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理想 | 书评001
前言:《月亮与六便士》,六便士是当年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据传有个朋友开玩笑跟毛姆说,人们仰望月亮的时候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书名由此而来。
有人说,这是一个理想破灭的年代,阶级固化,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目之所及,不过是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所有的理想都会被现实的磨盘缓慢的磨碎,并且,它磨得很细,就连灵魂也不放过。
也有人说,这是实现梦想最好的时代,没有战争,教育平等,民族平等,河海具通,天下联结,只要愿意去拼搏,去努力,愿意付出血与汗的代价,就能收获到胜利的果实,所有人都一样。
私以为,这个时代和一直以来的每个时代都一样,人本身终究不能超出所在历史的局限性,正如人不能想象到不能由已知描述的一切,无所谓好无所谓坏,都不过是活在平静的绝望之中,被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但总有人,与浓雾中横空出世,照亮了整个世界。
思特里克兰德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美满的家庭,一个平凡的人度过平凡的一生,然后平凡的湮灭,不引起一丝波澜。但是,他却怀着不能负担的理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那感觉是如此的强烈,正如灵魂脱去了污秽的外衣,回归到纯净中去,时间的一切,无论亲情,还是爱情,甚至是所谓的死亡和欲望,都不能丝毫动摇其画画的冲动,就连睡眠似乎也是奢侈至极的部分。状若疯癫,抛却一切的结果,是世人所不能理解的孤傲,还有,死亡带来的令人瞠目结舌的价值提升。
那他又失去了什么,温柔贤淑的妻子,可爱无双的子女,稳定体面的工作,近乎下贱般帮助他的华商,被他夺走了妻子和房子,无关爱情,不过是为了画一幅画,而已。数年颠沛流离,在小岛上离开所有人生活着,双目失明,将病传染给了自己的新妻子和孩子,结局不过只有一个人孩子在阳光下毫无阴霾的笑着。
理想,终究还是太过于沉重了。
像我一样年轻人,在一开始的时候总是信心满满,心怀远大的理想,却缺乏破釜沉舟放弃一切的勇气,在担惊受怕中惶惶不可终日,最后活在自我欺骗之中,平庸度过一生。也许是人们所谓的爱情,年少即言一眼万年,海誓山盟,但稍遇挫折,就马上沉浸在温柔乡中,在爱与被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也许这就是真爱吧,浸润在虚妄中的人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其实不过是拼命往自己的脖子上套这枷锁,然后拴住一根叫婚姻的写满理由的柱子上,从此连放弃都有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所谓理想,不过是被排泄到地面上的一滩污秽不堪的东西,避之而不及。
少年人总是充满了棱角,多经历社会的打磨,就会一点一点变得圆润起来,到那时,人还有什么理想啊,苟活着就已经耗费了每一份力量。
人活一世,如果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人生不应该只看到眼前的苟且,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理想?拿去喂那边的狗吧。
不曾上完初中的放牛娃,理想是娶个媳妇,生个孩子,生孩子继续放羊;
高考前夕的考生,理想是考到一个梦寐以求的大学,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
三流大学生,理想是泡尽天下妞,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某些大学生,理想只有无穷无尽的学术海洋中扬起自己的旗帜;
功成身就者,理想是回到过去那段同甘共苦的的往昔;
身败名裂者,理想是重新掌握权力;
苟延残喘的病人,理想是进入天堂,不堕入地狱;
心理变态者,理想是被人折磨至死,或折磨尽世间每一个人,甚至是杀进天下人。
如果,这些都叫理想的话,理想二字,未免散发出腐臭难闻的味道。
可惜啊,世间许多许多的事,都不是一个普通人可以决定的。
谁又能说,那些理想不是属于一个人的,随人生之路的变化一起变化。
放牛娃被人资助上了三流大学,凭借个人努力上了重点大学,在学术上颇有建树,后自行创业成功,大富大贵,再后来因为政策变动,收入被抹成灰色,一病不起,回想起当年伤害过得人,不禁有些感慨,终局,不过是被病痛折磨到心里变态,堕入深渊。
此时麻烦读者您往上翻一翻,会发现这不过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的心理感受,这一切,又是否是可悲且可笑。
人类本身是不可靠的,尤其是未经世事沉浮,或者读书稀少的普通人,恐怕连自己本身的存在都很模糊,又何谈坚定二字,大部分时候,只是被所谓的心灵鸡汤暖暖胃,就想凭空吃到时间仅有的美味佳肴,可怕的是,那理想并非一个人所有,而是成千上万的人所有,甚至连出发点都来自于个人无限膨胀的欲望。
对此,我只能拒绝承认其理想,但不能否定那份理想本身的存在。
我所承认的理想,只有在成功之后再谈到以前的理想,而那些中道崩组,支离破碎的理想,没人会关心,正如坚持本身也许就是错的。
一个大学生,理想是做一个真正的歌手,但总是不得赏识,在最后一次的谢幕演出中,他收到了一个女大学生的纸条,“你是一个很优秀的人,希望你能坚持自己的理想”,被感动的大学生坚定了信心,又默默无闻的奋斗的十年。直到有一天,因为治疗费用不足,看着老父亲在病床上痛苦挣扎,到死也不能瞑目。
那份沉痛,恐怕我不能理解,那份理想,同样也不能苟同,旁人的生死,又与我何干,所谓的同理心,只不过是为了能更加的了解人的情感,以便于让自己如鱼得水的在群体中活下去。人本身都是自私的,为了自己活下去可以牺牲他人的幸福,而那些愿意牺牲自己的人,是因为心中有一块地方,比自我要重要的多。
至于我的理想,只愿余生遁入黑暗,无影无踪。
--二零一八年四月三日于夜书
后记:不过都是片面之词,挂一漏万,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