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声小评:科普只是追求严谨吗?你可能一直都有误解
作者:冰海牧心

~
科普,普及的是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但科普其实是存在本质矛盾的,也就是其准确性和通俗性是跷跷板的两头
许多科学论文就得从定性定量,到进行统计,从得出相关,到排除各种干扰,最后在有限的证据下得到当下最可靠的因果规律
再小的问题,要完整的介绍过程都是非常复杂的
越是准确的描述,用到词汇就需要越专业,所举例子就需要越准确
即便是介绍出来了,真有人能耐心去看复杂的接近论文的科普么?
这种严谨就违背了科普的初衷

就好比要将一块牛肉煎成牛排
料理时就一定会有部分营养流失,100%还原牛肉是不可能的
但对大部分人而言熟肉会更好消化
而人与人的区别是,有的喜欢三分熟,有的喜欢五分
而如果是给孩子或老人的科普,我就会努力做成全熟的美味牛排
或许在老饕看来,全熟的牛排是很外行的,但是我们最多考虑的还是人们对营养的吸收
否则精益求精的严谨,带来的不过是某种自嗨
我可能是发挥了自己所知,写爽了,但如果收获的是一堆的“不明觉厉”,那对科普事业本身推进是不大的

第三期的科普写作训练营里就有两名专业的医生
他们都觉得,自己以前所写的都是专业内容,现在想看看科普的创作角度
其中一名医生还对汪诘老师曾经一篇关于精神疾病的科普文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我是专业的精神科医生,但那篇科普我看了好几篇,每一遍我都有不同的感觉,第一遍的时候,我觉得这篇科普写得太浅了,还有很多东西没说到位。后来我逐渐发现,这才是能令更多普通人理解的科普内容……”
作为小编,我非常清楚,比深入性的话许多科普老师的内容,肯定比不了专业的书籍和论文
但科普和专业写作是完全不同的
后者重的是严谨深入,前者讲的是通俗易懂
而要做到通俗度,必会损失准确度

就如同给小孩子讲明白物体的“质量(所含物质的多少)”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但如果只表达“重量”那就方便多了
虽然初中生就明白,这两者的概念并不完全相同,许多场景下,讲“重量”是不准确的。
但是,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如果能让所有人都明白“加速度与重量的关系”,那要比让极少数明白“相对论公式如何推演”,要更符合我们的科普的目标。

所以,科普在我们看来,绝不是一味的求深,求高,求别人都不知道的“奇怪的知识”
相反,很多时候,我们求普,求简,求能让所有人都能明白的,简单科学道理
~
注:科声小评系列内容,由科学声音的小编临时感想组成,不能算严谨科普,大家可以就事论事分享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