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等效焦距,真的是手机主摄发展的新方向?
如今,不论是吃喝玩乐的打卡,还是日常生活的平凡记录,比起沉重昂贵的单反,大家更愿意用手机去拍照。近年来,为了带给用户更好的拍摄体验,手机厂商将手机摄像头的数量从单个变多个,尺寸越做越大,像素不断稳中求进。此外,还有一个很细节的点,主摄的等效焦距,也在这一两年里慢慢地发生变化。

以iPhone为例,坚持了好些年的26mm等效焦距,开始变为24mm了。

近几代华为P系主摄参数变化
华为p系列旗舰,在p9和p10上并未有多少评测资料提及等效焦距这个概念。而之后的机型,主摄的等效焦距同样也在以稳中求减。

等效焦距变小能给主摄带来怎样的好处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等效焦距。

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实操。如果你的手机有主摄和超广角镜头,可以试试拿着手机站在同一个地方分别用主摄1X变焦和超广角模式(我手机显示为0.6X)对着同一个方向去拍出两张照片。


很明显广角镜头能够拍入更多的内容,主摄却不能。打开图片的详细信息可以看到,广角图片的焦距比主摄拍的更短。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放大裁切的方式,类似拍的时候调整变焦,从广角的图片中得到与主摄相似的照片。但由于手机主摄和广角副摄的参数变量不好控制,所以不能当作一个严谨的例子,但大家可以带着主摄与广角的样张感觉,来理解下面这个严谨的说法。

由于不同的镜头的尺寸大小存在差异,在同一地方同一方向同一实际焦距拍摄照片,尺寸越大的传感器,进入镜头的影像就越广阔(整体效果类似广角)。如果想要画面一致,那么可以通过放大裁剪大尺寸镜头拍下的照片实现,其实际焦距就要放大了。

因此,行业内以画面一致作为标准,针对不同尺寸的传感器,引入它们之间尺寸对应的转换系数,创造出等效焦距这个名词,即
等效焦距=镜头转换系数×实际焦距

概念清楚了,那么大致可以确定: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主摄的等效焦距越小,自然换来的就是画面越广阔。为什么厂家会这样做呢?不是有广角镜头就行了吗?广角镜头本身就是短焦距呀。
个人觉得,科技的改变,一切都是从便利出发。

主摄整体成像素质不仅高于其他副摄,而且场景适应度和使用频率相对更高。当主摄拥有更广阔的拍摄视角时,十分便于拍多要素的场景。

此外,拍单一主元素也不需要离得太远。缩小等效焦距,能一定程度提升拍照的日常体验。

这时候有朋友会问了:如果主摄的等效焦距做到和广角镜头一样,那不就可以省一个副摄吗?确实,能够做到是真的爽,但是,我们要留意一下,拥有较短焦距的广角镜头的成像多多少少会存在一个问题——画面畸变。

留意上文的广角照片,其实存在较为明显的枕型畸变,画面会从中心,越往外越拉长,画面真实性就打折扣了。

为了减少畸变影响,一般手机相机设置中会包括畸变校正功能,这是通过软件层面上的算法优化解决的。但算法始终是通过原图像基础调整的,优化后多多少少还是存在一定的边缘模糊(不想发露脸图,了解就好哈哈哈)。

要想不畸变,又有高素质成像,那么镜头模组还得从物理层面上去做调整。一加9 Pro中就使用了当时的大众主摄imx766作为广角镜头,并添加自由曲面镜片去解决畸变问题,整体感觉还不错,但光圈大小从作为主摄时的f/1.56变成了f/2.2,进光量会受到影响。

荣耀 Magic 4至臻版则再进一步,直接上了两个自由曲面镜片,6400万像素的广角镜头不仅视角够宽广,成像素质有了保障。

还有最后一种解决方案出现在华为P40 Pro身上。它既不用算法,也不用曲面镜片。适当减小广角镜头的视角,使其拥有大光圈的同时,也不出现明显的畸变,可以说是广角镜头目前极佳的解决方案。但可能为了避免非真正的超广角的争议,华为直接就改名叫电影摄像头了。

可能有人会说了:为什么华为P40 Pro都做到这样了,次旗舰机型还不直接拿来当主摄啊?
俗话说得好:术业有专攻
主摄之所以称之为主摄,目的肯定是为了照顾到绝大部分的使用场景,拥有比副摄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更强的成像素质。同时又回归到大家一直很在意的一个想法:只做一颗集大成的单摄像头到手机上,不就可以减少凑数摄像头,提高手机内部空间利用率,又能保证成像,降低裸机重量吗?那我可以这样反驳:著名篮球运动员勒布朗詹姆斯能够打篮球场上的所有位置,并且都能做到了第一梯队的实力水平。那五个巅峰詹姆斯组成一队,是不可能打赢一支五个位置都是不同球员并且经过教练顶极调教的球队。主摄,追求的是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是等效焦距,其他参数,都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前进。可能主摄参数最终未能做到全面极致,但目的一定是为了使用更简便,成像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