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堀辰雄《芥川龙之介论》(10)
10
如前所述,与此同时,我在他对“没有情节的小说”的热爱中感受到了他对自己过去的工作的悔恨。并且,他的这种悔恨,正好和那时不断向他袭来的病魔和因此导致的生活力的极度衰弱一起,渐渐给他的生活涂上了浓重的黯淡。虽然我已经看到了至今一直满盈他作品内部的黑,可虽说如此,他的作品外部却充满了华丽,(因此有一种“华丽的寂寞”掩盖着他的作品),从那时开始他的作品就是其内部的黑色露骨地表现出来。比较他在这疾病、悔恨、衰弱之中痛苦地写出的《点鬼簿》(大正十五年)和在这段时期之前写的《少年》(大正十三年),《少年》里的一节,描写了一个少年看见铁桶棕色的锈,于是把绘本上的大海涂成棕色而不是蓝色。与此相反,《点鬼簿》里的少年在发疯的母亲去世时,哭不出来也装作哭泣。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少年》只是用尖锐的微笑快速地刺中了我,可是《点鬼簿》却对我施加阴暗忧郁的压力。我想着要躲避,却躲不开。可是,每每去读在《点鬼簿》之后发表的的《他》《玄鹤山房》《海市蜃楼》《齿轮》,这些作品上面都掩着《点鬼簿》式的阴郁,但逐渐习惯后,我对那种阴郁感到了亲近。因为,不管那些作品带着多么阴郁的色彩,都让我感到了那底部深深飘着的一种甘甜(sweetness)。恐怕他强烈感受到他的最后那黑暗的死的魅力也是所谓“甘苦的”,因为那种魅力,他才会有简单地把他贵重的全部都抛出来的极大热情和勇气。而且,对于这样的魅力,我们也没什么办法,只有通过他的作品去接触。
《海市蜃楼》(昭和二年)中的他,实际上十分平静。然后我看见在那平静中,只有他干净透彻的神经在活生生地动着。也就从此,他说“我所拥有的只是艺术的神经”的微弱声音隐隐约约地传来。他因为感到很多东西在他的意识范围之外而不开心。他因为路上的车辙而感到莫名的压迫。这样病态的、锐利的神经,就像只是堆砌颜料,几乎没有设计的一幅塞尚的画一样的一篇小说。在这里,完全找不到有情节的小说。而这正是他希望的那种可以说是所有小说里最接近诗的小说。并且,这篇作品的底部漂浮的,是近似于死亡的晦暗,令人战栗的魅力。这篇作品,好像暗示着直直迫近他的死亡。
原文——https://www.aozora.gr.jp/cards/001030/files/47895_49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