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优公考】蚌埠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人才引进面试真题预测:与时俱进,予以创新
为了提高地方知名度,很多地方开展了许多办节、造节的活动,例如牡丹花节、 花灯节。有人说这有利于提高地方知名度,打造地方品牌;也有人说这是一种炒作的行为, 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提到造节、创节,我就想到了有名的“双十一网络购物节”。其实这也是人工造出来的 一个节日,经过几年的发展,它已颇具规模,变成了线上线下的全民狂欢,有利于拉动经济 增长,刺激消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法商家趁双十一的时候出现名为降价实为 欺诈的行为,或乘机倾销假冒伪劣产品等等。所以这种造节、创节,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 题目中所谈到的“牡丹节”“花会花灯节”等,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也都接触过。的确, 从发展经济的角度来讲,这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做法无可厚非。
河南洛阳的“牡丹 花会”、江西鄱阳的“柿子旅游节”以及昆明晋宁区的“郑和文化节”等地方节日的确可以 吸引来许多的赞助商、投资商盘活当地经济,对提升地方知名度、提升旅游文化品牌、发展 地方特色经济起到了一定效果。 鲁迅先生曾经讲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可路走多了,也就变得 毫无新意可言,像这样的“造节”“创节”如果是第一次、第二次出现,我们会认为它是一 种正向的引力,但是现在许多地方单纯为了政绩,毫无创造性地盲目抄袭沿用,无数的“龙 虾节”“火锅节”让市民满怀期待,却失望而归。这样的节日劳民伤财,缺乏文化内涵,食 之无味,更无法传承,往往办上一两年就销声匿迹,以至于有人认为政府有作秀炒作的嫌疑。 “造节”“创节”机遇和挑战兼备,我们应该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发挥其优势,消除 其弊端,让它能够在合理限度内健康发展。
第一,结合本土特色,合理规划。我们不能为了造节而造节,任何一个本地特色节日的 创造必须与当地的地方民族特色文化切实结合,不能牵强附会。这就需要当地政府结合当地 实际,多调研,广开言路,多听听群众的声音,多了解一下本地的特色,选取既有利于文化 传承,又利于以文化搭台、发展经济的节日。在这样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当地节日,才可能 从根源上拥有吸引力,从根本上与众不同。
第二,完善政策规范,利于传承。有了规划,只是有了方向。我们必须确保节日推出之 后,能茁壮地成长,经得起风雨的洗礼,传承下去,真正形成一种文化。这就需要政府围绕 地方性节日制定一些相应的政策规范、招商引资标准,确保管理人员到位,配套到位,节日 产品质量到位,才能让它成为当地民众喜闻乐见、愿意参与的节日,成为外地游客了解本地 文化的一个窗口。
第三,吸收意见反馈,不断调试。任何一个创造性的事物产生以后不可能不出现问题。 面对每一次节日中的问题,我们不能回避,而是应该把这些问题收集起来,缜密地研究,一 点一点去改进、完善。比如说节日的内容与形式应该与时俱进,予以创新,通过不断调试, 让节日充满活力。 我想,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这样的节日才能成为本地文化的特色,成为本地一张独特 的名片。同时,在“造节”“创节”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回归传统节日,不能顾此失彼,将自 己的传统文化节日做好了,才能打造一个地区真正的内涵和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