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赤塔到贝加尔湖,俄罗斯小众城市巡游记
若干年前,到 北京 的第一个秋天,也曾走在这样的晴空下。那时,这北方的一切对我而言是全新的震撼,以至于一直觉得, 北京 是一个与 杭州 完全不同的世界。
每周只有两班的航线,机舱只坐了不到三分之一乘客。邻座的女孩是达斡尔人,跟着学校老师去 赤塔 参加乒乓球交流赛。她的故乡在 大兴安岭 的 加格达奇 。
“索伦战士,当年可是相当勇武啊!”我不禁说道,女孩身上似乎也有些索伦人的影子,微胖的体型,婴儿肥的圆脸,细小的五官,像一个可爱的白瓷娃娃,她总是用手捋着长发,仿佛要在那里编出一些像她祖先那样的细辫。
地面从戈壁变成了森林,视野中出现了一座城市,我甚至能看见白色教堂上的金顶,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那就是 赤塔 了。
在旅行媒体上, 赤塔 是一座没有什么名气的城市,通常人们乘坐从 满洲里 出境的国际列车,也只是路过这座后贝 加尔 的首府,很少停留。
此前我只知道,后贝 加尔 是俄国著名的流放地,似乎这里唯一的景点,就是十二月党人流放在此地时的教堂。
很快我就发现这是一个十分局限的认知。
当车子穿过城市时,我们就惊讶于这里竟有那么多古朴而优美的建筑,以至于整个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景点,如同一座活着的建筑博物馆。
在司机叶甫根尼帮助下,换好现金,买好手机卡,安顿好住宿,我们就开始在这座城市行走起来。
傍晚的阳光下,路边是一栋栋精美的古典风格大楼,让你不由感叹, 俄罗斯 就是 俄罗斯 ,即使与 欧洲 相隔万里,那种优雅的味道还是分毫不差。
即使一座普通的木房子,都充满了历史的韵味。
这些建筑给我的感觉,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有机”的。
所谓有机的建筑,就像一种自然生成的,源自古老基因的有机体,各部分都精妙和谐,带着某种活力和生命。
这必须产生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任何简单的外形模仿,都是粗陋和没有生命的。
晚饭在一家自助餐厅吃,类似于当年 莫斯科 的Mymy。好处是无需看菜单,然而依然会踩雷, 比如 我拿的“排骨”,居然是牛舌。
俄罗斯 的食品味道还是一如既往地好,时隔五年,又喝到了红菜汤。
路边的小店。
在夜色中走回公寓,从一片漂亮的街心公园穿过,公园中展览着军人的事迹,许多人已经捐躯了。战争虽然远在万里之外,还是以各种方式体现在了国家的每个角落,让人感到一些沉重与悲哀。
我似乎感到,此时的 俄罗斯 ,有点像疫情中的世界,仿佛被某种无形的愁绪笼罩着,相比从前,少了一些欢乐的笑颜,每个人好像都带着一份深藏的压抑和阴霾,虽然不易被察觉,但依然能隐约感觉到。
此前我们的司机叶甫根尼说,他有几个认识的人战死了,说到这时,他眼中满是悲伤,“新闻的数字都是假的”。
我们聊到国际形势,“你怎么看待 美国 人呢?”我问。
“ 美国 老百姓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他们大多都是很好的人。我还有几个 美国 朋友。但是 美国 政府很糟糕……”
我觉得这也许是大多数 俄罗斯 人的看法。
如今的 俄罗斯 ,各种国际通用软件与支付方式都不能使用,甚至包括银联,多亏了叶甫根尼还有一位 中国 留学生——P同学的热心帮助,不然的话,这第一天的经历也许会坎坷许多。
我们的公寓是一座现代化楼房,建成不多久,夜色中的它很安静,只是偶尔有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走进大门。房间里是一张沙发床和一张单人床,此外还有厨房、卫生间、储藏室和阳台。窗外,路灯下的大街延伸向远方,空旷的大地上,远远近近的几座大楼亮着稀疏的灯光,我恍惚间有种感觉,我们也是两个住在这里的留学生,人生中依然充满未知, 世界也如窗外的景色般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