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当男主角了!】草太本应是女主?也许我们误解了真正的《铃芽之旅》

我简单解释一下:大概上周的时候up主@纳鲁西索-安纳苏 就在我专栏的评论区贴了这篇影评,我因为个人原因一直没有找到时间看。现在用笔记的形式写一点想法,也和大家一起讨论。
芹泽个人
芹泽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这里稍微岔开一下话题,不想看芹泽的可以跳到下一个小标题。
东京蚓厄事件前的芹泽作用是很明确的:与草太一侧“做闭门师不能填饱肚子”“想当老师”一起,丰富草太(在观众和铃芽眼中)的“好人”形象,从而为铃芽救草太提供动机。
蚓厄事件后,芹泽的作用的确不明。他提供了一些笑点和情绪放松(这些是否必要,尚有争议),唯一的感情线路是他和环的暧昧。我个人看芹泽-环关系是完全不必要的,影响铃芽那边的情绪。
当然up主要是站在合理性的角度做分析。这方面我认为芹泽的问题不大,主要是电影处理得当。
先讨论上车的部分。一开始铃芽是拒绝上芹泽车的,先构成了一组小冲突。环出现后,铃芽出于“摆脱环”的目的上车,实际上完成了铃芽这边动机的一个小过渡。芹泽一侧,他自己已经独立地准备去找草太;芹泽的性格,已经明显是随和、规避冲突的类型。被母女矛盾裹挟,是符合他的性格底色的。一旦踏上旅程,芹泽回头的愿望自然较弱。总体上新海诚绕开了up提到的种种问题。
另外稍微更正一点细节:
在这一部分我跟up的分歧点是,up认为芹泽的行为逻辑站不住,而我比较偏向芹泽的作用不足,行为缺少意义。
但是我们还是没有回答芹泽这个角色的意义,我觉得或许应该参考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6573446/answer/2760170781 中4.3节的论述,即芹泽在电影中扮演一种“匿名性”的外部视角,这着重体现在芹泽站在山丘上,说“废墟的景色真美”这部分。所以我认为芹泽这个角色的出路不在微调他和其他人物的关系,而是在“匿名性”上下点功夫,给他一点舞台。
投射
投射部分的论述是我认为up主最出彩的部分。花太版本极大地加强了母亲-草太的投射关系,对铃芽这个角色的塑造的确起到了极其精彩的效果。对
百合的局限
但是老实来说,百合可能并不像up预想的那样,是一个人际关系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
就我个人的经历看,百合大多数都是封闭的,人际关系只能在女孩之间展开。我个人比较熟悉的,lovelive系列干脆没有男性角色;Lycolis的绿毛引发了观众的大割裂。一旦选择百合路线,芹泽线实际上很难说通,几乎只能放弃。
百合线也很难解决草太/花太对铃芽感情描写不足的问题。如果不改变剧情比重,观众仍然只能感受到单箭头。
再有,铃芽-草太关系的一条线索是“正视爱情”,它跟铃芽“正视创伤”有某种对称关系。就我的了解,百合当中有“正视”情节的非常少,且非要有相当的铺垫不可。相比起来,bg说明起来要容易得多。
所以说百合线的缺点仍然是我在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4507857 “恋爱退场,主题深化 ”小节里提到的,它很难保证流畅,很难让观众认可,在剧情构建上比bg麻烦。
百合的分类讨论
我们可以仔细地看看百合在新海诚笔下的多种可能,毕竟新海诚已经明确了“对bg兴趣减退”。
我们讨论的变量是“强调恋情的程度”。由于bg作品数量上的优势,加上社会观念,同样是要观众接受“A和B有恋情”,bg比百合下的功夫要少些。
“强调程度小”的百合,也就是所谓“轻百”,一直受众不错。编剧只要按着友情和知己写,就能自然形成氛围,吸引观众。
一旦“强调程度大”,编剧就不得不小心了。不是每个观众都接受“真百”,得说服他们——于是人物和情节不得不围绕“真百”展开。
对于新海诚来讲,他目下的核心诉求,是“减少爱情所占的比重”(不论bg百合)。几十年来新海诚的观众形成了条件反射,看见新海诚就往恋爱上靠,新海诚稍稍少写一点,就遭到“恋爱线没写好”“恋情理由不充分”的批评。新海诚要突围,完全可以把轻百当做突破口,完全站在友情知己的角度写人物关系。
这也跟采访中新海诚“不关心lgbt+,主要写人,弱化性”的思路吻合。
另一方面,bg仍然是好写的,易于平衡的选择。bg的“强调程度”可多可少,在新海诚想着“如何平衡各种线路”的时候天然具有优势——而《铃芽之旅》又是一部建立在平衡上的作品(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4464097 有过讨论)。
这么看来,新海诚的新作,大概率是在轻百和轻bg中择一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