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对于现在小说中出现的一部分载具的设定集和杂谈?(8/21更新)

2022-07-18 17:58 作者:Darth_Rynn  | 我要投稿

嘛,反正大部分都是之前拍铁锈之上留下来的废案(

干脆就出个设定集好了(


1. 94式E型超重型突击坦克

(出现在序章第三部)

究 极 体 天 启
17.7米的长度,6.1米宽,6.2米高,得益于低密度高强度高分子纳米材料这个怪物“只有”124吨。配合车载核聚变反应堆和全电推进系统提供的约6500马力功率可以让该车在铺装路面上的直线极速超过120公里每小时
主武器是两门能将弹芯直径30mm,长度1.4m,重量约30kg的高密度纳米材料弹芯打出5100米每秒(即15倍音速)的152mm电磁炮,足够在四公里距离上贯穿超过13000mm匀质钢装甲(炮口动能3.9亿焦耳)
炮盾内部隐藏了一门等离子炮(当然也可以换成牵引光束或者其他武备)。炮塔侧面配备了两组共24枚激光点火氢弹(可调当量3-1500吨,因为用激光点火替代了裂变弹的步骤因此几乎不造成放射性沾染)

2. 98式主战坦克

(出现在序章第三部)

配备140mm电磁/等离子两用炮的80吨级重型主战坦克,注意炮口的装置并不是制退器,而是等离子压缩器
与94系列不同的是该车更小的车内空间和高低搭配中低档的定位使得他并没有配备车载聚变反应堆,而是搭载了超导电池堆。但是4500马力的澎湃动力依旧提供了超过50的功率重量比。
与现实中99A的对比,可见这也是台相当庞大的坦克。

3. “光荣”号星际战列巡洋舰

(出现在序章第三部,第三章“破碎幻境(2)”中联邦中控电脑流水线生产十余万条以替换驱逐舰的战巡方案与光荣基本相同。)

“光荣”为“不屈”级第三批次的一号舰,总第18号舰。凭借990m的长度,“不屈”是当之无愧的顶配战列巡洋舰(指这玩意如果再长10米就够到战列舰的门槛了)
一台主推进器、四台副推进器和六台辅助推进器的布局动力极为强劲,足够将庞大的舰体推进至2700公里每小时的大气内极速,大气外极速则可以超过10%光速。
舰首巨大的质子裂解光束炮口,这种使用高压超高温粒子射流在目标区域催化重核聚变的可怕武器本质上是将你的敌人变成了一枚聚变炸弹。同时由于其特殊的作用机理,大部分护盾并不能对其造成有效拦截,使得其成了不折不扣的实体装甲杀手。
四联装800mm增压等离子炮组呈前三后一的布局布置,完美体现了联邦极为重视正面火力和射角的经典设计思路。

像我一样能打的还有十几万,相对论护盾配质子熔炉配3D打印配总段建造法,什么tm叫工业产能啊(战术后仰)

4. “奥林帕斯山”级歼星舰(出现于第三章,第四章的方舟舰也是由该型战舰舰体改造而来)


缺图(悲)

这船的官设我还没做(

不过和他类别名一样,这船确实是和星战中歼星舰一样使用了经典的楔形舰体布局。

当然有些不同的是,在联邦军的分类体系中“歼星舰”是作为独立的一个特殊级别存在的,用以指代设计之初就以歼灭敌方行星作为设计目标之一的战舰。

另外就是这船的尺寸

很夸张

非常夸张

目前能给出的数据是这东西有243.42km的长度,宽度大概是100-140km(到时候有了设定图可能会改),基本上就是把一整个省份插上炮和引擎送上天了(

主炮组直接使用了联邦第一级超无畏舰“崇明”的裂解光束轴炮,只不过是以双联装的形式安装在了舰岛两侧舰体上下共16个半球形炮塔内,每个炮塔的直径大概是7-9公里左右(这段设定可能也会改)


轴炮用的则是一个反物质粒子加速器配合牵引光束阵列,开火前先用牵引光束阵列扫清炮膛内和炮口到目标之间逸散的正物质粒子,然后再把海量高能反物质粒子喷对面脸上地爆天星(


小说里明确标明了这玩意用的是零点能反应堆(差不多就是宇宙战舰大和号里面的波动引擎那一类能直接从高维空间或者真空中汲取能量的玩意吧)


同时也表明了联邦用的超光引擎技术那可是相当暴力:


1.先用亚光速引擎一个爆发把船短时间内推到大概95-98%光速

2.然后用惯性补偿器制造一个瞬时巨大引力波扭曲空间拉低真空光速到船速以下

3.好了,你破光障了。

4.根据相对论理论破了光速以后输出功率越小速度反而越大,所以这时候降低引擎输出功率继续加速,等到绝对船速突破正常光速以后再把低光速区域复原(


真男人就给我在实空间正面淦光障!开虫洞和超空间算什么奇技淫巧(不 


然后就是

这船虽然尺寸赶上死星了,但是这东西不是死星那种非量产决战兵器

这玩意是联邦大舰巨炮主义的终极体现

啥?你问我为啥大舰巨炮?

总结一下就是防空太强了,战斗机轰炸机全是靶子不说武器还刮痧,所以干脆往死里叠甲叠炮拉倒(


反正这船是量产的,嗯,就这样

第一批次在2237年1月底设计完善,产经协调系统开零级一直到2237年四到五月为止在水星造船厂产了八条,第二批次八条里有一条改了方舟舰,所以只出来七条那样(


别问我为什么这怪物三四个月出了八条

问就是相对论护盾

你把它理解成宇宙战舰大和的时间断层就行,但是不同于时间断层内部的10倍流速,相对论护盾是人造的,因此内部时间流速可以做到比外部快100倍以上,也就是说全自动的AI工厂可以做到在四个月内干完三十年的工期(第二批次因为流程熟悉了甚至更快)


哦,材料哪来啊?

质子熔炉,用高能量把目标物质粉碎到亚原子粒子程度再重组成新的物质,通俗点说就是你能从石头里搓出歼星舰来。


5. S.H.A.A.W.超重型炮兵突击步行机

(序章3提了一嘴,一直到第三章才出现真身)

数百辆坦克、步战车和自行防空炮簇拥着一座浑身插满了炮,还会自己走路的黑色大山以80公里时速碾过来——这大概就是对于联邦超重装装甲突击集群的最贴切描述了。
这头260米长,超过150米高,逾七万两千吨重的怪兽步行机是联邦能部署的最大的地面单位,没有之一——由于其过于骇人的尺寸和重量,这台机器在机体内部搭载了一组辅助反重力垫升装置来保证行军时不至于破坏路面。
28组垂发装置,每一组内含16管1000mm通用垂发筒(共448管)。如果使用一坑四弹的布局搭载点防御对空导弹的话总备弹甚至能逼近1800发。
将战舰级别的火力搬到陆战平台上是这玩意的主要设计思路,因此其脊背上固定了一门口径7000mm的裂解光束系统,其全力输出时能打出3000-5000万吨TNT当量——足够一击抹除整座城市的同时也有极为惊人的耗电量,因此不需要太多能源的步行机底盘成了承载这门巨炮的唯一可行选择。尽管如此,全力射击主炮时仍然需要关闭辅助反重力垫升系统来确保足够的能量输出以及将机体钉在地面以承受巨大的后坐力——这意味着选择正确的射击位置相当重要。
“嘴”的位置固定了一门链式供弹的四联装800mm增压等离子炮。虽然本质上是“不屈”级的同款主炮组截短了炮管,但是比起不屈级990m的尺寸,步行机260m的“小身板”还是显得有些供能不足,因此其输出功率并不如战舰上的同类产品那么高。
和这头巨兽比起来,《星战》中22.5m高的AT-AT步行机显得十分渺小。得益于巨大的尺寸和磁场驱动技术,联邦大兄弟的腿部并不能算得上是弱点——关节内的超导驱动线圈被数千毫米的纳米强化装甲保护,并且本身活动部件并不算多的磁场驱动系统抗损能力极强。


6. B-109“滚雷”轰炸机

(出现在第七章奥米茄和克雷特打的游戏里)

一架翼展126米,长度46.8米的巨型飞翼式轰炸机,原定要在《铁锈之上》18集出现的,但是那项目被我砍了(悲)
六部涡桨引擎和十台喷气式发动机组成了这架起飞重量超过400吨的大家伙的动力系统,足够将其推进至900公里每小时——如果开启火箭助推器的话甚至能达到1100公里每小时的高亚音速。
仅机腹的主弹舱就能携带超过90枚2000磅(907公斤)航弹,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当然有人怀疑这玩意全速飞行时六具巨型涡桨引擎发出的高分贝嘶吼的威力也丝毫不逊于两千磅高爆弹。

7. “华盛顿”级飞艇

(出处同样是第七章的游戏画面)

BB-1301“华盛顿”,同样是《铁锈之上》的设定之一(不同的是这玩意的视频做出来了)
一条338.5米长的反重力飞行器,做成飞艇的样子。。。说实话只是因为这样内部空间比较大罢了
主武器是三门四联装240mm链式供弹自动炮和机腹下悬挂的那门带校准聚焦碟的金属氢粒子加速炮,以及储存在舰腹发射架中,独特的向下发射的海量长程巡航导弹。

8. “诸神黄昏”号

(别问,问就是第七章的)

BB-1401“诸神黄昏”(二期大修状态),“诸神黄昏”级的第一艘(目前正在考虑要不要安排二号舰“尼德霍格”)和宿敌“加里宁格勒”一样是原定于《铁锈之上》被我砍掉的部分里要出场的。
这东西怎么说呢,算是我在看了星战8以后对于米老鼠整出来的委托者IV级围攻无畏舰稀烂的造型设计表达严正抗议的产物(
509米长的楔形舰体和上层建筑上分布了海量的76mm、37mm高射炮和导弹系统。
三座可以发射核弹头的19英寸(483mm)主炮塔呈背负式安装在舰背,配合中轴线安装的一门大功率改进式金属氢加速炮,构成了战舰无上的正半球火力。

卖头是好文明

同“委托者IV”一样,经过二期状态改造的“诸神黄昏”也在舰腹加装了两门额外的有上下射界的金属氢加速炮。尽管通常情况下这两门炮都用来对地轰炸,但是你要是想拿他拆掉一些特大号空中目标的话......也不是不行

9. “加里宁格勒”级

这位更是重量级

(也是第七章)

同样是废案,但是不同于“诸神黄昏”,“加里宁格勒”明确了有两艘。即“加里宁格勒”和姊妹舰“列宁格勒”。
一条790米长,总重超过两百万吨,使用反重力引擎、核裂变反应堆和巨型喷气式发动机驱动的空中怪兽。正如现实中加里宁格勒州是俄罗斯的飞地一样,巨大的“加里宁格勒”级完全可以视作《铁锈之上》中那帮疯狂毛子的空中领土。
巨大的,由多层凯夫拉纤维、玻璃纤维、石英填充层、氦气阻燃/增升隔舱和厚重钢板保护的舰体和布满了各式天线的舰桥充满了俄式暴力美学。
舰尾有一道两百余米长的降落跑道,可供MiG-19之类的战斗机起降——但是每一次降落都惊心动魄,因为跑道的尽头 就是机库升降机和上层建筑,意味着飞行员并没有机会复飞。
九门560mm(22.05英寸)主炮以前二后一的布局安置在三座主炮塔内,但和庞大的舰身比起来这种主炮看上去也就那样了。
40具SS-N-19/P-700“花岗岩”反舰导弹发射筒整齐排布在舰桥两侧,一次可以齐射出40枚配备750kg半穿甲高爆战斗部的巨型反舰导弹——只要命中一枚就足以重创缺乏装甲保护,比起实战武器试验性质更浓的“华盛顿”级,但面对浑身重甲,纯粹反重力推进的“诸神黄昏”便没那么有效了。
得益于巨大的舰体,“加里宁格勒”的副炮组都有可怕的280mm。同时海量的AK-630近防系统和安置在舰首40座十联装左轮手枪式导弹井内的400发防空导弹也使得该舰成了名副其实的移动式禁飞区。
“加里宁格勒”的设计指标便是彻底压倒“华盛顿”级。就结果而言,无论是火力、防御、速度还是体型,它无疑都做到了这一点。
“加里宁格勒”的造型思路来源有很多,包括“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24工程战列舰,以及......这弔玩意

10. ALC-3B“三角洲II”突击登陆舰

(首次出现于第九章)

你们猜我为什么先把这机子做完了再写的第九章


巨 大 飞 行 板 砖 (各种意义上的)
两具氦-3燃料核聚变离子引擎能将这架53.2米长,16米高,翼展30.2米,空重160吨的飞行器推进至1350公里每小时的大气内极速,如果打开护盾进行气动修形的话甚至能达到3000公里时速——但是在超高速飞行时突然关闭这块大板砖的护盾很显然会产生毁灭性的激波(笑
由于其基本设计理念是最大化载货空间,因此其整个机体中部都是一个全通式,前后双开门的巨大货箱——这个上长47.5米,下长39.5米,宽7.0米,高6.9米,总容积达到了2100立方米的空间提供了两倍于本时间线最大量产运输机An-124的运载空间。

注意翼根固定的两组共四门100mm自动供弹等离子炮,单门炮120RPM的射速和100公斤TNT的单发当量意味着你可以在两秒半之内将一吨TNT扔到任何在经受了联邦陆航狂轰滥炸之后还能反击的目标脸上。

可惜的是,由于其必须在野战条件下(指交战一线)垂直起降以部署人员和载具以及本身灾难性的气动性能(说白了就是要靠反重力引擎力大砖飞),其最大运载重量仅为约180吨——相当对不起他的巨大容积。

(草了,这船屁股好涩哦)

“三角洲II”突击登陆舰与一名1.8米高的成年男性和一台处于战斗状态的94式E型超重型坦克的对比图,可见其巨大的尺寸
另一角度的对比图,可惜的是由于94式坦克含炮管逼近18米的长度和超过120吨的自重,就算是巨大如“三角洲II”也仅能一次运载一台
前后双开门式的货舱,无论是装卸货物还是在前线打开门让装载的最重型的坦克直接发动攻击都相当方便——注意位于机头的四联装30mm炮塔,两座配备了独立相控阵雷达的炮塔不仅要承担有限的对空自卫和近防任务,同样也需要在降落在战场前线时对可能残存的任何地面目标发动暴雨般的压制性射击。
一般来说,拥有重装甲的装甲载具会从前门直接发动冲锋,而相对缺乏保护的步兵则更多会选择从后门下机以获得更多的保护

目前先写这么多吧(

之后要是有出新东西的话再接着补设定稿(笑)


对于现在小说中出现的一部分载具的设定集和杂谈?(8/21更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