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押题:这5个热点论述题必须看
21年考研真题论述题趋势
去年的热点论述题主要集中在疫情,主要代表院校:
人大834、中海洋、南京大学、外经贸、辽宁大学、厦门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华东师大等
这里特别注意下:南京大学、辽宁大学
这两所大学之前的考题风格都是偏重书本知识,论述题考的都是书上的知识,但是2021年风格大变,开始考热点论述题。所以大家在复习时一定要留意热点知识,不管你报考的院校之前是否考过。
当然除了热点,其他的热点考得也比较多,比如浙财2021年论述题考了平台垄断,华东师大考了双循环
我归纳为以下四个常考热点:
1、疫情冲击及我国经济政策分析
2、平台垄断
3、双循环
4、三胎政策
例题:外经贸815经济学综合2021研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甲乙两国采取了不同的防控措施:甲国通过封城、封小区、严格管控公共场合人员流动等方式,使疫情得到了较快的控制;乙国则采取了较为宽松的防控措施,结果疫情泛滥全国。
(1)针对甲乙两国不同的防控措施,请利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疫情对两国经济可能带来的不同影响。(5分)
(2)面对疫情影响,甲国实施了较为广泛的减税降费政策。据该国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减税降费在2020年将高达2.5万亿,其中有1.7万亿涉及到社保费的减免。请运用IS-LM模型,图示分析1.7万亿社保费减免的作用。(5分)
(3)受疫情影响,乙国股市在2020年3月出现4次熔断。面对极度低迷的市场信心,该国推出了高达2万亿的经济救助计划,并启动无限量宽松货币政策。请运用IS-LM模型,图示分析这些政策的作用。(5分)
(4)两国实施的上述政策让学者们担心会引发通货膨胀。但事实上,甲国在2020年上半年呈现出通货紧缩,下半年通货膨胀率才开始转正;而乙国的通货膨胀率虽然一直为正,但全年都维持在低于上年同期的水平。请利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说明为什么学者们会担心出现通货膨胀,并解释甲乙两国该年通货膨胀率的表现。(5分)
答题思路:
1、解释问题中涉及的各个模型
2、再联系题干内容解释,最好画图
3、最后进行总结
22年考研论述题预测
疫情冲击及我国经济政策分析(降准)
人口老龄化
互联网平台反垄断
美国货币政策对比及对我国影响
碳中和
其实这里面有几个热点和去年有重合,说明有些考题考过之后还是会考的,大家一定要注意。
专题1:降准
2021年7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2021年7月9日,中央银行发布公告称,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9%。
2021年12月6日,央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
预测考题:
(1)降准实施前经济背景
(2)为什么全面降准?
(3)全面降准的影响
专题2:人口老龄化
从已经公布的数据看,“七普”确认了我国未来人口发展的趋势:超低生育率、快速老龄化以及总人口将很快达到峰值。上述人口变化趋势,既是未来相当长时期潜在经济增长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也可能成为引发短期经济波动的诱因
人口形势变化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冲击就是劳动力市场规模的不断缩小,因此鼓励劳动节约型技术的应用在经济发展政策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劳动节约型技术的应用必须辅之以与老龄化社会相适应的再分配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为社会和谐发展服务的目的。否则,就会出现收入差距扩大、与老龄化相关的贫困加剧的不利局面。
预测考题:
(1)人口形势变化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
(2)影响人口形势变化的因素?
(3)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
专题3:垄断
2021年4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会同网信办、税务总局约谈34家互联网平台企业,明确指出将严肃整治“二选一”、“掐尖并购”、“大数据杀熟”以及烧钱抢占“社区团购”等问题;
4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阿里巴巴“二选一”案处以182亿元罚款,占其2019年度境内销售额的4%;
7月26日,责令腾讯解除网路音乐独家版权。
2021年10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美团停止违法行为,全额退还独家合作保证金12.89亿元,并处以其2020年中国境内销售额1147.48亿元3%的罚款,计34.42亿元
2021年11月18日,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大楼,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
预测考题:
(1)垄断形成的原因
(2)反垄断反什么
(3)反垄断的意义
(4)大型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反垄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