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自学提要———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 商品 1.商品的两个因素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这一篇,以商品和货币为对象,研究分析商品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形式、运动规律,阐明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和出发点,在《资本论》中起着导言的作用。全篇由商品、交换过程、货币或商品流通三章组成。
第一章 商 品
这一章,以商品为对象,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通过分析商品的内在矛盾如何表现为外部的使用价值形式和价值形式的对立,揭示货币的本质和隐藏在商品货币关系背后的商品所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全章由下列四节组成:
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
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
这一节通过分析商品的二重因素,揭示商品的内在矛盾及其表现形式,着重说明商品的价值实体和决定商品价值量的规律。全节分四个问题论述:
(1)研究资本必须从商品开始。因为商品是资本形成的前提和起点,是资本赖以存在、运动、发展的形式,是资本的细胞形式,资本的本质和必然联系隐藏在商品交换关系内部,所以,要探索资本的起源、本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就必须从分析商品入手。
(2)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靠它自身的自然属性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使用价值的质,由其内在的化学、物理等自然属性决定。使用价值的量,可以用多种多样的计量单位进行考察。发现商品的多种属性、多方面用途、多样计量单位,需要相当的时间和科学技术水平。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它存在于商品体内部,商品体本身就是使用价值;商品体的有用性大小,决定于它本身的自然属性,以它的数量多少表示;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而在商品经济中“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商品的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从现象上看是两种不同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实质上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价值是生产商品所消耗的抽象人类一般劳动的结晶,抽象人类一般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实体。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同商品相交换的量的比例由生产它们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所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变化,与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力成反比。
(4)商品必须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生产的自然物,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但如用于自给或缴纳税租、赠送他人,并不用于交换,也不是商品。丧失了使用价值的废品没有价值,不能用于交换,也不是商品。只有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并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生产物,才是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