怼青史说。科普冷兵器可以,但不要科普错误的知识
开头就是个大槽点,首先锏在历史上的地位一直属于副兵器,你自己画的都是单手的,哪来的双手的锏?
(金代锏)
(宋元时期的锏,看起来很长只不过是因为俯拍的效,这把其实也就81厘米)
(宋锏) 重量方面更是个槽点,锏的重量也就二到五斤,更重的那是真的太少了。
这把比较著名的李纲锏就七斤多,并且也有极大的可能不是什么实战兵器,在古代战场上,耐力是十分重要的,影响人在战场上的耐力除了身体素质就是兵器重量。
中国古代盔甲都是以扎甲为主(后是布面甲),一片甲片一片甲片的被绳子连接在一起,刀都很难把甲片上面的绳子砍掉,一个锏怎么做到把上面的绳子切断呢?全靠魔法吗!而且人家是副兵器,长度也不会超过一米!我拿这个来创,干嘛不拿一根长枪和弓?不仅可以极大保障我人身安全,并且同样可以做到杀伤敌人,而且马呢?马都不提一嘴就拿着锏冲,是要给对面的敌人建功立业的机会吗?那可太暖心了。
有没有一种可能?有一种叫弓的东西,还有没有一种可能有一个东西叫弩?什么令人看不懂的操作,照你这么说为何我不拿个标枪呢?这已经是物理常识的问题了,而且真当人家穿着的盔甲是个活脱脱的摆设吗?
好嘛,为了所谓的艺术效果你直接更改了一个武器的形制,这无话可说了。 总结一下是不懂冷兵器就别来做,要做的话也别把自己的一堆臆想带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