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黑豹》:《流浪地球》的多舛命运

要说起被现实摧残最惨的西方电影,莫过于去年的《黑豹》了。《黑豹》作为一部科幻动作片,绝对是合格乃至优秀的作品。但是电影很快先陷入了政治正确的风暴当中。但凡说电影有缺点的,都被扣上了种族主义的帽子,而夸奖《黑豹》成了一件政治正确的事。而这种道德绑架很快激起了人们的反感,于是本来好评的《黑豹》从政治正确的尬吹变成了反对道德绑架的尬黑。尬黑又激起了尬吹的反弹,而无止境的尬吹和尬黑的撕逼大战里,普通的影评和观众都被排斥,到了最后,反而电影本身成了配角,大家都在讨论种族主义了。而影评人竭力的想要将电影和现实脱离,希望观众能够剥离不必要的东西看电影本身的时候,制作组又站出来,宣称抹黑电影的就是种族主义。于是这部本来是漫威电影的一部不错的尝试,到最后越来越偏离主题了。
本片《流浪地球》可谓和《黑豹》的命运异曲同工。片子一开始凭借自身的实力获得了口碑,然后吹电影的衍生出了尬吹的,尬吹的又把电影和爱国主义绑架,谁说有毛病就是卖国贼,然后这一行为又让尬黑出现。而吴京采访把这种道德绑架抬到了最高高度,所以到现在,谈论《流量地球》的就剩下尬黑和尬吹,电影的东西一点都没有讨论,而是在不停的讨论电影之外的东西。

所以今天UP就来做一个没啥意义的工作,剥离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来谈谈这部电影。
先说总体评价。
其实总体评价看过的人心里都有数。作为中国的科幻电影,本片是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天花板。从剧情到特效上都是首次。但是如果作为科幻电影来说,本作就显得有些平庸,充其量就是一部中等水准的电影。

先聊剧情上的不足
总的来说,我是很喜欢这部电影,所以我们先抑后扬,先来说说他的不足。我没有看过原作,可能原作里有对这些问题的修正和合理的解释。但是在电影里,这些就是一些剧情上的BUG了。
人物心境转变很诡异
本片让我看的最难受的就是人物心理的转变。先说男主刘启。开头,刘启从类似黑社会那里骗来了衣服,然后带着妹妹朵朵要去地表。从简单的对话和氛围塑造上。我们得知刘启讨厌父亲,想要离家出走,去地表生活。这是一个典型的叛逆少年的形象。但是很快我就觉得不对劲。按照前面的讲解,现在地球已经离开了原来的位置,接近木星。那么这个时候的地表应该很冷,刘启离家出走要这么到地表生活?电影没有讲解地表生活的方法,也就说刘启合着就是不作不死?
没错,作死就是刘启在电影前半部分的典型表现。行星发动机熄火后,刘启的表现让人感到变扭。地球危亡之际,所有人奋不顾身的前去拯救,刘启却只想回家,而中途王磊的车辆拦截要求征用拖车的时候,刘启竟然准备抗命。我觉得这不能用叛逆来形容了,按照影片推算,此时的刘启是一个二十一岁左右的成年人了,做事怎么这么不计后果。然后编剧似乎为了打脸似的,讲述了前一个运载“火石”的人,为了保住火石自己脱钩牺牲,保住了这个救命的东西。一个自私的刘启和一个为大家牺牲的不知名的司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后到了上海大楼那里。面对拯救杭州三十五万人的“火石”,刘启与王磊争应该是先保护这三十五万人的希望还是他们一家人的命。吴孟达的牺牲我是一点都没感觉到感动。如果吴孟达是为了保护火石牺牲,然后告诉刘启,去拯救杭州,我觉得还很感动。而吴孟达的死很像一个意外。真正牺牲的是赵刚。然后接下来的一幕更加让人无法理解,王磊失去了自己的战友,而且他的战友是为了保护火石和救吴孟达牺牲的,王磊还没得及伤心,这刘启到来要打人,要算账。
然后这个在影片中,牺牲了好几个人性命的,十分珍贵的“火石”最后怎么了?被王磊的部下周静给用手枪打坏了。先不说这玩意在零下一百度和各种碰撞下都没坏,最后居然被一把手枪打坏了。这个周静为啥要打坏火石?杭州失去了,但是还有更多需要拯救的地方吧,火石也是很宝贵的吧,这么多人牺牲换来的火石,你咋就因为闹脾气给打坏了呢?要不是刘启后来开来的车上有火石,那么这两拨人的会和要有多么尴尬啊。
在拯救赤道发动机之前的剧情,人物心境的转变实在是过于僵硬。这些僵硬的人物转变让我在剧情前期很讨厌男主刘启,对王磊反而十分的同情,碰到一个神经病一样的刘启和一个突然发狂的队友周静,这对队长做的真不容易。
故事叙述上的部分缺失
先说一些剧情的丢失吧。
简单来说就是有些剧情没有收回。可能是因为超时的原因减掉了。这里说几个让我觉得删减后僵硬的地方。一是点燃木星那里。一个二十一岁的年轻人都想到的东西,全球那么多优秀的科学家难道没想到。但是后来剧情告诉我们,以色列科学家好多年前就提出这一想法了,但是后来因为成功率计算为零,所以没有采用。那这里就有问题了,为啥这事的成功率为零,如果为零那为何刘启他们最后成功了。这里电影没有交代清楚。让人感到不解。二是最后吴京撞击火柱那里,吴京将休眠仓脱离,自己一个人开着领航者号牺牲了。。。那后面那些休眠仓里的宇航员呢?不会把人家抛弃在太空吧?我觉得可以在三年后那个字幕那里简单交代一下嘛。
叙事角色问题。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2012》这部影片了。与《流浪地球》一样。两部影片都描绘了世界末日的人间百态。
但是《2012》是怎么描述的呢?这部影片有多个叙事线。普通的美国老百姓杰克逊和的他的前妻、孩子和前妻的现任。发现灾难的科学家艾德里安,美国正副总统的政治界精英,前拳击手的富豪,西藏的一户普通人家。这些人都是影片的主角,通过他们的视角,展现了人世间的人间百态,各种人在面对灾难的不同表现。富豪自私的有船票想要甩掉所有人,但是最后还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牺牲,政治人物,有奸诈狡猾的,也有意大利国王和美国总统这种和人民一直到最后的。
反观《流浪地球》,其实有很多可以挖掘的东西。比如拯救世界那里,各国救援队的各种救援场景太少。联合政府在地球上发现地球没救以后,启动“火种”计划时候的内心挣扎。领航者号,按照影片里说的,除了吴京和马卡洛夫,还有很多其他船员发现了莫斯的异常,也强制苏醒了,那么他们在得知真相后有什么样的表现。地球最后一次播报,除了救援队,应该还有地球其他地方的平民和政府官员吧,他们的表现也没有展现。

接着说一下本片比较的好的地方吧。
首先本片展现了中国的文化特色。我们还是和《2012》对比一下。在《2012》里,方舟的修建都是秘密进行的,只有世界各国的最高领导和富豪知道这件事。而方舟的选拔方式以优异基因和钱来觉定。优异的基因表现了西方的理想主义,而钱则是资本主义的体现。而在本片中,我们可以看见联合政府的建立,全球人共同抵御灾难。地下城入驻方式,有选拔优秀人才也在普通人中进行抽签(虽然抽签会发生的各种突发情况影片交代的很少)。这很符合我们国家的一贯理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2012》更多的是表现小人物在面对灾难的挣扎,而我们的电影则更多的表现小人物在灾难面前为了大众的自我牺牲。这也是中西方不同文化环境塑造出的不同的描述重点。影片中,吴孟达看到故乡上海的表现,也是体现了中国人独有思想情节。不过本片还是看到了很多,我个人猜想是为了靠近西方而显得突兀的人物塑造,比如前面我说的关于火石和紧急征召。如果影片中能有征召时,吴孟达主动请缨,但是希望两个孩子能够去避难,而刘启以自己是成年人为由留下来,让妹妹一个人去避难。这个情节就比较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亲情观和奉献观。火石运输那里,吴孟达的台词改成:我老了,让孩子和火石先上去吧,他们更重要。这多好,但是这话从刘启嘴里说出来,而且还将火石的等级放到最低,并且还是闹着情绪,好像是为了抬杠一样。这就让人很无语了。
除去这些小瑕疵。本片充满了正能量。希望是本片的主旨之一。在UP主处于人生低谷和最大磨难的时候,我看了这部影片,也是浑身充满了希望,也看开了一些,也对未来的挑战了有了一丝信心。可见本片传递出的关于希望的价值观,十分的让人振奋。

最后总评一下。
本片是十分值得一看的电影。它目前代表了中国最高科幻电影水平,也是中国唯一一部能够在世界上值得一提的科幻电影。但是它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和提升的地方。这也让人对《三体》的改编有了更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