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手服日常——一则【明日酱的水手服】完结点评


【明日酱的水手服】是由博老师创作的网络漫画,由Cloverworks改编的动画在22年冬播出。虽然本作在动画化改编开始时便被看衰,开播前观众亦不持太多乐观态度,但最终本作以极佳的制作和数话印象深刻的单元回使其口碑位列一月新番的前列,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一次改编。在动画版放送完毕后,今次我们便聊聊这部作品,以及水手服日常的魅力。

提到【明日酱的水手服】,大约“水手服”和“日常”便成为了对于这部作品的第一印象。笔者在动画开播前接触原作漫画时的印象也大抵如此。但是,如若仔细打亮这部作品,你便会发现,这个定义其实是有问题的。虽然明日酱描绘了一段校园日常生活时光,但从动画整体的角度来看,本作有一条明确的叙事主线,动画的行文也紧紧围绕着这样一条主线展开。
【明日酱】讲述了升入初中的主人翁明日小路在新学校中结交朋友的日常,从动画第一话开始,我们便能够看到明日酱在不断接触班级中的同学,并且一个一个攻略的这样一个过程,因此小路也被戏称为“明海王”。但是我们要注意到,一部作品能不能算得上日常番,甚至说是后宫番,主要要看攻略了妹子之后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攻略而攻略、为了后宫而后宫,一个角色攻略完就去攻略下一个,攻略完的角色就几乎没她的戏份了,这个算作前者。

而本作显然跟这样的定义不太一样。因为小路与她的同学们交朋友是有目的的。在本作中,这就体现在本作的12话的后夜祭部分。在后夜祭部分中,小路与江利花同学登台演出,小路在全校面前表演了一段舞蹈。有趣的事情出现了。一般来说,对于这样的表演桥段,比如说【lovelive!】中的live桥段,或者凉宫春日或者轻音部中的演出那样,主要的描写对象一定是在台上演出的主角。而在第12话中,不但主要的描写对象从台上的小路变成了配角江利花同学、下台口的兔原透子,甚至是台下的同学们,以至于在表演中制作组不好好画小路的舞蹈,而是去大段大段描写体育祭时候的场景。
而更有趣的事情显然发生在每个同学的回忆中。虽然每个人回忆的都是自己在参加项目是的情景,但是最夺人眼球的却也不是他们自己,而是在一遍助威的小路。甚至在回忆中,小路的耀眼动作与现实中台上的舞蹈形成了互文,回忆与现实间切换的运镜给人一种虚实结合的感觉。
这样一种明明是live却刻画每个人的回忆,而每个人的回忆中满是小路的“双重错置”,实际上是为了体现出小路同学在每个人心中的重要性。并且,凭借着她们的回忆,制作组也把每个人的可爱之处展现了出来。小路表演中的留空是为了给每位角色的回忆留下空间,向观众们展现出每位角色都有被塑造的必要,而不是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明日小路一人身上。这场live的作用便是通过每个同学心目中小路的耀眼的场景组合在一起,展示出她们对于明日小路的深刻感情,体现出小路已经和她们形成了一个牢不可分的集体。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明日酱本质上是一部以一年三班的同学们组成的群像剧。为了达到塑造群像的目的,制作组在前11话的行文过程中加入了每位角色的个人桥段,并且先让每位角色完成亮相,之后再安排每位角色在体育祭的练习中的形象,以此与她们的回忆中自己在比赛中的身影相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埋伏笔与伏笔回收的过程。
在这里,我想拿有些特殊的江利花同学的情形做一个例子。江利花在12话的高潮部分有仅次于明日酱的戏份。看上去江利花的登台在另小路吃了一惊的时候也让观众们感到眼前一亮,在接过兔原透子的小提琴的时候同样凭借着一段独奏技惊四座。但是其实这一切都在前文中有很多铺垫,这使得观众在感到意料之外的同时也认识到其具有的合理性,而不至于感到违和。
最浅显的,江利花会拉小提琴在第六话开篇的时候有了一个不经意的伏笔,她在音乐课上表演小提琴,看上去是为第六话小路的话题做铺垫,其实更重要的一点是为12话的高潮部分服务。其实,江利花的登台有人物的心路历程与实际行动一明一暗两条线。表面上,第7话中江利花在音乐教室中演奏钢琴被兔原透子听到,兔原便在11话中找机会向江利花提出后夜祭现场伴奏的事情。在12话的倒叙中,江利花被兔原拉着向部长提交了企划书,之后兔原给江利花打掩护进行练习,最后在12话不负众望完成了精彩的表演。

仔细审视文本,我们便可以发现,其中还隐藏了一条暗线。江利花有一个从讨厌音乐到重拾音乐,再到为小路伴奏而喜欢音乐的过程。第七话中制作组特别给了一个江利花抚摸积灰的钢琴的镜头,之后,在后半部分江利花跑到音乐教室随性弹了一曲;在11话兔原提出话题前,江利花有一段自己弹琴小路合着音乐舞蹈的幻想,而这样的幻想又在11话的练习中有了进一步的体现。因而,在12话的演出中,江利花才有了“因为小路才喜欢音乐”的自白。这样的心路历程的延长线将在之后的漫画内容中有进一步的体现外,这也体现出作品对于每位角色都有深挖的可能性,以及博老师在文本的建构过程中对于每位角色都进行了充分的角色塑造的实情。
因而,我们可以说,【明日酱的水手服】不单单是一部展现少女们的日常的作品,同样也还是一部通过精妙的建构营造出的具有完整的主线故事的群像剧。可以说,除去小路的主要叙事视角的地位,作品中每位人物形象都是平等地被塑造的。

让我们把视线转回开篇,聊聊本作另一个重要意象、水手服的内涵。为什么是水手服,而且是在校服已经改成西装制服的学校里穿水手服?这个问题,作者已经透过文本给出了她的答案:因为很引人注目。固然,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小路吸引到同学的注意力;同时,在文本建构的层面上来说,水手服本身成为了也开篇的第一个危机,成为了少女的成长烦恼:到底是穿心爱的水手服,还是随波逐流,改穿西装制服?解决问题的行程贯穿了全文,最终在12话中伴随着小路成为那个全校瞩目的孩子,得到了阶段性的和解。每个少女都有其成长烦恼,伴随着与小路的相遇,每个人渐渐与烦恼和解,继而发生蜕变与成长,这是作品中每个孩子,也是现实中每个人的生活的历程。
水手服还有其更深刻的内涵。需要承认的是,小路身上确实有一些可以被称之为“恋物癖”的要素,而不一样的、妈妈手制的水手服成为了一个合情合理的承载这样要素的载体。其有趣之处在于,小路身上的这样的特质有更进一步的作用。穿在身上的水手服本身就是一种象征,正如60年代嬉皮士运动中的花孩儿或是嬉皮士们,穿着过去学校制服的明日酱本身就代表了一种与身边其他同学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或是说意识形态。同时,她的引人注目或是各种“超出寻常”的举动,也是由身上的水手服赋予的合法性——因为她本来就是不一样的。在这里,水手服便可以视作是明日酱的外延,展现出明日酱的特异性。
可以说,水手服就是本作中为明日酱量身打造的。同样量身打造的,还有温柔地包裹住明日酱的整个乡间世界、她的世界。正因为只有这样的形而上的美好世界才能够承载明日酱的存在,反过来说,整个世界也就成为了明日酱的外延、她的体现。这里,两者是互为因果的。

说到这里,便会有观众产生了困惑,指出这样的乌托邦世界离现实太遥远,这便使得本作显得不真实。的确,本作中展现出的情形似乎确实有些离观众有些距离。尤其是这两年疫情当道,这样的丰富校园活动组成的日常便显得恍如隔世,这增加了读者与作品间的疏离感。
那么,是否就可以以此作为批评的依据呢?我想,这是不尽然的。我甚至要说,就算这部作品创作于疫情之后,本作中少女们的情形也一定还是这样舒展自我的。这是因为,本作并不以揭示现实实情为主要创作目标。民谚有曰,文学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本作并不反映现实,但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超现实”是比起一般现实而言更为“真实”的。
透过少女们的活动,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得以回忆起过去美好生活的种种,这样的生活可能并不存在,可能只是生活中种种微小的美好的集合,但这并不妨使我们产生对于这样的美好生活的向往,继而产生改造现实、践行生活的动力,因而,希望是必须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本作中极力采用了诸多手段以达到营构出一个具有理想色彩的“桃花源”的创作意图。

当然,水手服以至于世界本身是为明日酱建构出来的这样的表述同样意味着,被建构的也不止是明日酱的世界,明日酱本身也是被建构出来的、或者说被操纵得最多的角色。纵观文本,我们会发现,明日酱身上有太多服务于剧情需要的性格,而真正能够体现出她的个体性的性格,相较之下则显得屈指可数。她的亲近自然服务于第五话大熊实回和第六话与江利花的嬉戏;她外向阳光的性格使她能够自然地介入其他同学的日常;她出色的体力则服务于体育祭的准备工作与后夜祭的舞蹈。
这时候,我们便发现,有些过度的斧凿气息使得小路几乎被彻底解构成为要素的堆砌,就连诸如稍稍冒进的缺点也成为了某种必须,而缺少了一份属于她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性格。正如同她身上的水手服一样,某种程度上明日酱也成为了水手服的载体,别无选择。
这样的建构的优越性则是通过对于主要叙事视角的明日酱一人的操纵,群像剧中其他角色的“真实性“得到了保证,而在行文过程中,我们带入的其实更多的是被明日酱拯救的她们:第七话中,蛇森生静的练习与表演前的怯懦、江利花一开始对于音乐的抗拒与之后为了小路而练习的心情、古城智乃对于文学的热诚……也恰恰是凭借着她们陷入迷茫时明日小路的拯救的行程,在共时性经验中的观众们也同样得到了某种意义上的拯救。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身着水手服的明日酱也更容易被观众注意到。并且,这样的注意不仅仅是在文本内,同样也在文本外。作为意象的水手服本身就具有很深厚的内涵,以至于形成了一种文化。这体现在如果将作品名称改成“明日酱的西装制服”,我们便感到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尤其是在当水手服本身也在逐渐淡出日本的校园,像作品中的腊梅学园那样将水手服改为西装制服的学校在如今的日本越来越多,这使得水手服日渐成为一个属于过去的符号,正如本作ed中体现出的那样:
身着水手服穿行于校园的身影逐渐淡去,水手服连带着其具有的种种回忆,成为了记忆中的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而言,有人认为明日酱变成了一种象征过去的符号。其实并不尽然,明日酱只是作者怀旧的载体罢了,怀旧中的时光是想象、建构出来的,正如明日小路本身的存在一样。而明日酱身上,本身就寄托了作者对于其自身的,或是说理想中的豆蔻年华的想象。明日酱是一个倾注了理想、希冀与怀旧的形象,带着过去岁月的残影,奔跑着迈向未来。

在动画的开篇与结尾,制作组采用了一种互文的形式进行演出:小路打开房门告别母亲和妹妹,开始在田间小路上的奔跑;与老农的问好、在林间小路上的跃起这样一种叙事上的循环,象征着一切都没有改变,这与12话片末在安静的教室中小路与江利花两人独处的桥段一起,揭示在故事逐渐发展,非日常的活动和体育祭逐渐占据叙事的主导地位,而在12话的祭典或是狂欢之后,日常的洪流又重新回归文本的历程。
一切都没有改变,但是,一切又都改变了。从小路开始的怯懦到自信地出发、一路上不断高涨的情绪与在与江利花的对话中透露出的对于未来的美好希冀,都展现出作者想要传达出的一种信心:时间推移,冬至于夏,夏至于秋,孩子们一点点长大了。这是属于孩子们的特权,同样也是一种对于读者们的启示。在线性的一成不变的日常中,伴随着微小的相逢与别离,生活总是在慢慢发生着变化。因而,一种信心是必要且必须的。
以后还有机会再见么?小路对于江利花的发问,同样也是对于读者的发问。私以为,凭借着美好的希冀、等待以及希望,这样的重逢不再久远。因为这部作品而受到深刻感动与滋养的孩子们,终究会再见的。
而有小路相伴左右,我想,在这之前,她们一定都会没问题的。
我祝福着她们的前途。
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