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9亿农民工不过情人节

2023-02-14 17:33 作者:We我们工作室  | 我要投稿


爱情一直是人类生活里的重要主题。但我们似乎处在一个“反爱情”的时代,人人自顾不暇,爱情成了一种奢侈品,让人渴望而不可及。


对爱情想象的窄化,也衍生出了一套精细的择偶标准,从外貌、职业、收入,到性格、“三观”,爱情被分解成不同的标准进行衡量。年轻人的爱情,也变成了朋友圈里浪漫的晚餐、精致的礼物和甜蜜的文案。很少有人会将生活粗粝、颠沛的一面,展现在追求完美形象的社交平台上。


然而在快手,你能看到爱情最质朴、纯粹的一面:很多夫妻、情侣,他们或许没有从事所谓体面的工作,或许生活拮据,甚至身体残缺或遭受病痛折磨,他们的爱情故事也许没有轰轰烈烈,却敌得过柴米油盐、扛得住大风大浪。他们的情人节,并非是隆重的仪式感,而是彼此扶持的每一天。


“微不足道”的爱      


如今的情人节,已经逐渐脱离了爱情的轨道,殊途同归地走向奢靡的消费。对于那些生活条件尚好的人来说,仪式感和惊喜是节日的必杀技。而对于那些仍为生活和温饱奔波的普通劳动者来说,表达爱意的方式是微不足道的。


在“我和我滴农民工老公”快手账号上,胖妞用300多条短视频记录了老公杰哥的宠妻日常。在这些视频里,你甚至看到不到一句“我爱你”,他们没有不会把爱挂在嘴边,但生活点滴却已被爱浸满。


工地没活干,杰哥就偷偷跑去做日结的卸煤工,经常加班到晚上11点。即便如此,就因为胖妞说了句想吃榴莲,杰哥收工后仍跑老远买回来,还说只要媳妇喜欢跑多远都愿意。还有次杰哥干活回家带了一盒桑葚,嫌贵自己舍不得吃,胖妞心里挺不是滋味。

他们表达爱意的方式,可能是一袋水果或是一把烤串。胖妞眼里的杰哥,也许竭尽全力也只能赚到不多的钱,但对她却舍得付出全部。


杰哥每天收工回家总是灰头土脸,但只要推开门看见胖妞,总是乐呵呵地笑。煤渣把他抹得满脸黑,笑起来让牙齿添了几分白,对着胖妞憨笑的样子又多了几分甜。小两口的恩爱日常羡煞旁人,真正把简简单单的生活过得热火朝天。

在庞大的社会体系中,农民工也许是城市中最弱势、最边缘的群体之一。但对刘磊和李霞这样的个体来说,在城市出力气、谋生活,要比在老家务农更有盼头。


刘磊和李霞在西安工作时认识,两人时常一起听课、逛街,逐渐产生了感情。直到几个月后,他们才发现自己误入了传销组织。由于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只好辗转来到福建务工,在工地扛钢管水泥,也做些建筑防水的工作,一干就是好几年。


虽然工地生活不易,两人工作后总是满身灰土,但他们之间的温情互动给苦涩的生活增添些许甜蜜。下工后一起分享的快餐,烈日下片刻的休憩时光,完工后的互动游戏……在许多看似平淡小事里,他们之间的默契温馨,和对彼此的爱意滋长了起来。


在他们发布在快手上的一条视频中,刘磊和李霞坐在工地上吃盒饭,不时给对方夹菜,配文是“最平凡的生活,就是最简单的幸福”。也许是久违的质朴击中了大家的心窝,这段影像引发了大量关注,让他们逐渐成为拥有数百万快手粉丝的“工地网红”。


十年工地光阴,对刘磊和李霞来说,每一天过得都不容易,因此也更懂得珍惜彼此。爱情对他们来说,是寒冬里妻子送来的一锅热汤,是妻子生病时丈夫的悉心护理。她为了他,下工地干重活学唱歌;他为了她,做饭化妆梳辫子。爱情这回事,甜言蜜语太好修饰,浪漫的桥段也很好复制,若想知道一个人多爱你,细节才是难以掩饰的真情流露。

如果说杰哥和胖妞、刘磊和李霞仍是会追求浪漫和惊喜的年轻人,那么对年过半百的何川和汤文淑来说,他们的感情则显得含蓄、平淡了许多。


半百人生,何川和汤文淑足有30多年都在工地上度过,两口子在一起打工的时间就有20年。2020年至今,何川将700多条视频发在快手上,内容大多为他和妻子的吃播——换下灰扑扑的工装后清爽地吃烤肉;工头提前预支了生活费就带着妻子吃汉堡喝可乐;关心和农民工息息相关的政策走向,也偶尔为生活中的“小确幸”开怀大笑。


对他们来说,爱情不是昂贵的礼物,也不是浪漫的仪式,而是无论经历多少风雨,也会坚守陪在对方身边的决心。他们的爱情没有甜言蜜语,只有数十年的相濡以沫。默默陪伴和坚守,是他们对彼此最长情的告白。


生活是八分苦,两分甜   


在工地上干活总是辛苦的。但工作苦不代表心里苦,充满爱和希望的人,苦日子照样也能甜着过。


泥瓦工何川早上六点就到了工地,晚上七点才收工。和水泥、搅砂浆、砌砖头,这样机械且枯燥的工作,他已经干了30年。在工地上,他主要做外墙抹灰,妻子汤文淑则给他当小工,做些铲砂浆之类的活。夫妻俩没什么特别的爱好,拍短视频成了他们业余最大的消遣。几年下来,他们在快手上积累了44万粉丝,老铁们亲切地叫他们川哥、川嫂。

没有布景、滤镜、特效,川哥粗粝的镜头展现了农民工的真实生活。除了每天吃什么,他也将镜头对准工地上的其他角落,真实的工地生活啥样、农民工关心什么、工友每天背多少水泥、工地工资怎么算、高空作业如何保障安全、大龄农民工何去何从……


川嫂最初反对拍视频,觉得太累了。刚吃完午饭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一会儿,还要被川哥指挥“一哈儿这样拍,一哈儿那样拍”。她一生气,摆摆手说不拍了。川哥有点委屈,也有点愧疚,只好单独出镜。看见川哥孤零零地坐在镜头前,川嫂又心疼了,“他一个人拍太累了,我就去帮一下他嘛。”她逐渐加入其中,两个人组成了配合默契的“夫妻档”。


与分享温馨日常的川哥川嫂不同,刘磊和李霞这对“夫妻档”更加活泼。


热爱生活的他们总能在艰苦乏味的工地生活中找到乐趣,夫妻二人在收工后自创了不少互动游戏,还和其他工友一起拍摄趣味视频,接地气的工地唱跳让他们在快手上收获了700万粉丝。


夫妻俩改编了很多“工地版”流行歌曲,歌词故事源于现实生活,唱出了当代打工人的心声。工友们也经常出镜,作为伴舞、伴唱和乐团,他们把油漆桶当架子鼓,扫把和铁铲当吉他,检测器当麦克风,工地版的乐队就此诞生,大伙愣是把建筑工地变成了演唱会舞台。


在快手,像刘磊和李霞这样在工地和田间唱歌跳舞、展示才艺的农民工还有很多。互联网打破了“次元壁”,这些纯朴的网红被时代选中,给无数人传递了积极能量。短视频,也是他们在疲惫生活中的甜蜜梦想。


来自温州农村的彭小英、范得多夫妇,靠着在田间地头跳曳步舞在快手收获了近570万粉丝。他们把梳头发、拉风箱、干农活的场景编成曳步舞,没想到忆苦思甜的自创舞跳成了全网爆款,夫妻俩一跳就是五年。


舞曲大部分是从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学来的,哪个曲子热度高就跳哪个。没有功底,也没有舞蹈房和镜子,两个人就在家里你看我、我看你,你纠正我、我纠正你,从磕磕绊绊到步伐统一,舞步流畅欢快,充满活力,看者无不被感染。


如今,除了种菜、卖菜,夫妻俩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一起跳曳步舞。田埂间、家门口、桥墩下,音乐响起,他们随时起舞。两个孩子耳濡目染,也加入了他们。就连央视也为他们点赞,主持人康辉评价说:“过日子少不了风风雨雨,遇到坎了也要快乐起舞,我们就需要这种热爱生活的态度。”


每次跳完,彭小英和范得多都要拥抱一下,像一个含蓄的仪式,带着感谢和爱意。


同甘苦,共患难       


彭小英和范得多在同个村子长大,同个学校读书,长大后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结婚了生了大女儿后,夫妻俩外出打工,去云南帮朋友看店,范得多做进货员,彭小英做销售员。日子虽然清苦,但守着心爱的人,再苦也能咂摸出点甜味来。


2010年,范得多好不容易攒了点钱,想和朋友创业,却在去看店面的路上发生了严重的车祸。出院后,夫妻俩辗转来到山东,日子没什么不同,依然在为生计奔波。只是彭小英发现,医院治好了丈夫身体上的伤,可车祸却让他的精神出现了问题——抑郁症,晚上经常失眠,变得不爱说话,也变得无比依赖她,看不到她就紧张不安,甚至抽搐发抖。


抗抑郁的药吃了一波又一波,病情却没有任何起色。医生建议彭小英,带丈夫去找能让他快乐的事情。于是小英陪着丈夫回到农村老家,自学自编曳步舞,陪他从最开始的抗拒、不适应,到慢慢享受其中。夫妻俩有空就跳上一段,开始跳舞之后,范得多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只要音乐一响,焦虑和不安也就消散了大半。

剪辑视频时,彭小英最喜欢用毛阿敏的《渴望》。当年同名电视剧热播,两个年轻人正踏上背井离乡的打工路。如今三十年岁月走过,深爱的人仍陪伴左右,实属莫大的幸运。


从青梅竹马,到暗生柔情,再到结发夫妻,随后数十年,彭小英和范得多经历了起起落落,最后重新做回农民,故事从头,爱你依旧。就像彭小英说的,“牙再大,也要哈哈大笑”。相爱让他们战胜了最深的孤独和痛苦,给彼此支撑守护。


比起彭小英夫妻的起起伏伏,川哥川嫂的人生显得平稳了许多。


1993年,23岁的何川和同乡的汤文淑结婚后,就一起在工地务工。性格内向的川嫂看中川哥两点:一是他性格乐观开朗,能让人开心;二是有门泥瓦匠的手艺,只要城市还得盖楼,就不怕没饭吃。


21世纪初的东南沿海,城建如火如荼,高楼拔地而起,进城打工成了许多农民的活路。2003年,川哥川嫂加入南下务工的大军。近20年来,夫妻俩不是在这个工地,就是在去下一个工地的路上,参与修建了数不清的摩天大楼,用一砖一瓦堆砌繁华。


在福建打工16年,川哥参与过八闽古城、万达城、国际会展中心和海峡奥体中心的建造,砌砖、粉刷外墙的活他都干。奥体中心开业那天,他去里面转了一整天,感到非常自豪。但他自己修了这么多房子,却没有住过其中一间。最开始下工地时,他一个月的工资只有400块。


根据《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全国农民工总数是2.92亿左右。其中,像何川这样从事建筑行业的工人有5437万人。在工地上流下的汗,让他们赚到了一些钱,也带来了一身伤病,力气也在衰老中逐渐流失。但在劳务市场里,他们不得不把衰老和伤病藏起来,说自己年轻,身体好,什么都愿意干。


川哥和川嫂代表了多数大龄农民工的样貌。他们在城市流动,却无法在城市定居,也无法进入当地城市的社会保障系统,这个群体的养老问题往往被忽略。只能趁还有力气的时候拼命地干,因为他们身上还肩负着支持下一代成家立业的重任。最终,他们在大城市建筑行业赚的钱,又流入老家的建筑行业。


工地打拼十数年,川哥川嫂终于在达州市全款买了一套80平米的三居室,也算在城里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家。夫妻俩打工多年存的积蓄,都给了这套房。住进新家,打开手机做吃播,川哥满心欢喜,总算是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他对此感到满足。就像他在快手主页的个人简介上写的,“努力赚钱养家,也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住进新居后,川哥川嫂结束了在外漂泊的日子。虽然仍是从一个工地到另一个工地,但多在达州市内,二人过上了每天上下班通勤的生活。日子依旧平淡,每天收工回家后给妻子做一顿饭,或带她吃一顿好吃的,是他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


随着年龄增长,川哥川嫂已然迈入大龄农民工的行列。近年来,一些工地开始有规定,超过一定年龄的工人禁止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大龄农民工正在被淘汰,但许多人不想离开,包括川哥。


三十多年来,川哥对工地有了感情,甚至可以说是信念,用他的话说:“有轻松的活谁不想干?我们没文化没头脑,只有靠这个挣钱。”拍短视频后,一盒自热米饭,让他头一次上了热门,涨了不少粉丝。川哥一时“受宠若惊”,心想:“大家可能觉得,工人吃自热米饭吃不饱嘛?其实能吃饱,但再来一份我也吃得下。”


粉丝告诉他,说“你上热搜了,你火了”。他当然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网上火不火对自己来说影响不大,每天还是要早上五六点起床去工地,晚上经常加班,想趁着还干得动就多挣点钱。他尽量不去想大龄农民工的事,哪天干不动了就顺其自然。


唯有吃饭,是他和川嫂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


中午12点,他们在工地的毛坯房搭块废木板当餐桌,自带的电饭锅已经煮好米饭,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卤菜和泡菜。面前的相机已经调试好,“哈喽,大家好,中午开始吃饭了哟……”一句简单的开场白后,川哥拿起碗筷大口大口咀嚼起来,一旁的川嫂总是不苟言笑,夫妻俩互相夹菜,如表演相声一样默契。


不到半小时,两个人就吃完了半个电饭锅的米饭。最后,川哥特意让川嫂专门拍一个自己啃鸡腿的特写镜头,啃完又到屋外的钢架上补拍一个外景,午餐才算正式结束。简简单单的一顿饭,却让他们成为吃播界的一股清流。他们的饭菜从来谈不上精致,但看他们一边大口吃饭一边摆龙门阵,就觉得真香。


数不清的吃播视频里,他们吃工地餐、泡面,吃12块钱17个菜的自助餐,吃6块钱8个的小笼包,吃1块钱一个的馒头,每顿饭均价从5块钱到20块不等,很少有超过50块的。最贵的“大餐”是110块钱的炸鸡套餐,那天发了工资,川哥决定犒劳一下自己,便带着川嫂出去搓一顿,两人合计着吃点新鲜的、年轻人喜欢的,“人嘛,就是这样吃那样吃,吃一顿,人就新鲜一顿。”


二人,三餐,四季,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川哥川嫂的爱情亦如此平凡,如润物细无声般融进一日三餐里。


他们故事让人相信,富贵或贫贱,爱情面前,人人平等,谁都可以享受心动和甜蜜。人们口中的“不相信爱情”,往往只是不相信人。遇见对的人,理想中的爱情会像月亮之于地球,温柔地关照着凡人。唯有爱情,是上天给凡人的恩宠。


一个叫We的工作室出品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作者:张先森

编辑:裴大哥 | 丑橘

图片:我和我滴农民工老公(快手ID:1404651713)

刘大师工地夫妇(快手ID:ll888888)

农民工川哥(快手ID:chuange1122)

小英夫妻:温州一家人(快手ID:646940741)


2.9亿农民工不过情人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