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喝酒后给钱,喝酒人转为“佘酒人”,农村卖酒小伙道出其中猫腻
赊账这个词在现代社会出现的很少,这却是以前的农村人传统的交易方式。以前的农村人非常的质朴,人的流动性也不大,相互之间的往来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基于信任,很多人之间都是靠赊。
这种方式最大的方便就是即使上街带不够钱也没关系,后边补上就行。或者是由于家里经济困难,等有钱再补也是可以的。而且最大的好处就是你买的东西发现有问题的话还可以不给钱。
按理说赊账离现在的社会已经非常久远了,但疫情三年,经济方面可以说受到了重创,农村的人无法出去务工,断了家里的一份经济来源。而年关将近,年货需要置办起来,很多爱酒人士买酒的时候手里不宽裕,就变成了赊账的方式。因此,现在农村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赊账人也被称为“赊酒人”。
这些人买酒可以先付一部分定金,后续可以再把款补齐。赊酒人是怎么盛行的呢?赊酒会赚钱吗?一个卖酒的小伙道出了实情。
小伙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当地的企业,而是选择了回家创业,因为他发现村里卖的酒都是本地的酒,很难买到外地酒,于是他突发奇想开设了一个烟酒专卖店。疫情期间,很多人无法外出务工,酒的需求量也很大,很多人想喝酒但手头不宽裕就先喝着有钱再给。赊酒就在农村盛行了起来。
1、赊酒会影响销量吗?
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如果这种销售方式影响销量的话,卖家自然就不会用,既然敢用这种方式自然是由于赊酒还可以促进销量。
做买卖的人都知道,一般一件量小单价低,不可能去赊账。而如果是量大的才有可能涉及到赊账的问题。
那么销售套路就是只付定金年后再付尾款,前提就是得需要购买达到一定的量才可以。最主要的是近年来疫情,很多人的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年前年后是最消耗钱的事,既然能赊账,何乐而不为呢?
2、赊酒后会有赖账的吗?
这个不用怀疑,肯定是极少一部分会拖延给钱时间等等,但大多数人还是比较有诚信的。否则不用诉诸法律,十里八乡的乡亲们的口水都能把人淹死,要是还想在村里混的话,必要的诚信还是要有的。
当然如果是卖家卖假酒的话,那就不是买家的问题了。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当然也需要买家在买的时候就要擦亮眼睛。
①避开配料表中有杂质成分的酒。
②避开无包装、无产地、无配料等说明的三无产品。
③学会看产品的等级,有优不选一,有一不选二。
只要酒不存在纠纷,那么赊酒在农村就能盛行,不仅为买酒人提供了便利,更是为卖家增加了销售量,这是一个双赢的事。但是还是要学会选酒,如果实在无从下手的话,不妨试一下这款被当做口粮酒的国康1935.
这款酒孕育于赤水河畔,是由原茅台的酿造师范应华作为技术指导酿制而成的,从选料到技术的运用,都经过了层层把关,确保酒的品质。经过反复蒸煮、取酒等复杂的工序才能成功酿出基础酒。
为了确保酒的口感,更是在酒酿造成功后进行窖藏再勾调,出厂就带有老酒的风味。酒液好似琥珀的颜色黄中透亮,喝上一口,酱香味道十足,下咽顺滑不辣喉,喝完后唇齿间香气萦绕,让人有再喝一杯的冲动。
你认为赊酒这种方式可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