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输也能说成赢?清朝也掠夺了古埃及的文物?【古代王朝舆论战】

2023-02-28 14:15 作者:Fractus  | 我要投稿

既然都补档了,我也补点东西。

我很希望大家直面和分析一些来自于翻译壁垒之内的阈限性的话题,之前仅仅是举了个相对不敏感的例子,这里想进一步展开一下之前观察的“诺斯底主义的结构”,并希望各位可以多给些意见。

当在谈论“文化”的“冲突”和“入侵”时,基本上都在以一个非常局限化的二元框架内产生矛盾和讨论的话题,并自动的在“优劣”这一类线性价值取向内展开。比如提及中医时,我们的讨论话题总是局限于“中医西医孰优孰劣”这种取向,即便得出的判断尽管不同也都可以排列在取值的光谱上;而这种线性价值判断之上,任何一方——无论是对这这二元框架内任何一方有何看法,也均会解释自己支持的内容是“科学”的,虽然也会出现“超越科学”这种说法,但是这很显然仍将“科学”本身作为这一度量内的点位。

当然,我们都知道科学的学术与应用是非常破碎的,发展途径多样化,历史复杂、不稳定且常常出现指数增长的趋势,这样的事物作为稳定的优劣度量或甚至是参考都是非常困难的。可此处的“科学”能指和这一价值判断所导向的已经被替换为一种非常接近诺斯底主义的二元结构,一种灵与物,“精髓”与“残渣”,从无意义、杂乱且不纯净的世界和从中剥离的通向“真实”的灵魂,它有意无意中无视了自然科学来自悬置的根源,并将其塑造为一种因应用性而获得的精神的指标,双方都试图寻找一种建立这二元结构的对应物,而矛盾则往往来自于到底哪一方才是真正的“属灵”,即便是一些已经因为这种结构的错位产生抱怨(如“科学不能解释一切”之类说辞),也往往迅速滑落回诺斯底框架的辩论中的一个支持自己的证据。

当然,这种替换同样存在于不同的能指上,比如各类Marxism名词,“康米/CAP”、“唯物/唯心”、“辩证/盲动”,当然也有类似“[AS/Jews]/契丹”之类的大奋,但也由此可见这种二元结构并非是“古老传承中的文化”,而可以肯定是一种活跃于现代的权力形式,一种在现在的情况下应该进行溯源和暴露其模式的权力形式。

为什么输也能说成赢?清朝也掠夺了古埃及的文物?【古代王朝舆论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