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现代文学作品选P7

2023-03-28 19:03 作者:择摘人  | 我要投稿

【九十九度中】 https://b23.tv/MoXQ5pF

作家作品

林徽因,女。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

●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徽方案的设计者。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等,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林徽因的著作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揉合得浑然一体。

文章内容

●小说截取了华氏九十九度高温的一天中北平城内各阶层生活的一个横断面,表现特定的新旧交替的社会中的人生百态。 1.有钱有势的人为庆祝寿辰而兴师动众、挥金如土; 2.穷挑夫和车夫们为了最基本的生活所需奔波在滚烫的马路上; 3.官老爷们思量着如何打发生活,如何喂饱肚肠里的馋虫和保养看美女的眼睛; 4.官太太们在衣着上费尽心思,互相攀比、妒忌或者嘲笑; 5.洋大夫、阔老板喝酒打牌大谈疾病预防; 6.穷人们求医无门眼看着邻居走向死亡; 7.大家闺秀和公子哥在打情骂俏,门外的丫鬟在期待着祝寿筵席的尽早结束,好“享受”小姐大爷们的残羹冷炙; 8.平常人家的女子追求自由恋爱而不得,无奈的嫁入富人家当填房 9.寒暑表中的水银过到九十九度,人世的喜怒哀乐一同上场,热闹繁乱已经达到了极点,而世态的炎凉不公也达到极点。人世的美好的愿望与真诚在烦乱中冷却。 ●小说有9部分,包含了14个情节片断,钟表时针的移动和水银柱温度的上升是这个“共在”结构的轴,而40多个人物的生活故事则是围绕这个轴转动的众生之流的断面。

分析本篇的主题意蕴。

●小说采用全景的视角,描写了北京人们在酷暑中从白天到夜晚的日常生活。 ●小说展示了两类人不同的两类生活图景: 1.挑夫、车夫、丫环-劳动人民系列——命运是病死、坐牢、挨饿; 2.卢二爷、张老太太、阿淑一富贵人家系列生存状态是空虚无聊、挥霍无度、因循守旧。 如挑夫的艰辛暴死与张宅的奢华热闹;如阿淑与逸九心想对方,近在咫尺,但并不知道。小说隐隐透着一种悬殊的对照,暗含着人生的不如意,表现了生活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

分析小说把不同人物的故事互相嵌入在驳杂的画卷中展示生活场景的叙事方式

●小说没有统一的故事,但满篇都是故事;小说没有主人公,但满篇都是人物。 ●小说把不同人物的故事互相嵌入,在驳杂的画卷中展示了故事的延续: 1·三个挑夫送食品给张宅,讨赏钱,喝酸梅汤,一个回家得病,请不到医生暴死; 2·卢二爷去东安市场,与逸九、老孟喝茶聊天; 3·卢二爷的车夫杨三找王康讨债,二人扭打,被巡警所抓,晚上蹲在捕房等待主人来救; 4.张宅庆祝老夫人七十大寿,准备筵席、拜寿、开夜宴; 5.喜燕堂新娘阿淑追忆自己不如意的婚事,心想着表哥逸九。 6.

这些故事齐头并进,同时铺展,从而表现了生活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

分析本篇的结构特点。

●小说采用全景的视角,形成了以场所为基点,以时间为基准,同一时间内不同场所的故事齐头并进的多点开花的结构,打破了小说要求的故事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整个作品如驳杂的画卷,描绘着生活的垃斓 与复杂。 ●小说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其表现方式类似电影的蒙太奇手法,打破故事的时间性,以空间的重组来表现生活。 ●包含五组人物画面:挑夫、卢二爷、张宅、z车夫、阿淑。“五子登科”般将五组画面依次推出,每推出一个画面旋即又用分离的笔触将画面打散: 1.“挑夫”被分解为“进城-讨赏-喝酸梅汤-暴病-死亡” 2.“卢二爷”被分解为“找餐馆-闲聊-百无聊奈” 3.“张宅”被分解成“备寿-白日庆诞-夜宴” 4.“车夫”被分解成“讨债-打架-被捕-入狱” 5.只有阿淑结婚的事件一气呵成,保持了时间上的连续。 ●小说采用了现代建筑上“打散重构”的原理:

先对原有形态进行科学分解“打散”,然后又将分解而成的各元素按照新的美学构想排列、组合出与原型完全不同的新形态重构,即蒙太奇手法。

现代文学作品选P7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