再次使用。       对于它们的认识能让我们及时做好采取合理应对措施的准备。  

全文完,感谢阅读(注:封面、头图均为网上下载图片,非档案原件,仅为美观之用)

相关阅读推荐

官方档案:德军对苏芬战争的总结和评价——基于芬兰人的报告

德军档案:法国人如何评价波兰战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