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8人能形成西安“回流生”产业链?补习学校、名校、中介都有份
2023年7月18日,西安市教育局官方网站的一则说明,将最近“回流生参加西安中考”事件带向了舆论最顶点,也将近年来外地考生家庭凭借人才政策落户西安,但工作生活均不在西安,其子女凭借政策“回流”至西安参加中考一事,暴露出冰山一角,形成网络热搜,并为大众所知晓。

西安市教育局《关于今年中考有关情况的说明》中称:
今年我市参加中考的九年级考生为具有我市学籍或我市户籍的学生,符合教育部和省市对义务教育的有关规定。103031人通过了我市中考报名资格审查,其中,户籍在我市、学籍不在我市就读(即网传“回流生”)3608人,占全市报名人数的3.5%,网传“回流生4万人”信息严重不实。

4万人与3608人的数字悬殊差别之大,确实让人不解,这也难怪西安市教育局的说明并没有平息众怒,反而激起更多声讨和质疑。
本文不想过多讨论与“回流生”教育冲突本身相关的内容,只是从行业和产业链角度分析,“回流生”背后是否有着巨大的利益空间,毕竟,如果只是3000多人的数量,是不足以支撑起整个产业链来配套服务的。

首先我们来看“回流生”的具体定义,在这一次事件当中,“回流生”指的是户籍在西安,但是学籍没有在西安的异地考生。
既然没有在西安上学,总要有上学的地方,各大补习学校、为异地户籍学生开班的学校就是最大的受益人。

通过网络搜索得知,针对“回流生”的各大补习学校大量存在,不光在西安本地,河南本地也非常多,其中不乏优秀的补习学校甚至是名校。
搜索网络信息可以得知,西安各个补习学校早早就将“回流生”做成生意了,而且在各种宣传文案当中,明确地将“回流生”作为主要卖点,如果只是3000多人的规模,以挣钱为目的的补习学校,应该不会这么大费周章吧。

西安这类补习学校的学费都不低,一个学年至少也要1,2万以上,大多是40人成一个班,如果按照一年招收2-3个班计算的话,一年光学费收入就是百万元起。

下来就是西安名校的骚操作了,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的“灵宝市高新学校”开设“西安高新一中云班”,招收的学生要求是:品学兼优,户籍在陕西。

“西安高新一中云班”这个操作还有些高科技,其实就是:利用5G网络设备实时直播的方式,与西安高新一中开展共享教学,并做到同课表、同课堂、同时段、同进度、同考评。同时,配备线下教师,进行针对性、个性化辅导。
这样的教学方式,很明显是针对西安中考进行针对性的学习,类似的操作,还有三门峡高新一中,开办跨省交流班和河南班,号称“组织了专门的教学团队,为跨省交流量身打造最适合的教学内容”。

当西安的孩子们还在为进五大名校挤破脑袋的时候,西安的名校早已经用5G技术和名校+跨区域培养外地招生了。
西安高新一中如此做法,除了经济利益之外,跨区域选拔尖子学生,也是主要目的之一,而这,恰恰给了外地学校和机构有了寻租的空间。

值得注意的,这样的名校骚操作,不只有西安高新一中所为,还有铁一中滨河学校(后改名为:西安滨河学校)等,据网友爆料称:铁一中滨河学校每到周末,都有河南大巴排队来接学生,每个班有不少是外地考生。

更名后的铁一中滨河学校仍然是民办,不划学区,这也就意味着,入学的学生需要缴纳学费。
西安民办中学按照学校等级划分,一般分为一、二、三这3个等级,一等级学校的学费相对较高,通常在2万元以下;而二、三等级学校的学费则相对较低。
如果按照初一学生500人计算,即使只有200名“回流生”,也是一年至少400万元的收入。
当然,靠“回流生”挣钱的,还有各大中介了,针对各年级学生的外地家庭,以“无需购房,落户西安,参加西安中高考”为噱头,通过代办落户、代办学籍……收费,这一切,都是可以来钱的生意。

仅是代办户口这一项,收费就在2000-5000元左右,如果只是几千人的规模,中介也犯不着在网上费劲营销自己吧。

可见,针对西安中考甚至是高考的“回流生”生意,已经形成了补习学校、西安名校+、中介以及外地学校定制班于一体的巨大产业链,这也远远不是3608人的规模所能支撑的,也不可能引起家长和网友如此广泛的声讨。

为了更好的教育资源投资花钱,哪个家长不愿意,毕竟,比起在西安买房动辄几百万元来,这点钱算不了什么。

堡垒最容易被内部攻破,西安娃的上学资源,早已被西安的利益团体们卖的一干二净,在利益面前,西安的所谓优质教育资源,也只是可以买卖的商品而已,无论是河南还是西安的家长,最终也只能被利益所裹挟。
这都2023年了,教育公平,还只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