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基民不赚钱?

2023-06-09 16:41 作者:云极金融学院  | 我要投稿

为什么基金经理在股票型的基金不会把仓位降到0?


在基金合同中,大家可以看到股票的持仓也好,债券持仓也好等等各种投资资产持仓,它会有一个最低比例的一个限制。所以投资经理他是不可以主动突破这个比例限制的。这是在合控合同的框架下去执行投资决策的。所以大家如果以后再碰到类似的这个问题,为什么市场这么差?股票型的基金经理不降仓,不是因为他不想降,他降不了,因为没有办法再突破合同,如果突破合同,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违约、违规行为。

投资者的错误决策原因

随着行为金融学的一个发展,我们会发现其实人并不是绝对的理性,人容易受自己的情绪影响,比如说你上头的时候,就很难再做出相对理性的一些判断,其实从长期来看投资股票的价值,本质上还是由它的内在价值决定的,但是短期还是会受到情绪跟博弈的一些影响,那就是因为受到一些非理性一些因素的影响,就会造成我们有很多行为其实不是那么的理性、科学,就会给我们的一些投资收益造成磨损。
比较常见的比如说像追涨杀跌、频繁交易,还有一些比如说持仓过于集中,或者说过于分散等等,其实这些行为都会对我们的投资收益造成一定的磨损,那引导这些行为之上的,很多时候是我们的一些心理作用。

 

 

哪些行为的偏差会使人们在投资中过度自信

第一种行为偏差叫自我归因偏差。所谓自我归因偏差指的是人们倾向于将成功或者好的结果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而把失败归咎于自己不能控制的外部环境。

在资本市场中,人们总是倾向于把一笔成功的投资归功于自己投资框架好、知识水平高、交易能力强,而往往会忽视外部环境或者市场本身起的作用。作为基金投资者,我们都知道投资组合的收益可以分为阿尔法收益和贝塔收益,指的是我们投资某一个市场或者某一个行业,承担相应的市场风险,所带来的一个收益。


贝塔收益,更多的是这个市场收益的一个平均水平,那阿尔法是我们在这个基础之上,因为自己的投资能力比较强,因为投资决策比较好,所以得出了超出这个市场平均水平的这部分收益。

人们总是把投资收益归功于自身创造的阿尔法,而轻视或者忽视了贝塔的作用,逐渐就会形成一种误区,只要是自己选的就是对的。表现不好可能是外部环境。

 

第二种偏差叫做事后聪明偏差。简单来说就是事后诸葛亮,虽然结果跟我们事前预估的不一样,但是事后我们看觉得理所当然,很简单,事后聪明偏差会使人们高估自己的判断能力。

第三种偏差叫做证实偏差。它指的是人们选择性的回忆,收集有力证据而忽略不利或者矛盾的信息,来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或者说假设的趋势。这就会导致我们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对投资的复杂程度认识不足,对变幻莫测的资本市场的敬畏心不够。





为什么不要频繁交易


过度资金会引起过度交易,研究表明,大部分过度交易的投资者不仅没有创造超额收益,反而还付出了一大笔交易费用,这是我们说的赔了付费又折兵。你买股票或者买基金,它都是有一些相应的一些手续费的,比如说基金,每次在买入和卖出的时候,它会有申赎费。如果你持有的时间比较短,由于我们赎回费是阶梯收费的,小于 7 天,那你整个赎回费就要被扣掉 1. 5。你想不到 7 天的时间,我们得抓到一个多精确的一个点,才能在不到 7 天的时间内创造高于 1. 5 的回报,其实这个概率是很小的。我们之前也跟大家讲过,就是比如说在整个投资市场,投资历史进程当中,可能平均每年只有不到 2% 的交易日是在赚钱的,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是在潜伏当中,只是说如果我们没有办法精确的抓住那 2% 的这个赚钱的交易日,那我们自然而然就什么都得不到了。

谁也没有办法精准的去判断未来哪一天会涨,哪一天会跌,这个概率太低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基金投资当中,会听到大家都会说,尽量的拉长一下自己的投资期限。为什么呢?是因为你得提前潜伏在那,你在市场出现上涨的时候,你在那里,你才能获得这个相应的这个回报。









买基金前需要考虑哪些


在选择投资资产或者资金之前,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基金?是因为它涨的好吗?你的投资有没有你自己认为是经得起推销的一个逻辑,而并不只是他涨得好,或者说大家都买,我也买。大家在投资之前要先定好自己的投资逻辑。你可以在后续的市场一个震荡当中可以去坚持自我,而不是被涨跌给绑架。


因为我们在投资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一个感觉,我们比较容易倾向于在周期上行的时候信仰周期。在周期下行的时候觉得周期已死。因为你今天买了券商,你觉得一定要持有满一年,满三年,然后过一个月别人跟你说这个券商不行了,马上就应该赶紧割肉吧,你可能没赚到钱,但是你因为听了别人的一些建议,可能也就割肉也就离场了。所以越是在这个市场变动比较这个复杂的时候,大家越应该有定力。

投资最重要的第一步是要先认识自己,我们认识自己的时候,其实就决定了接下来的投资决策,比如说我的投资目标是多少?我作为一个风险偏好比较低的投资者,我的投资预期我可能就不会希望说每年10%,每年 20% 的这个年化回报,是因为风险跟收益,永远是正相关的,我们想要获得更高的回报,那必然就应该要承担更高的风险,因为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对于我们承担风险之后的补偿。那如果没有办法承担这么高的风险,就只能去降低投资预期。

我们在投资过程当中,尽量的不要过多的被外界的信息和其他的一些外围因素影响,要努力的去构建自己的投资框架和投资的规则。我们投资本质上其实就是认知变现的过程。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之后,才有可能来更好的这个投资的回报。


来源:合信岛丨买基金为啥总赚不到钱?

为什么基民不赚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