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有此一说 | 《将进酒》的“将”字读音再议

2023-07-20 13:12 作者:咬文嚼字杂志社  | 我要投稿

◎杨剑桥

最近,关于李白诗《将进酒》的“将”字究竟怎么读,报纸杂志和互联网上多有讨论。

叶嘉莹先生主张读jiāng,认为:读qiāng时,“将”表示的是口气的婉转。李白《将进酒》气势流畅,“将进酒”的“将”并非语气的委婉,故应读为jiāng。2019年1月12日《光明日报》12版刊登了魏学宝《〈将进酒〉的“将”究竟怎么读》,文章认为“将”字在唐代无qiāng音,将“将进酒”的“将”读为qiāng是沿袭清代语音的做法,而在现代汉语中“将”字实无“qiāng”音,故“将”应读为jiāng。边家珍则认为:“将进酒”中的“将”与《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之“将”含义相同,表达的是祈愿、祈请的意思,所以应当读为qiāng。(2017年9月18日《北京日报》)

这些讨论有主张读jiāng的,也有主张读qiāng的,各人坚持己见,争执不下。李白此诗是传统诗词中的名篇,人们经常诵读,关于“将”字的读音问题应该有一个明确答案才好。

首先需要弄清诗题《将进酒》的意思。我们知道,《将进酒》是汉代铙歌十八曲中的一首,铙歌是当时军队中所演奏的一种建威扬德献功的乐曲;乐曲配有歌辞,一个乐曲可以配有不同内容的歌辞。汉铙歌《将进酒》最早见于南北朝时代沈约所撰的《宋书·乐志四》,称为《将进酒曲》,曲名由歌辞第一句而来。其歌辞云:“将进酒,乘太白。辨加哉,诗审搏。放故歌,心所作。同阴气,诗悉索。使禹良工,观者苦。”《宋书》还记录了《将进酒》在魏晋时不同时地的歌辞,如魏国:“平关中,路向潼。济浊水,立高墉。斗韩马,离群凶。选骁骑,纵两翼。虏崩溃,级万亿。”吴国:“章洪德,迈威神。感殊风,怀远邻。平南裔,齐海滨。越裳贡,扶南臣。珍货充庭,所见日新。”晋代:“因时运,圣策施。长蛇交解,群桀离。势穷奔吴,虎骑厉。惟武进,审大计。时迈其德,清一世。”比较一下魏、吴、晋的不同歌辞,可以看到歌辞首句第一字都是实词,甚至是动词,由此来看“将进酒”的“将”字也应该是实词,甚至是动词。这样,有的学者认为“将”字是语气词,这一意见应该可以排除了。实际上,我们看汉铙歌全部十八曲,首句第一字没有哪一曲是用语气词(或叹词)的。

前引各句中之“将”字既然是动词,而《将进酒》一曲又是军队奏凯之乐,考虑到后文,则“将”字最合适的字义就是“愿,请”。所谓“将进酒,乘太白(即大白,指大酒杯)”,也就是“请喝酒吧(让我们喝酒吧),举起我们的大酒杯”这样的意思。

当然,这里所说唐人已经读qiāng音了,是按照古人的七羊反(千羊切)演变为现代语音来说的,唐人的实际读音确如有的学者所说,大致读成ciāng。我们读古诗古文是按现代音读的,不可能都按古音读,也没法做到。既然“将进酒”的“将”字读七羊反(千羊切),那么折合成现代音,就是qiāng。因为“七羊反(千羊切)”确实是qiāng音的前身。也有人说,现代汉语“将”字只有jiāng和jiàng两个音,不必强行改变现有读音去恢复古音。这是把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混淆起来了。作为“愿,请”义的“将”字只存在于古汉语中,我们当然只能按照古代注音,把它折合成普通话读音来读,正如古文中的“王”字用作动词时我们要读作wàng、古文中的“亡”字义为“没有”时我们要读作wú、古文中的“罢”我们大都读成pí,这是一样的道理。

综上所述,李白诗《将进酒》的“将”字还是应该读成qiāng,无论从字音和字义的切合来说,还是从历史的传承来说,这个音都是最合适的。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19年第6期《有此一说》栏目。)


有此一说 | 《将进酒》的“将”字读音再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