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唱词选注】萧何月下追韩信(徐世英)
周信芳《萧何月下追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
简介
秦末,韩信在项羽帐下不得重用,被刘邦的谋臣张良看中,张让其赴衰中【褒中:地名,在今陕西省勉县东北。刘邦被封为汉王后,贬入褒中。】投见刘邦。丞相萧何素知韩信奇才,多次荐于刘邦。刘邦因韩曾乞食漂母【乞食漂母:韩信曾钓于城下,一漂母(在水边漂洗绵絮的老妇)见韩信饥饿,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韩信一连吃了几十天,高兴地对漂母说:“我以后一定重重地报答您。”漂母生气地说:“大丈夫自己都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还希望你来报答吗?”后来韩信富贵,召来漂母,赐给她千金。】,受辱胯下【受辱胯下:淮阴(在今江苏省清江市东南)有一以屠宰为业的小青年曾对韩信说:“你虽然身材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只不过是内心很胆怯罢了!”还当众侮辱他说:“你果真不怕死,就用刀剑刺死我:如果不是这样,就从我两腿间爬过去!”韩信盯了他好半天,然后低头弯腰从他胯下爬了过去。于是,街市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觉得他很怯懦。】,始终不于重用。韩愤而出走,萧何闻讯,不顾山高路远,飞马疾赶,将韩追回,刘邦终拜韩信为帅。
历史上确有萧何追韩信的事,但情节比戏里演的要简单得多。《史记·淮阴侯列传》里记载,韩信因不被刘邦重用而逃亡,后被萧何追回,刘邦终拜韩为大将(后来萧何又助吕后诛杀韩信,故后人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俗语)。至于“月下”追韩信,及萧何对韩倾诉肺腑之言等,则属于剧作者的艺术加工。
《萧何月下追韩信》是周信芳的代表剧目之一,这里选用的是他的唱词。
主要唱段
萧何(唱〔西皮流水])我主爷【我主爷:指刘邦。】起义在芒砀【芒砀(dàng):芒山和砀山,在今安徽省砀山县东南,刘邦为避秦始皇的巡游,曾躲藏至此】,拔剑斩蛇【拔剑斩蛇:刘邦作亭长(秦汉时每十里为一“亭”,设亭长一人,掌管治安等事)时,带领民夫通过沼泽地带,遇到一条大蛇挡住去路,刘拔剑将蛇斩为两段。】天下扬,怀王也曾把旨降【怀王也曾把旨降: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攻入咸阳(秦朝国都,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者为王,本句和后面三句唱词均指此事。怀王,名熊心,战国时楚怀王熊槐之孙,秦末项梁起义后拥立为王,仍称“怀王”。】,两路分兵定咸阳。先进咸阳为皇上,后进咸阳辅保在朝纲【辅保在朝纲:在朝廷的典幸法度上扶助。】。也是我主洪福广,得遇那陆贾、郦生与张良【陆贾、郦生与张良:刘邦的重要谋臣。郦生,名食其(yiji)】。一路上秋毫无犯【秋毫无犯:不侵犯老百姓一点利益。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常用以比喻细微的事物。】军威壮,我也曾约法定过三章【约法定过三章:刘邦进入关中(古地区名,一般指函谷关以西、散关以东为关中。周平王东迁以后,秦国一直占据关中地区,因此通常称秦地为关中)后,曾与父老们约定,杀人的要判处死刑,伤人和盗窃的要依法治罪。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约法三章"。】。项羽不遵怀王约,反将我主贬汉王【汉王:刘邦的封号,后面的“汉君”亦指刘邦。项羽不遵守怀王的约定,自立为西楚霸王,统辖原魏国和楚国的九个郡,封刘邦为汉王。】。今日里萧何荐良将,但愿得言听计从,重整汉家邦【家邦:国家。】,一同回故乡。撩袍端带我把金殿上,〔摇板〕扬尘舞蹈【舞蹈:古时朝拜帝王的礼节。】见大王。
萧何(唱(西皮散板)听说韩信他去了,不由萧何心内焦。头上整整乌纱帽,身上撩起滚龙袍。三番两次把韩信保,大王不用为哪条?此番韩信追得到,同心协力扶汉朝;此番韩信追不到,这万里江山一旦抛!急急忙忙往前跑,来到东门问根苗。
萧何(唱(二黄顶板快三眼〕)是三生【三生:佛教用语,指前生、今生、来生,也称为“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有幸,天降下擎天柱【擎(qing)天柱:托住天的柱子。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上有八柱擎天,后用“擎天柱”比喻担当国家重任的栋梁之材。】保定乾坤。全凭着韬和略【韬和略:《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后来称用兵的计谋叫“韬略"。】将我点醒,我也曾连三本保荐于汉君。他说你出身微贱不肯重用,那时节怒恼将军,跨下战马,身背宝剑,出了东门。我萧何闻此言雷轰头顶,顾不得山又高、水又深,山高水深,路途遥远,忍饥挨饿,来寻将军。望将军你还念我萧何的情分,望将军且息怒、暂吞声,你莫发雷霆,随我萧何转回程,大丈夫要三思而行!(徐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