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焦虑的自救指南,送给很累很累的你
前段时间,微博上#焦虑就是不信任#的话题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大家纷纷表示了对这句话的共鸣。
考试焦虑,就是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亲密关系焦虑,就是对自己或是另一半的不信任。也有网友分享了自己对“焦虑”的理解。有人认为,焦虑背后是既不允许自己出错,又不相信自己能做到。也有人认为,焦虑是对不可控的担忧,越焦虑的人越容易“操心”......
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角度来聊聊,焦虑是什么?为什么有人会感到过度的焦虑?
焦虑的四个理论模型
元认知模型(Metacognitive model)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临床和实验精神病理学教授Adrian Wells在1995年提出了元认知模型。
在Wells的模型中,他将焦虑分为了两种类型:
其中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焦虑为1型焦虑(Type 1 worry),比如:我的考试考砸了怎么办?我明天和客户见面的时候犯了错误怎么办?(注意,此处适当的焦虑是很正常的哦)
而对于焦虑的焦虑是2型焦虑(Type 2 worry),别名元焦虑(meta-worry)。什么是“对于焦虑的焦虑”?Wells发现,和一般人不同,容易过度焦虑的人会对他们焦虑的想法也产生一种焦虑。比如,他们会想“为什么我每天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的,我是不是要疯了”?或是,“为什么我的脑子里全是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我还怎么好好地生活”?
除此以外,Wells惊讶地发现,容易焦虑的人对焦虑也会持有积极的看法。比如他们认为“焦虑能帮助我更好地应对危险”“焦虑能阻止坏事的发生”“我一直为别人担忧说明我是个好人”。或许,正是这些想法让他们愿意一直沉溺在焦虑的世界里。他们相信,尽管这些情绪令人焦灼,但至少是有益的。
总的来说,焦虑的想法本身没有问题,这是大多数人都会经历的正常感受。但是,如果你过度地认为这些焦虑的想法是好的或是坏的,那么你更有可能掉入焦虑的漩涡中。
焦虑逃避理论(The avoidance theory of worry)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Borkovec、Alcain,以及纽约城市大学的心理学教授Behar在2004年提出了焦虑逃避理论,他们认为焦虑本质上是一种逃避。
Borkovec等人认为,焦虑是一项基于语言的思想活动,它能帮助人们避免那些会直接引起生理反应的画面。试想一下,阅读一段关于火灾的文字描述和让你直接观看一段火灾现场的录像,哪个更容易让你从生理上感到恐惧和害怕?大部分人的答案应该都是后者。
容易过度焦虑的人显然对“火灾”是充满不安的,但是比起在脑内直面更令人情绪紧张的“火灾”画面,他们宁愿陷入对“火灾”担忧的思绪之中。
另一种逃避,是对更深层次的不安、恐惧、创伤的逃避。在Borkovec等研究者看来,过往的创伤事件会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他们的内心深处会倾向于认为,“这个世界是危险的”、“我无力解决我遇到的困难”、“我是不值得被爱的”等等。一个人直面这些议题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对日常问题的焦虑成为了一种逃避核心问题的手段。
无法容忍不确定性模型(The intolerance of uncertainty model)
正如网友对焦虑和不确定性的讨论一样,早在1997年,法国圣福伊拉瓦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Ladouceur和魁北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Dugas就已经开始探索两者之间的联系。他们认为,大部分的情境和事件中都会包含不确定性因素,这种不确定感会激发易焦虑人群的负面情绪,并且产生认知上和行为上的反应,如感觉被威胁、逃避等。
对于容易感到过度焦虑的人来说,不确定性就是最让他们感到害怕的事,因为不确定性意味着可能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意外情况出现。所以他们往往会采取极端的解决方式,比如,干脆拒绝聚会的邀约,或是以完美主义的标准要求自己,保证尽量不犯错。
除此之外,Ladouceur和Dugas认为容易过度焦虑的人具有较差的定位问题的能力(poor problem orientation),即他们会过多地关注问题的不确定方面,并且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信心。
因此,对于容易感到过度焦虑的人来说,焦虑在短期内是一个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手段(比如它减少了一定程度的恐惧),但是它剥夺了人们去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这对长期的个人成长来说是无益的。
情绪失调模型(Emotion dysregulation model)
2005年,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Mennin发现,有些人之所以容易感到过度的焦虑,是因为他们的情绪感知系统和普通人在4个维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以下是4个容易感到过度焦虑的人的感知特点:
易感到过度焦虑的人对情绪的感知更敏锐,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绪。他们更有可能感知到百分之百的情绪强度。
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总是困难的。有时候,他们知道自己正在经历着一段负面情绪,但是他们往往很难厘清这个情绪到底是悲伤、不满、还是其他的情绪。
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情绪有一些负面的看法,也更容易灾难化自己的情绪。比如他们会这么想,“如果我现在因为这件事不开心的话,我这一天都要被毁了”。
大部分人都有应对情绪的技巧。例如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会选择跟朋友打个电话,或是看些搞笑的视频。但是容易感到过度焦虑的人往往会缺乏这些情绪调节的能力。
综合这4点来看,容易感到过度焦虑的人对情绪这个内在体验往往是逃避的。他们不愿意面对情绪,自然也就无法解决情绪。当负面情绪所造成的压力一直萦绕于心的时候,他们便只能焦虑了。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焦虑成了我们的常态。但你知道吗?焦虑和肠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发现,肠道中的益生菌不仅可以改善消化系统功能,还能影响我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因此,平衡脑肠轴成为缓解焦虑的重要一环。
那么,为什么选择补充蒙佩尔兰·益生菌来平衡脑肠轴呢?
首先,益生菌是一种“好菌”,可以在肠道中生长和繁殖,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当我们的肠道菌群失衡时,有害菌就会增多,导致肠道问题和身体不适。而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可以改善肠道功能,从而减少焦虑情绪。
其次,肠道中的益生菌还能产生多种有益物质,如维生素B、短链脂肪酸等。这些物质不仅可以帮助消化吸收,还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和心理功能,提高心情和情绪稳定性。
最后,补充益生菌还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研究发现,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与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障碍有关。通过增强免疫系统,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外界压力和挑战,减少焦虑发作的可能性。
因此,拒绝焦虑,从脑肠健康开始!选择蒙佩尔兰·益生菌,补充益生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情绪稳定性,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缓解焦虑的效果。记住,健康的肠道是我们抵御焦虑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