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记录 | 《屈原列传》第三课时逐字稿
同学们,大家好。上节课我们以屈原的《离骚》解读结尾,在《离骚》中,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真挚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形象。集中、鲜明地体现着屈原深厚真挚的爱国情感。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屈原列传》第10-12段的内容。
第10段:渔父(注意此处的“父”读fǔ,是古代人们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10-11段):
屈原以身殉国的经过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叙议结合)。
第10段写了一个对话场景。对话的双方是谁?屈原和渔父。此段内容出自屈原作品《渔父》。听了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我们会发现这是两种世界观的碰撞。屈原和渔夫身上有着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

司马迁是如何评价屈原之死的呢?我们来看文章最后一段的内容。
最后一段第一句话中的“志”指什么, 司马迁为什么“悲其志”?“志”指屈原忠君爱国的思想,心系国家、希望国家繁荣富强的理想追求以及高洁不屈的品格。司马迁“悲其志”,既是对屈原的人格和政治追求的肯定,也是对腐朽政治和黑暗社会的鞭笞chī。司马迁非常同情屈原,在汨罗江凭吊时,司马迁掉泪了,因为他与屈原有相通之处。介绍司马迁。司马迁跟屈原同样是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同样有着正道直行的品格,可同样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在政治上遭受不公平待遇,因此他对屈原感同身受。
本篇课文主要通过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遭遇,表现了屈原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的关系,赞扬了他热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做斗争的精神以及正直的品格,也严厉地谴责了楚怀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的阴险。司马迁景仰屈原,同情屈原,字里行间充盈着激愤与哀怨之情。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shǐ兮射天狼。 出自周⋅屈原的《楚辞 · 九歌 · 其七 · 东君》穿着云彩一般美丽的衣服,举弓射向天狼座。屈原喜欢用美好的事物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
屈原代表作《离骚》《天问》《九歌》《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