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一场一年的约,予紫罗兰外传的影评

————————前言————————
没有人的命运被改变,也没有人大喊着要去反抗。但被传达到的心意已经许诺了明天的相遇。
这三十八个字便是我所能说的、最精炼的评论了,如果你不持有太多反感的心理,那么就请往下继续看。
————————正文————————
为了看这场电影,我提前走了四十分钟,才抵达最近的电影院。我满怀期待,甚至坐立不安。在电影开始前,反复地洗净自己的脸、洗净自己的耳朵,生怕有一点点小的不舒服影响了我的观影。
这是我第一次主动去看一场电影,一个人去。
它,真的有那么优秀吗?一面倒的褒赞,甚至被央视夸奖。
答案是,因人而异。
贪图有趣的人、还没看腻各种有趣的人、不了解的紫罗兰动画正剧的一般路人、生活感悟不那么多的年轻人,我不建议去看。它不有趣,至少如果你是坐在椅子上等着它把有趣的部分、把故事的高潮一点点呈现给你的那种人,它不有趣。
这样的,正是《紫罗兰永恒花园》。
它从来就不需要所谓叙事的有趣,真实、平淡、细腻正是这部作品的风格,外传也一样。
倘若经历多一点、感悟多一点、多愁善感一点,或许就会为它落泪。它不有趣,但有不少人大抵已经见过了太多的有趣,对他们来说,反而是这种平常的细腻更为罕见。
它更像是是一部文艺作品而非理想的商业电影,需要观众的基础了解或一定的生活感悟,有一定的潜在门槛——当然,如果纯粹只是喜欢美好的风景、美好的画面,那平淡的故事恰恰又会让你的享受毫无门槛。
说实话,它很平淡,甚至让我的期望有点落空,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是高潮,什么时候是结尾——却又舍不得拿出手机看一眼时间,生怕错过什么细节。
但是我不失望,甚至对它十分喜爱。每一处光影的细节、表情的细节、发型的变换、被模糊化的背景人物的行为举止,每一处都被精心雕琢。细细品尝,才能尝出味道。
人物塑造方面尤其以泰勒为例,真实而又立体。仔细注意、仔细留意,能发现许许多多的细节:不会说话时以“nene”代替“姐姐”、眼神的变化、吃东西时丰富的满足的表情、初遇和堆雪人时冻红的指尖、接到艾米的信时由不知所以然到哭泣的变化、坦言自己已经忘记了与艾米在一起的经历、小孩子有些天真胡闹的行为、微微的肥胖与脸上的雀斑,还有典型的、露出一排牙齿的咧嘴笑。
此外还有在故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信件。艾米写给泰勒的,仅仅那么一句话,因为她知道她在写给一个孩子;泰勒写给艾米的,仅仅那么两三句话,因为她是个孩子。没有长篇大论,但是就是这样简短的信,够了。传递她们的心情,够了,彼此能理解。表现她们的形象,够了,细心的观众能理解。这样的“恰到好处”在剧中比比皆是。这就是京紫。
我喜爱这种作品远甚于激烈的英雄三段式,或许正和我觉得对于普通人,学会做饭比学会吵架、学会赚钱更能改变生活一样。在这一部作品中,没有人去做所谓的与命运抗争,也没有人的命运走向被真正改变:艾米终究是嫁了人、成为了笼中的伯爵夫人,她终究是要不回自己的名字;泰勒也并没有因为一腔热情而立刻成为了一个传递幸福的邮递员,而是作为伊芙加登家的养女,要等待到了年龄之后才能前去工作——而信号塔已经在建了。
当然,这个故事并非悲剧。
通过书信,通过心意的传达,一切的美好在未来都有了期许。艾米在剧末的呼唤、泰勒在剧初的远航,一切美好的在未来都有了期许。
薇尔莉特只是个自动手记人偶,一个代写者,她会不理解别人的感情——当然她会在察觉时温柔地询问“要写信吗?”;贝内迪克特只是一个邮递员,一个送信人,他会厌倦辛苦的工作——当然他会耐心地给一个不识字的孩子读信;中佐只是这家公司的老板,一个商人,他会在雨天中被淋得狼狈不堪——当然他会体贴地在为出逃的泰勒找到归所前慷慨地给予她任性的时间。
他们不是什么伟大的、强有力的存在。生活中的许许多多,正如薇尔莉特所说,“只是工作”。他们不能去改变什么人的命运,他们只是承担着传递心意的职责,并揣怀这么一颗“没有信件是不需要送达的”的心。
远比逆天改命,远比一波三折要现实得多,要平常得多。
这样的他们确确实实地创造了美好。他们改变了他们的客人的心情——仅仅只是心情,给他们的客人为彼此传递去心意。他们不疏忽自己的工作,也不吝啬自己的善良。
世界上的人千千万万,没有多少人是能够做到所谓改变命运的,但命运确确实实可以在一次次美好心意的传达间转向。归根结底,生活有一半在于自己。
我们已经远离了战争许久了,比剧中的四年要更久。我们的社会已经很大程度实现相对的平等与自由了,比剧中的封建要更有个人的选择权。尽管如此,我们中的许多人依旧感受不到幸福。这或许是因为生活不像电影中呈现的那样,每个人都有一颗美好的心,但绝不只因为这个。我们反思社会,我们也要反思自己。
在职场上竞争、在生活上争取,这些是我们在这个高速的时代所不得不面对的。我们中或许有许多人,并没能好好地想一想:什么是自己的幸福?
人终归是只有两只手,拿起些什么,就要放下些什么。有的人放下了生活,有的人放下了简单的两菜一汤。有的人放下了自我,有的人放下了享乐。
不管怎样,我们的生活往往总是不太如意,这是无可奈何的。
但是无论如何,我希望每一个耐心地看完了这部电影的人能够短暂地静下心来想一想——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爱?
这不肉麻,因为幸福和爱从来都不是什么能让海枯石烂的力量,仅仅只是剧中所表现的平淡。但是这种平淡所唤醒的,是源自我们内心的力量。
————————结语————————
《紫罗兰永恒花园》也好,在《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也好,它们区别于许多其它作品,常常给人以没有明确的主角的感受。薇尔莉特也好,其他人也好,他们在影响周围人的同时也被周围的人影响,尽管可能只是短暂地相处——学会朋友的意义、重拾邮递的热情。纵使是主角薇尔莉特,很多时候也仅仅只是担任着一个引索,做着别人故事里的配角;纵使是外传故事的两位主人公,艾米和泰勒,很多时候也仅仅只是作为故事的根源,做着彼此间故事里的一种思念。
每个人,纵使身处故事之中,也更多地只是配角。这大概就是京紫。
唯有生命是永恒的路径,唯有生活是永远的主角。这大概就是京紫。
“没有人的命运被改变,也没有人大喊着要去反抗。但被传达到的心意已经许诺了明天的相遇。”
我明白这句话不那么严谨,但是这是我想说的了。把美好许诺给自己的心意,许诺给未来的相遇。见识粗浅,还请谅解。也欢迎各位分享自己的见解。
最后,深深地感谢每一个在天堂的、在人间的创作者们。是你们,赋予了他们名字(灵魂);是你们,再次呼唤我们的名字(灵魂)。
CALL YOUR NAME.
CALL MY 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