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知识点总结

2021-09-14 10:07 作者:Marsco-CAE  | 我要投稿


       振动是宇宙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总体分为宏观振动(如地震、海啸)和微观振动(基本粒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一些振动拥有比较固定的波长和频率,一些振动则没有固定的波长和频率。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其中一个物体振动时能够让另外一个物体产生相同频率的振动,这种现象叫做共振,共振现象能够给人类带来许多好处和危害。不同的原子拥有不同的振动频率,发出不同频率的光谱,因此可以通过光谱分析仪发现物质含有哪些元素。

       在许多情况下,振动被认为是消极因素。例如,振动会影响精密仪器设备的功能,降低加工精度和光洁度,加剧构件的疲劳和磨损,从而缩短机器和结构物的使用寿命,振动还可能引起结构的大变形破坏,有的桥梁曾因振动而坍毁;飞机机翼的颤振、机轮的抖振往往造成事故;车船和机舱的振动会劣化乘载条件;强烈的振动噪声会形成严重的公害。

       然而,振动也有它积极的一面。例如,振动是通信、广播、电视、雷达等工作的基础。50年代以来,陆续出现许多利用振动的生产装备和工艺。例如,振动传输、振动筛选、振动研磨、振动抛光、振动沉桩、振动消除内应力等等。它们极大地改善了劳动条件,成十、百倍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预期,随着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的不断进展,振动的利用还会与日俱增。



一  简谐运动

1. 定义

       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又称简谐振动。


2. 简谐运动的特征

       回复力F=-kx,加速度a=-kx/m,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
       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3. 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 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


  • 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


  • 周期T 和频率f: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者互为倒数关系,即T=1/f。

4. 简谐运动的图像

  • 意义:表示振动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注意振动图像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


  • 特点:简谐运动的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 应用:可直观地读取振幅A、周期T 以及各时刻的位移x,判定回复力、加速度方向,判定某段时间内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二  弹簧振子

定义

       周期和频率只取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振子的质量,与其放置的环境和放置的方式无任何关系。


       如某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的周期为T,不管把它放在地球上、月球上还是卫星中,是水平放置、倾斜放置还是竖直放置,振幅是大还是小,它的周期就都是T。


三  单摆

1. 定义

       摆线的质量不计且不可伸长,摆球的直径比摆线的长度小得多,摆球可视为质点。单摆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2. 可看作简谐运动的条件

       最大摆角α<5°。

3. 单摆的回复力

      是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并且指向平衡位置的分力。


4. 周期公式


       作简谐运动的单摆的周期公式为:T=2π。

  • 在振幅很小的条件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振幅无关。


  • 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摆球的质量无关,只与摆长L 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有关。


  • 摆长L 是指悬点到摆球重心间的距离,在某些变形单摆中,摆长L 应理解为等效摆长,重力加速度应理解为等效重力加速度(一般情况下,等效重力加速度g\\'等于摆球静止在平衡位置时摆线的张力与摆球质量的比值)。

 四  受迫振动

1. 定义

       振动系统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


2. 特点

       受迫振动稳定时,系统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


3. 共振

       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动物体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共振的条件: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五  机械波

1. 定义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2. 产生的条件

       机械波产生的条件分为:波源和介质。


3. 分类

  • 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


  • 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

       需要注意的是,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液体不能传播横波。


4. 特点

  • 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 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 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


六  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

1. 波长

       两个相邻的且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做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2. 波速

       波的传播速率。机械波的传播速率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


3. 频率

       波的频率始终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


4. 上述三者的关系


七  波动图像

1. 定义

       表示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当波源作简谐运动时,它在介质中形成简谐波,其波动图像为正弦或余弦曲线。


2. 波的图像信息

  • 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振幅(注意单位);


  • 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波长(注意单位);


  • 可求任一点在该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包括大小和方向);


  • 在波速方向已知(或已知波源方位)时,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


  • 可以确定各质点振动的加速度方向(加速度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3. 波动图像与振动图像的比较


八  波动问题多解性

       波的传播过程中,时间上的周期性、空间上的周期性以及传播方向上的双向性,是导致“波动问题多解性”的主要原因。若题目假设一定的条件,可使无限系列解转化为有限或惟一解。




                                                                九  波的衍射

1. 定义

       几列波相遇时,每列波能够保持各自的状态继续传播而不互相干扰,只是在重叠的区域里,任一质点的总位移等于各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2. 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的波长小或能够与波长差不多。


                                                                十  波的叠加

1. 定义

       几列波相遇时,每列波能够保持各自的状态继续传播而不互相干扰,只是在重叠的区域里,任一质点的总位移等于各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2. 原理

       两列波相遇前、相遇过程中、相遇后,各自的运动状态不发生任何变化,这是波的独立性原理。


                                                                十一  波的干涉

1. 定义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叫波的干涉。


2. 产生条件


       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振动情况稳定。需要注意的是:

       干涉时,振动加强区域或振动减弱区域的空间位置是不变的,加强区域中心质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减弱区域中心质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

       两列波在空间相遇发生干涉,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为加强点,波峰和波谷的相遇点是减弱的点,加强的点只是振幅大了,并非任一时刻的位移都大;减弱的点只是振幅小了,也并非任一时刻的位移都最小。


十二  声波

       空气中的声波是纵波,传播速度为340m/s。能够引起人耳感觉的声波频率范围是在20~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

  • 超声波的重要性质:波长短,不容易发生衍射,基本上能直线传播,因此可以使能量定向集中传播,且穿透能力强。


  • 超声波的利用:用声纳探测潜艇、鱼群、探察金属内部的缺陷,利用超声波碎石治疗胆结石、肾结石等,利用“B超”探察人体内病变。


十三   多普勒效应

1. 定义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2. 特点

       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两者相互接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两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飞跃教育(ID:FeiyueEdu),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等,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若您认为文中来源标注与事实不符,若有涉及版权等请告知,将及时修订删除,谢谢大家的关注!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知识点总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